查看原文
其他

珍贵!找到了超详细的修行图解

修行圈 2021-04-16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此图,外面的大圆,代表佛性;里面的黑点,表示心中的妄念亦称烦恼。坛经云:“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修行修心,心若无妄念,即能明心见性,故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但众生有佛性,为何不能成佛呢?涅盘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知不见;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虽然烦恼的心念有无数,归纳来说莫过于贪、瞋、痴三种,以图中三大黑点来表示。因三毒而障碍我们成佛,故行者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然一切的烦恼皆由贪、瞋、痴所起,而此三毒又从何来?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故此三毒,是由妄想、执着所产生的。

    

而自性妄执皆因无明所起,何谓无明?大乘起信论说,无明为不觉;不觉即是愚痴。以十二因缘中叙述,众生的生死轮回,全因无明所致,故当转“无明”为“明”。又当如何转?涅盘经云:“若与烦恼诸结俱者,名为无明。若与一切善法俱者,名之为明。”故行者当依诸佛教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此图,里面的-表示心中的恶念、瞋念;+表示心中的善念、贪念。善念、恶念皆是妄念,此念皆依自性妄执而起分别、对待。

    

分别善恶、正邪、顺逆、好坏、吉凶、祸福、夭寿、美丑、贫富、贵贱、智愚、胜败、强弱、大小、多寡等。因此,面对境界,心有取舍,喜欢即生起贪心,想要执取拥有;讨厌即生起瞋心,想要舍弃远离;时时生起贪瞋之心,即是愚痴的表现。所以于生活中心常不平、不满,故不能以平常心来处世。

    

因为有分别心,故产生人我的对待,甚至对立及抗衡,如金刚经中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由此衍生人与人之争斗,家与家之争好,国与国之争胜,故人类的争端,永不止息。

    

众生因不明白“诸法实相,缘起性空”的真相,故以自己无知的想法、看法、作法,来面对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人生。那该如何修正此观念呢?坛经有云:“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若能了悟诸法空相,自然不起妄想,心无取舍,念无贪瞋,则生平等空慧,而以平常心来过生活,平等心来待人,时时心中保持平静的状态。

 


此图,里面的▲表示念头。有情的众生必然有心念,念头只是念头,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了不可得,故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要因各种妄念,而产生困扰;应要于此,生起觉性。

    

涅盘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不但念头如此,世间一切事物,皆不离此法则。我们举五蕴来观察:

    

从身体来说,不舒服时,观察苦的生起,只要一直观照着它,苦的感觉便会消失;当苦的感觉消失时,舒服的感觉就会生起,但只要继续观照它,乐的感觉便会消失;当乐的感觉消失时,不苦不乐的感觉就会生起,再观照它,不苦不乐的感觉就会消失;当不苦不乐的感觉消失时,苦乐的感觉又会再度生起。这就是五蕴中的色蕴,是无常、生灭、变化的。

    

从感受来说,不快乐时,观察苦的生起,只要一直观照着它,苦的感觉便会消失;当苦的感觉消失时,快乐的感觉就会生起,但只要继续观照它,乐的感觉便会消失;当乐的感觉消失时,不苦不乐的感觉就会生起,再观照它,不苦不乐的感觉就会消失;当不苦不乐的感觉消失时,苦乐的感觉又会再度生起。这就是五蕴中的受蕴,是无常、生灭、变化的。

    

从想法来说,有想法时,观察它的生起,只要一直观照着它,它便会消失;当旧的想法消失时,新的想法就会生起,但只要继续观照它,此想法便会消失。当此想法消失时,其他的想法又会生起,再观照它,此想法亦会消失。这就是五蕴中的想蕴,是无常、生灭、变化的。

    

从心念来说,有念头时,观察它的生起,只要一直观照着它,它便会消失;当前念消失时,后念就会生起,但只要继续观照它,此念便会消失。当此念消失时,后念又会生起,再观照它,此念亦会消失。这就是五蕴中的行蕴,是无常、生灭、变化的。

    

从意识来说,有概念时,观察它的生起,只要一直观照着它,它便会消失;当旧的概念消失时,新的概念就会生起,但只要继续观照它,此概念便会消失。当新概念消失时,其他的概念又会生起,再观照它,其他的概亦会消失。这就是五蕴中的识蕴,是无常、生灭、变化的。

    

除了静中观察五蕴,于日常生活行动中亦当如是:苦事有生有灭,乐事有生有灭;好事有生有灭,不好之事有生有灭;顺境有生有灭,逆境有生有灭。一切现象,皆有生有灭,无有一法,不是生灭;当深观至此,行者的心,自然渐渐不再对任何事物产生执着。

 

此图里面的○,表示执空的念头。原本众生执有“我”及“我所”有的一切,经行深观照五蕴的空相,终于发觉身、心、世界,皆是因缘所生之法,实无不变的主体。“我”只不过是五蕴的和合及展现,且世间的所有事物也随着各种因缘而形成;既然“无我”,那么“我所”执着的一切就会脱落。

    

现在的我是缘生,总有一天会缘灭;缘灭之后,必然随着过去的因缘和现在的条件再度重新缘生;未来亦是如此。若是具有强烈的贪瞋痴的条件,则缘生为三恶道;若贪瞋痴较弱,而有持戒、修善、禅定等夹杂的条件,则缘生到三善道;若已具足戒定慧,则缘生为三圣道;若福慧圆满,心地清净,则缘生为佛道。

    

从“妄执”的分别,到诸行“无常”,进而认识“我”的本质是“无我”,此时唯有寂静的感觉,心念好似静止的状态,但不可沈守空寂而执空;应再思惟“无我”的真实义,才能了悟生命的意义,及万物生生不息的由来。

    

无我即是空,空即是佛性,佛性即是自性,故坛经云:“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但空并非没有作用,而是遇缘则生,妙用无穷无尽,故坛经又云:“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此图里面的+,不是善念,而是正念。众生虽有善念,但此善念常带有动机及目的,称之有相布施;菩萨明白实相,故有正念,利益一切众生心不执着,称之无相布施。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相”有生灭来去,“性”无生灭来去。着相不能见自性如来,故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自性无来去,故又云:“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而离相方能见性,故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但凡夫执事迷理,因为不明实相,而着此现象,随着生灭而生起诸多的烦恼,以致流转生死,苦不堪言。那么何谓实相?实体(空)无有生灭之相,简称无生,故维摩经云:“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无生则无灭,离一切生灭现象,方能解脱自在。

    

但无生却能生一切万法,无我却能千百亿化身,故诸佛、菩萨各有其愿力,随着缘生度一切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故法华经云:“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

 


此图,无明已明,转迷为觉,迷时众生,觉时为佛;心佛众生,本无差别,只缘迷悟,故有不同。圆中的空白并非顽空,而是清净无染的自性,无念已无妄念,故念念清净,但清净的自性却能生一切万法,故坛经云:“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但为何又有三乘之别?什么又是涅盘呢?所谓涅盘即是佛性,见性才是彻底的解脱。依涅盘经说:二乘人不见佛性,故声闻乘称为小涅盘,缘觉乘称为中涅盘;菩萨少见佛性,故菩萨乘称为大涅盘;佛彻见佛性,故一佛乘称为大般涅盘。

    

那如何才能达到大般涅盘的境界?当转识成智。前图皆有八个符号,代表八识;此图已转八识成四智。然智与识其体本同,只是转名不转体。迷时用识,悟了生智;迷时名阿赖耶识,悟时则名如来藏。故坛经云:“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六七识为因,五八识为果,故因转果则转。第六识的特性,即是妄想、分别,第七识的特性,即是执着。今妄想、执着已破,故一切种智则生。

    

又该如何转识成智?即是息妄显真。妄念之所以向外攀缘,且执着不断,皆因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自己生命的本质,故执事迷理,见相着相,不是着有的常见,便是着无的断见,各执取一端,而不能见到真相的全貌。

    

佛性即是中道,不落空有一边,涅盘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从有生有灭的法相,悟道不生不灭的法性,见到缘起性空之理体;再由不生不灭的法性,展现有生有灭的法相,见到性空缘起的妙用。不但见空,亦见不空,故言:“实相无相,无不相。”心经亦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相因性有,故色不异空;性由相显,故空不异色;一切即一,故色即是空;一即一切,故空即是色。

    

行者当深观缘起中道,自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即明白自心作佛,“见性”即见到心性本空,“成佛”即因般若的空慧而彻底觉悟,故此三事,即是吾人之一心。

    

所谓:“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利根者顿悟顿证,钝根者渐悟渐修。凡修行当依自身的条件来修学,但皆不离解行并进,定慧等持。今以此修行图解,供养诸位,自悟自修,自成佛道!


课程推荐《北斗能量祝由术》:这是古人发现的一种人与宇宙相沟通的能量符号,掌握了这种神秘的能量符号,就可以定向调动宇宙场,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详细内容请点击这里了解。

- The End -

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修行圈往期内容推荐 

▶ 气运玄机:如何获取宇宙能量的加持?

▶ 修行天机:吸收宇宙能量的奥秘

▶ 宇宙能量与人体修炼(出自一位隐士)

▶ 太震撼了!原来“量子”即是“灵魂”

▶ 哈佛教授实证:身体状况竟随心念改变!

▶ 阴阳转换大法-中医千古不传之秘

▶ 如何让宇宙能量流入身体?(有效的50个方法)

▶ 人体奥秘:《道德经》中泄露了关于生命的天机

▶ 道家揭开吸取宇宙能量的天机(大道至简!)

▶ 宇宙的密码:能读完、读懂此文的,能量都不一般

随 喜 打 赏

长按上方二维码支持工作室

- 万物一体工作室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私人微信:qiongli95


修行人的公众号

穷理|无为|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