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人必须懂
人人信 rrx360.com
风控 | 大数据 | 征信
一个专注于大数据征信的微信号
作者:鲁津伯
传统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无论从金融产品创新还是扩大内需角度看,消费金融试点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适时地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是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和需要的。从金融产品创新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难以全面惠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个体。
消费金融就是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服务吗?
消费金融是专属金融机构的一种业务吗?
消费金融只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吗?
消费金融只限于个人消费吗?
消费金融包含房贷和车贷吗?
消费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本文力图消除对消费金融的种种认识误区,捋顺关于消费金融的正确逻辑,指出消费金融的最终本质。
为什么会产生消费金融?因为经济快速增长收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换代,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所有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察觉到了消费者贷款消费的欲望,便积极展开了迎合这种消费需求的金融服务,以图从中获利。
消费金融的业务范围包括支付、风险管理、信贷、储蓄和投资,因为住房消费也可能是一种投资,故在美国是不列入消费金融范围的。
消费金融对消费者的意义是:满足正常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换代,增强个人信用意识。消费金融对经济转型的作用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商业零售业已展现超市、连锁经营等多种业态,外资通过收购与兼并占领了零售业市场。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明确了商业预付卡的合法地位。预付卡使商家获得巨大无息现金流,但对消费者来说只是购物便利而已,并没有发生大的透支消费,故不属于消费金融的范畴。
当信用卡进入流通领域,才出现了一种透支消费模式。2012年末中国信用卡授信总额1.14万亿元,卡均透支3000元。中国银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为153亿元,不良率1.3%。信用卡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透支利息。中国人民银行严禁各行发放不指定用途的贷款。这信息表明了信用卡这种透支消费模式是稳健可持续发展的。
除了信用卡之外,贷款消费蔓延到民间金融机构,2012年末小贷公司5629家,贷款余额5330亿元。其中不乏消费贷款。
不是任何机构都有资质、资金实力,合法合规地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
不是任何消费者都有理由、资质、权利,能够申请合法合规的金融服务;
2010年1月6日,国内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PPF集团,分别在上海、北京、成都、天津率先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定性为: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4家消费金融公司家注册资金都在上亿元,到2012年10月底资产总额已达40.16亿元,贷款余额为37.09亿元,客户总户数达19万多人,这说明他们盈利了。2015年6月10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扩大消费金融试点,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由以前的银监会审批下放到省里审批。
除了对牌照、注资资本金的限制外,对经营方式和服务对象也有严格的限制,即满足短期、小额、无担保、无抵押的条件,不涉及房贷和车贷。也就是说,这里的消费金融服务是纯信用贷,能够做好纯信用贷的基础是具备了征信工具,而只有银行才能做到合法有效的征信。
绝望了吗?想死都找不到上吊的树,别急,这只是金融细分市场的一小块,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还有多块市场在后面等着呢。消费者群体太大,不可能都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可能只有一棵树,就是现种棵假树也得满足广大上吊者的迫切需求。
信用卡就是一颗不错的歪脖树,信用卡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账单结算日时再进行还款。信用卡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并给予持卡人一定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准贷记卡是指银行发行的,持卡人按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准贷记卡。所说的信用卡,一般单指贷记卡。
需要注意的是,当不能如期还款时,银行会向你收取高额利息,贷记卡的首月最低还款不得低于其当月透支金额的10%;其次,信用卡基本上都有年费,但基本上都有免年费的政策,比如建行一年只要刷三次就可以免了;但是你一年没刷卡达到银行指定的次数,就需要收取年费了。
信用卡说到底也是一种信用贷,也只有银行能做此项业务。
可是,官方栽种的上吊树还是不够用,需要上吊的人还是在排长队,咋办?于是商家乘机出现了,他们也开始挖坑栽种上吊树,比如京东白条,这是一款面向个人用户的信用支付产品,白条用户可选择最长30天延期付款、或者3-24个月分期付款等两种不同消费付款方式,最高可获得15000元信用额度。白条用户需要绑定与京东合作的银行信用卡,选择分期以后到期京东会通过短信及邮件等方式提醒还款。白条业务所覆盖京东自营及开放平台产品,不过为了防止套现,会对虚拟产品充值卡及黄金等进行限制。京东白条的规则是:如果不分期,可以30天后延期付款,不会产生费率。分期的费率标准是0.5%,如果用户选择分3期费率将是1.5%,如果12期则会是6%。如果京东多次提醒用户到期未还款,违约金则会是每日0.03%。京东白条还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30天免息延后付款,另一种是3-12个月分期付款。分期付款的手续费为每期0.5%。即3期手续费为0.5%×3=1.5%,6期为3%,12期手续费为6%。在用户信用评估方面,是通过大数据,对用户消费记录、配送信息、退货记录、购物评价等多个数据进行风险评级,最终评估出用户的信用。
京东白条这棵上吊树很有意思,既是商家促销,又为银行盈利,还满足客户透支消费,上个吊都能死出个花样来,三方共赢。
当然不得不说一下马云的阿里巴巴,淘宝、阿里小贷无需抵押物无需担保,申贷审贷放贷全部线上完成。2012年3月累计贷款余额260多亿元,年利息收入3.65亿元,年贷利率17%,不良率0.9%。注意,客户必须是平台已经掌握其信用数据的,主要是小微企业客户。但马云已经开始向信用支付拓展,淘宝网的信用支付卖家签约功能已经完成,目前已有130万家店铺默认开通,网络消费金融业务必将势不可挡啦!
第三方支付是网络消费金融的技术关键节点,腾讯的微信财付通、百度支付等等都在做,非金融支付机构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客户备付金沉淀产生的利息收入,向下游供应商收取较高的交易管理费与向商业银行置产较低的交易食品续费之间的差额。
然而,只要涉及到信用,好像就离不开银行,可是还有很多上吊者无法和银行沾边,而且他们的消费信用等级不在银行、商家经营的范围之内,比如医疗、住房、买车、教育、结婚、还债等等五花八门。树呢?还有能适合上吊的树吗?
有的,这就是已经获得牌照的民间小贷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等,尤其是网络上的P2P网贷公司。这些树既可以做信用贷,也可以做抵质押贷;既可以满足个人消费贷需求,又可以满足小微企业经营贷需求。关于小微企业的众筹和私募本次不予讨论。民间小贷公司有自己的征信和担保方式,承担着获取高息的高风险责任。
讲到现在就应该明白消费金融的本质了,透支消费是因,贷款服务是果,不限于信用或抵质押方式。所以没必要按做学术的方法去分什么消费金融的广义和狭义解释,简单说,消费金融就是面向消费者的金融服务。通俗说,谁有本事谁就去挖坑种各种各样的上吊树,有的是上吊者排队上吊,话糙理不糙啊。
消费者选择什么上吊树,现在应该很清楚了,哪棵树上吊死得省钱死得舒服,就选择哪棵树。剩下的问题是,金融机构应该种什么样的上吊树?怎样种上吊树?关键是寻找消费细分市场,看上吊人长什么样的脑袋。所以应该从了解消费结构、如何引导消费、打造消费金融模式入手进行研究。
1、消费结构
消费方式:实物消费、服务消费;
消费对象:家庭消费、个人消费;
消费用途: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消费习惯:量入为出、追逐时尚;
消费价值:长期高额、短期小额。
根据消费结构和消费对象进行贷款概率的定性分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用于指导寻找贷款对象,详见下表:
需要说明的是:发生贷款概率的大中小,是老年、中年、青年之间相对比较而言的,是困难族、工薪族、土豪组之间相对比较而言的。老年人和土豪族贷款的概率一般较小,但不是没有可能;青年人和困难族的贷款概率应该最高,因为他们没钱,但是也未必凡事一律都贷款。坐等消费者上门申请贷款是一种经营态度,主动挖掘寻找贷款客户又是一种经营态度。
2 、消费引导
大家都听说过供给侧改革这件事,就是为了去库存、去杠杆、去多余产能,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调节手段,但市场有失灵的时候,为了减少市场失灵的周期,政府出面强调或用行政手段加强市场调节,但为啥不在需求侧改革适应供给侧呢?因为需求侧改革耗时长效果差,而供给侧问题最多,推进改革耗时短效果好。这和消费引导有啥关系呢?消费端的供给侧改革也能做,但是效果不强,收益不大,有的也改革不动,如房地产。而消费端的需求侧改革可是立见成效哦,比如文化产业改革的发力已见成效。至于吃喝拉撒睡普通消费需求方面,有没有潜力可挖呢?当然有,高科技的民用创新研发无处不在,不过那是商家的事,金融机构有没有引导消费的责任和义务呢?必须有。
最大的消费莫过于住房、用车,其次是医疗教育旅游等。在这些领域的消费贷款市场因为利润相对高已经被占得满满的,剩下的低端消费市场还有待开发的。例如,对于普遍存在的大众吃货来说,始终困扰他们产生正确逻辑思维的因素是没钱吃不起、有钱舍不得吃。由于网络的发达,微信平台的增多,快递业务的猛增,馋人的美食诱惑,消费观念的潜变,金融机构能不能不失时机振臂高呼:“先吃行吗?钱不算事!”
纵观消费支出比例,实际上吃的支出占工资收入的很小一部分,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中国恩格尔系数近几年不断下降,从2013年的31.2%降到2014年的31%,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6%。数据显示都富裕了还不吃好点,真是天理不容。可见,消费引导在舆论方面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3 、消费金融服务
就拿饮食消费贷款来说,信用卡发行者可以联合餐饮企业试行“白吃”,就像蚂蚁花呗一样,商户可以先消费后付款,这种模式其实喝信用卡的模式一样,只不过这只是一个虚拟的信用账户,没有实体卡。这就说明信用卡未必是银行发售,民间小贷公司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自己可以发行餐饮消费借记卡或个人支票,满足广大吃货们在饮食方面的物质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需求。
贷款消费能够促进消费量的提升,但这不应该只是商家的经营动力,也应该是打算进行消费金融服务机构的动力,通过商家促销盘活自身金融资产,让钱生钱。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行业是因为销售渠道的魅力,同理,金融行业进入商家销售渠道,是消费贷款利率的诱惑。行业联合的主动性并非专属于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完全可以主动出击,在诱导、满足个人消费方面大做文章。
消费金融在未来必将走向以服务创新为主,深入居民社区,以行业联合开发消费项目为盈利点的光明大道。比如现在比较火爆的旅游金融、教育金融,这都属于消费金融的范畴,只是一种消费项目的创新,背后的金融理念都是相互相通的。
首先从业务模式上我跟大家进行分析下市场现状,目前来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捷信、佰仟、买单侠、前海新高、达飞)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运营成本较高,对于自动化审批要求高。而且需要大量的地推人员进行覆盖,在加上目前的竞争加剧,商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各个公司开始拼返佣,同时由于我国的征信体系不是很健全等特点,对于顾客信息核实较为困难,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高,风险难以控制等特点,各家公司目前都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北银、中银、兴业、以及各创业公司等)相比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风险把控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有外资银行(渣打银行的现贷派、花旗银行的幸福时代)的个人消费贷款,也有平安普惠金融这样的行业巨头、以及各个小额贷款、P2P公司,而且基本也是采用大量人力进行推广,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在加上国内的机构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放大杠杆来吸引投资人,这样造成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放大资金杠杆进行放贷,同时也放大了经营风险。(高息肯定是高风险客户)而且顾客的贷款意图难以掌控,从而造成坏账率过高。
第三类:校园市场分期。(分期乐、趣分期)校园市场分期基本可以定位为校园电商平台,因为给学生放贷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学生并无收入来源,存在还款能力的问题,而且学生放贷学生一旦出现坏账,基本都要父母进行代偿,如果一旦出现集体事件,国家肯定会立马禁止,这样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赊账服务,这样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来维持企业发展,通过获取用户数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国内的消费金融要想盈利都较为困难,对于可以获得低成本资金,能够有好的消费场景或者好的获客渠道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可能才有好的盈利模式,那么消费金融公司怎样才能在征信体系不完善,资本成本过高,运营成本高的三高下实现盈利呢?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参考:
1、结合消费场景进行放贷款(与机构合作,通过对于顾客的购买流程监控和明确的贷款意图来进行确认消费贷款人的贷款用途,从而避免贷款意图不明确而降低风险)
2、通过规模效应、自动化审批降低运营成本(消费金融本身是一个小额高频的金融产品,只有通过产生规模效应、自动化审批等方式进行降低运营成本)
3、便宜的资金成本(通过资产证券化或者获得银行授信以及发理财产品等方式获得便宜的资金成本)
4、多样化的资产构成(一是选择垂直领域较高的信用群体进行放贷,通过电子数据挖掘,挖掘用户需求。二是选择稳定收入来源的细分人群进行放贷。)
投资、贸易、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前面两匹马已经跑的很累了,跑过蓑了容易出事,就别再抽它们的屁股了,可消费这匹马还在东张西望蹒跚而行,真是找抽啊!谁去抽呢?
当前,最迫切需要的是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与能力。要通过减税让利等方式扶持与促进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税收政策调节国民收入差距,让多数国民具有不断扩大消费的经济能力;比方通过出台更为严厉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将房价稳定在与国民普遍消费能力相适应的水平等等。还有,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解除国民消费上的后顾之忧。只有在国民消费水平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敢于放心大胆地消费的情况下,再借助于消费金融公司等贷款制度创新,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目的。
未来,消费金融的授信速度和方式都将让小额分期贷款变得立竿见影,消费金融的用户群和场景也将会是正无穷。为了将金融授信、信贷业务流程和消费场景打通,神州融与全球最大征信局Experian和阿里金融云联合发布了专门针对小微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平台,利用流程引擎驱动、以决策引擎代替纯人工作业判断模式,实现快速、高效流转和自动决策的小微金融业务审批处理,并通过一站式整合电商平台和征信机构等3000+维度的信息数据,以及对接多家评分建模机构等,依据不同维度不同种类建立的风险控制模型,帮助其实现量化风控管理和对接互联网电商、第三方支付等各种消费场景,为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的小微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支持。
简称人人信,创立于2015年,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估及信用管理机构。团队成员来自阿里巴巴、百度、华为、FICO、IBM、阳光保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拥有丰富的大数据和数据分析从业经验。利用大数据平台和机器学习技术,在亿级实名用户和数万维度数据基础上建立起各类风控模型,已成功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人人信将始终致力于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金融创新,打造风险识别能力,帮助小微金融企业防范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