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必须做?
他也一直在思考自己人生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现在在哪里,我将要到何处去?
具体来说,所有悟性高的人,大多都有以下几个特征。
01 说话时一针见血
悟性高的人,要么三缄其口,沉默不说话,要么开口有益,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他看问题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理论和视角,能快速对事物作出正确而深刻的分析,并用简单犀利的语言说出来。
他热爱学习和思考,比一般人的认知要高。看问题时,能通过一点看到全貌,穿过表层看到底层,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对某件事物发表看法和观点时,别人说半天都是浅显的废话、俗套的老话,老是说不到关键点上。
而他因为看的全面、深刻、透彻,所以常常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02 听讲时一点就通
悟性高的人,理解能力要比一般人强。
面对同一个问题,别人花3分钟就能想清楚,而她花了30分钟还在云里雾里。
典型的例子就是读书时,面对一道数学难题,成绩好的同学,轻而易举就能解答,而成绩差的同学,想半天脑袋都转不过弯。
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对于领导的目的和意图,不用领导多说,他立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并把事情做好,让领导满意。
往浅的说,这是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往深的说,就是善于换位思考、深度洞察。
领导最喜欢的就是这种“聪明”人,因为相处起来轻松、省事、放心。
03 想事时化繁为简
悟性高的人具有化繁为简的能力,一般人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他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关于这一点,曾经看到一个例子。有人问:把大象装进冰箱要分为几步?
多数人都在考虑那怎么装得下呀,那得要多大的冰箱啊,那不是要把大象分成几块啊等等一些问题,纠结了半天,还没有给出答案。
这时,一位智者站出来了,他直接说道:“分为三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装进去,关上冰箱门”。
别人都目瞪口呆,只有提问题的人肯定地点下了头。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没有多难多复杂,而是我们把它想得复杂了,所以才自寻烦恼,自讨没趣。
这就是典型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道德经》中讲: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意思是,万物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最简单的,经过衍化后变得复杂。
悟性高的人,做人简单,做事也简单,但却给人一种不简单的感觉。
04 做事时遵循规律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按照规律运行,这个规律就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这只手虽然看不见、摸不着、触不到,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正是这只手在调控和推动一切事物的运行,这就是规律。
悟性高的人,善于捕捉这种规律,懂得遵循这种规律。他做事时,会按照规律顺势而为,而不会偏离航道,或者背道而驰。
他会根据当下的情况、现象、症结、政策等,提前预测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形势,然后合理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以便于贴合规律与趋势办事。
人按照规律和趋势办事,会事半功倍,会更易成事,因为这不仅仅是依靠他个人的力量,还有背后规律和趋势的力量在推动着他,这种力量让它有如神助、乘风破浪。
老话讲“顺天者昌,逆天者亡”,意思是,顺应规律办事则昌盛,违背规律办事则灭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势所趋和大势已去”。
人的力量在规律面前,有时不值一提,但如果有人善于借助规律的力量,那就不得了了,风口浪尖,猪都会飞。
悟性高的人,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所以总是按规律办事、顺风向行动。
05 看起来大智若愚
悟性高的人,看起来傻傻地,其实智慧过人。
他是“内藏精明,外示浑厚”,表面上看起来傻了吧唧,其实内心里一清二楚。
只不过,他没表现出来而已,或者说他觉得没必要表现。
他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热闹、不喜欢争论,多数时候都保持沉默。
他的沉默并不等于无话可说,而是佛家所说的“静能生慧,慧能生智”,他们在沉默和安静中寻求智慧。
明代吕新吾在《呻吟语》中说:一等资质深沉厚重,二等资质磊落豪雄,三等资质聪明才辩。
这里的资质就是品格和悟性,真正品格好、悟性高的人,并不是叽叽喳喳、精明机灵的人,而是寡言少语、深沉厚重的人。
比如说晚清名臣曾国藩,他年轻时的愚钝和笨拙是出了名的,但恰恰是他这种人,最后成了一代“半圣”,他并不是真的愚笨,而是大智若愚。
有句话叫“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用来形容大智若愚的人很贴切。
他们平时看着安静、木讷、话少,但其实是在积蓄能量,等他行动时,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写在最后:
一个人最终活成什么样子,取决于悟性的高低,真正悟性高的人,通常都具备这五点特质:
第一,说话时一针见血。
第二,听讲时一点就通。
第三,想事时化繁为简。
第四,做事时遵循规律。
第五,看起来大智若愚。
悟性这东西,确实是因人而异,有与生俱来的成分,也有后天积累的成分。
如果你悟性不够,那就努力学习、经历、沉淀、反思和积累吧。
还是那句话,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如果把悟性分为三等,一等深沉厚重,二等磊落豪雄,三等聪明才辩,你在第几等呢?(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修行圈平台内容由多个不同门派、不同领域和法脉的修行者编写或提稿。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运营者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术、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私人微信:qiongli_wlz
修行人的公众号
穷理|无为|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