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学数学?听听CMU女文青怎么说——

Helen 罗博深数学 2021-03-23


作者 | Helen  编辑 | 罗数君

文 3422字  阅读时间约 9分钟

作者介绍:

Helen Zhao,卡内基梅隆大学数学系大二在读。曾经的伪竞赛生,现在的罗教授迷妹,自称是全寝室最搞笑的nerd:)


图片来源:cupofjo.com


去年过年回家,遇到邻居小妹妹说一定要跟我聊一聊。本着关爱祖国花骨朵的基本原则,我请小姑娘在我家书桌前坐下,听她跟我大倒苦水。小妹妹今年初三了,正在焦头烂额地准备升学,絮絮叨叨地说她在普通高中、国际高中和出国这些选项中摇摆不定。在我回答得口干舌燥的时候,她突然又问了我一句话:“学姐啊,你说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

 

这问题问得我措手不及,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回答。想了想,我便问她最近在看什么书。她说她在看《苏菲的世界》,一本非常好的哲学入门书籍。然后我就莫名其妙地想起了王小波,大概是因为他也有种很执拗的迷茫,特别年轻、滚烫,总能理直气壮地引起我的共鸣。我想起了王小波的这么一段话: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图片来源:fortune.com


在漫长的青葱岁月里,尤其是中考高考的档口,我们越是压力大越是常常胡思乱想。十几二十岁,总是有很多问题、很多恐慌,想来想去觉得很多事都没有意义,甚至会感觉人生无意义。我知道她要是跟爸爸妈妈讲这么一番话,或者问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未必能够明白的。


至于“标准答案”在知乎上也有,比如关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数学对思维启发有多重要之云云。我很想一条条念给小妹妹听,怎想她一句话断了我的念头:“道理我都懂,我就是想不明白。”

 

我想我大概是能够明白这种感觉的,就像好多文学作品和小说里常常会描绘这种场景:


“桀骜不驯的学生质问数学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学数学?数学又难又没有实际用途。这位酷炫男同学不是赛车手就是运动员,要么就是乐队的吉他手。然后数学老师循循善诱,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地介绍起数学在赛车、运动和音乐等各个方面的应用。最后男孩放下了翘起的二郎腿,眼睛里突然闪起期冀的光……”

 

但是任何正在读书的学生对这种浪漫主义的描写一定是嗤之以鼻的,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窗边咬着笔杆的那个女孩,成绩不上不下。她也没有长得很漂亮,说不上什么特别喜欢的学科,也没什么特别讨厌的。有那么几本爱看的言情小说,喜欢的明星或者乐队。不是没想过长大以后的生活,可是每天还是很迷茫……”


图片来源:newyorker.com


不是每个小孩都幸运到十几岁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的。大多数的我们,十几岁的时候还彷徨到选不出自己最喜欢或者最讨厌的学科,甚至可能脑子一热就会为了自己喜欢的男/女神转了文/理科。

 

这么迷茫的我们,怎么想得清楚为什么要学数学这种终极问题?于是回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个场景。王小波的描述再准确不过了——这种迷茫,可能三四十岁的成年人都感觉很陌生了;但是确确实实是曾经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根深蒂固的不安。


对我而言,学习数学或者学习本身,是对于这种恐慌的终极对抗。当然我不可能跟学妹说:“对我来说学数学的原因,是因为它能对抗人生无意义带来的迷茫。”这听起来就中二至极、无可救药。

 

然后我想起了榴莲酥。五岁以前我从来没有吃过榴莲,只是一直听大人说那个东西很臭。直到有一天饭桌上闻到了香香软软的榴莲酥,本来我听到这个名字就吓了一跳,爸爸坚持要我尝一口的时候甚至哇地哭出了声。好在父亲大人以迅雷不及掩耳雷霆之势瞅准时机给我喂了一口,我才发现哇榴莲酥原来真的很好吃啊,到现在我成了闻到榴莲走不动路的铁杆粉丝。


而数学,大概就是五岁那年的一口榴莲酥吧。

 

图片来源:google.com


联想起前几天看到知乎上一个问题——讨论七岁的孩子背诵百位圆周率到底有没有意义。大家的回答倒是挺出奇一致的:就数学学习上来说,意义不大。诚然,无论如何背诵圆周率百位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毕竟这需要孩子的努力,还有家长的监督,的确值得骄傲。但是有没有更聪明,更有趣的方法呢?七岁的孩子,连圆周率到底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背一百位圆周率,也就是对一百位没有任何关联的数字强行记忆。孩子可能背得痛苦,家长勉强孩子想必也很艰难吧。

 

我想起我六七岁的时候,爸爸妈妈让我背《论语》,一天要背一则。诘屈聱牙的古文,艰深的处事哲学,对年幼的我来讲好像天书一样,每天晚上站在爸爸妈妈床前我都背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后来爸爸妈妈把论语换成了唐诗宋词,对我来说就犹如春天来了。


还记得当时讲到一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妈妈带着我到院子里的池塘边折了一只纸船,放在长满浮萍的水面上,轻轻一推,果然“浮萍一道开”,那个画面我现在还记得。当然后来我家吃早饭的时候还是一直循环播放着论语,但是我上了高中之后就换成了BBC 。

 

论语也好,圆周率也罢。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难道不是带他们见识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一部分吗!就算非要训练记忆力,不如背背唐诗宋词,熏陶一下古典文化;若是要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兴趣,一起背诵九九乘法表、质数表,或者带着孩子研究一些有趣有简单的数字和他们的性质,难道不好吗?说实话我觉得,让孩子背诵圆周率大概是家长的懒惰了,毕竟这个方法,最直截了当,也不需要家长做什么功课。

 

但是提起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真的需要家长做很多额外的功课吗?家长数学不好就没办法引导孩子了吗?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图片来源:wanderlustworker.com


虽然我这些年的数学学习并不能算一帆风顺,偶尔会遇到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也经常被一些难题搞得焦头烂额。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从来没有厌烦过数学,或者对数学失去信心。一路学了十几年,我仍然保有欣赏数学的能力。我觉得要得益于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件小事——


当时我放了好长的一个暑假,一家人在家里吃棒冰,我妈顺手摆了个正方形,然后用手指比了一条对角线问我:“你觉得这条线是多长啊?”我随口说就跟其他冰棍一样长嘛。我妈啥也没说,又摆了一根冰棍在对角线,结果不够用,六七岁的我当时叹为观止。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根号二,我的惊讶恐怕不亚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者们当时发现根号二的心情,以致于后来读到希伯斯为此失去生命,我仍然觉得心有余悸。有些窗户和大门就是这么打开的,上了大学,我兜兜转转仍然停在了数学系,可能就是冥冥之中起源于多年前那个阳光明媚的盛夏正午。


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大道理我们都懂。数学有多有用、多重要,谁不知道?可是数学并不是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那剂良药,人家明明就是颗很有料的糖豆豆。聊了一个多小时,我跟小妹妹讲,就像你现在读《苏菲的世界》,能写一些很感人的句子;二十年以后你在家里洗碗的时候想到你读过的这些书、现在思考过的这些事情,你能觉得很美好,觉得自己是个很特别很有品味的人。


学数学也是一样,十几年后你突然想起当年背过的质数表,逛博物馆的时候解出了一道排列组合题,也会同样觉得自己当年的时光没有虚度,曾经有幸走进了那样一个璀璨的世界里。


图片来源:google.com

 

我们迟早要长大的,世界永远是柴米油盐的。生活的鸡零狗碎里,不仅仅需要诗和远方;要有仰望星空的眼睛,也要有永远清醒的头脑。再退一步说,因为数学本身就是很美的。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写道:


“有一次我的数学教授在课堂上讲到: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这位老师的胸襟之高远,使我终生佩服。我还要说,像这样的胸襟,在中国人文知识分子中间很少见到。”


图片来源:jgl-pictures.com


我看着对面的小妹妹,她像我们中的大多数一样,十几岁的时候还没能幸运地找到那个为之奋斗和努力一生的梦想。可是我衷心地希望很多年以后,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她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学过的数学。在那个时刻她能感觉到她的青春是有迹可循的,她年少时未被生活磨砺的部分仍然尚有倚仗。


可能她也会闲着无聊和她的孩子讲起根号二,讲起乘法表。那时候她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她也能泡杯茶,跟她的孩子讲一讲她当年问的一模一样的这句话。我愿意给她,也给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全部的祝福,希望你们都能心无芥蒂地看一看数学,看一看这些好的知识。十几年后回头看,仍然能被它们感动。

 

最好的数学,也是最好的你们啊  :)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给我们留言,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还想看其他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向我们提出来哦! 



相关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