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柳欣欣季,过敏性鼻炎可从肝论治

中医杂志
2024-11-21


点击“中医杂志”关注我们更多消息
柔肝熄风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体会
河畔多杨柳,追游尽狭斜。春风一回送,乱入莫愁家。——唐·杨凝
春末夏初,绿肥红瘦,漫天的杨絮、杨絮纷飞,许多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受其苦。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连续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征的疾病,病程缠绵,不易根治。现奉上从柔肝熄风的角度论治过敏性鼻炎的经验,愿大家欣赏美景时不再为过敏性鼻炎而困扰。
 

凡过敏性疾病,中医多认为与 “风邪” 密切相关,风性 “善行而数变”,与过敏性疾病发病迅速、变化多端的特点相符。风邪有内外之分,内风为病,肝首当其冲,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天元纪大论》: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


在临床上常有一些过敏性鼻炎患者表现为目痒,稍食辛辣则喷嚏连连,夜寐不安,多梦,焦虑烦躁,每于凌晨1~3点因喷嚏发作而醒,或于晨起时喷嚏不休等,此皆肝阴虚损,风火内动之象。患者肝阴亏虚,目窍失于濡养,虚风内生,则瘙痒易作;阴虚火旺,则夜寐不安,多梦,焦虑烦躁;辛辣之味易助肝火,风火更炽,则病骤作而喷嚏连连;凌晨1~3点乃肝经主时,清晨又为肝木生发之时,今肝之阴血虚损,风自上扰,故鼽嚏不休。因此,肝阴虚损,虚风上扰为过敏性鼻炎的重要病机。
病因病机
 
风火失敛,上犯于鼻

鼻之所处,肝胆循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节,如果疲于熬夜、久伤情志抑或嗜食辛辣,耗伤阴液,水不涵木,木气失敛,风火之气上犯于鼻,则可发为过敏性鼻炎。偏于风者,常感鼻部瘙痒,目泪不止;偏于火者,常感鼻痒熏热,目睛灼痛。总之,若肝阴不养,木气无制,则易循经上干于鼻,导致津液失布,气机紊乱。


肝气上冲,侮逆犯肺

肝者,风木之脏,若素体阴液不足或久伤情志,风火不敛,上侮肺金,则肺气失宣,鼻窒不利;肺者,肃降之脏,素体肺热,阴液耗伤,肝失金制,体失金润,气火不藏,上犯于肺,变生鼻鼽。可见,过敏性鼻炎与肺密切相关,而肝肺互病,气火逆犯,亦能导致发病。


木气无制,乘克脾土脾者,土也,万物生化之源;肝者,木也,气机枢利之主。土得木疏,脾运以常;肝脾相和,生化无穷。若肝阴不藏,体阴不和,阳气无制,疏土太过,则气血生化无源,精微无以上承,则犯鼻道不利之疾。可见,水不涵木,木克脾土,病于内风,加于外风,则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病。
 辨证论治
补阴清火,敛肝熄风

患者常见鼻痒灼痛,鼻塞,嚏唾连连,目赤痒痛,泪流不止,口干口苦,颜面泛红,口角痒痛,头晕头重,舌红或干裂,苔少或光,脉细数。此为风火失敛、上犯于鼻,治宜补阴清火、敛肝熄风,方选《银海精微》止泪补肝散,药用蒺藜、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木贼、防风、夏枯草、乌梅、山萸肉等,其中以熟地黄、白芍、乌梅、当归补养阴液,敛熄肝风,蒺藜、木贼、夏枯草等清肝火,川芎引主药上行,直达要害。此方君药当重取白芍,以其酸敛肝风,又善清平虚火也。


敛熄风火,柔肝缓肺

患者常见鼻痒灼痛,鼻塞,嚏唾连连,心烦易怒,皮肤常感微痒,甚至外用药物后即起大量隐疹,咽喉疼痛,口干舌燥,舌红或暗红少苔,大便干结,脉细数。此为肝气上冲、侮逆犯肺,治宜敛熄风火、柔肝缓肺,方用柴前连梅煎合桑杏汤,药用乌梅、前胡、黄连、枳壳、猪胆汁、桑叶、苦杏仁、瓜蒌仁、浙贝母等,其中以乌梅、黄连、猪胆汁敛养肝阴、清平肝火,前胡、桑叶、瓜蒌仁、苦杏仁等润肺降肃、平抑肝木,全方以降为主,意在复肝之柔体、肺之肃降也。此方关键在重取乌梅,以其敛肝缓肺之妙药是也。


敛肝缓脾,温清并进患者常见鼻痒,鼻塞,流清涕,喷嚏连连,易怒而神疲,口干口苦,喜嗜凉润,稍多即泻,食多腹胀,嗳气时作,舌红或淡红,苔少或薄白,脉沉细。此为木气无制、乘克脾土,治宜敛肝缓脾、温清并进,方用乌梅丸或芍药甘草汤合生姜泻心汤。选乌梅丸者,乌梅量宜适中,不可操之过急,反因酸味太过损伤脾胃。选芍药甘草汤合生姜泻心汤,药用白芍、甘草、生姜、干姜、黄连、钩藤、山药、党参等,方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敛藏肝风,钩藤、黄连清降肝火,生姜、干姜、山药顾护脾胃。
典型病例
 

患者,男,27岁。初诊鼻痒、鼻塞伴流清涕多年,遇冷即喷嚏,鼻塞加重,平素喜熬夜,烦躁易怒,嗜食辛辣,目赤微痒,鼻周泛红,纳可,便调,舌红少苔,脉弦数。证属阴不藏木、风火上犯,治以敛养肝木、熄风清火,方以乌梅丸加减。处方:乌梅40g,细辛3g,黄连8g,黄柏8g,当归10g,花椒3g,肉桂3g,菊花10g,桑叶10g,防风10g,干姜5g,白芍30g,甘草5g,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患者服药后鼻塞、鼻痒明显好转,舌苔转增,前方乌梅、白芍、黄连、黄柏剂量减半,加山药20g。患者续服7剂,鼻塞、鼻痒止,随访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

原文:陈旭青,严道南. 柔肝熄风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体会. 中医杂志,2016,57(6):  527-528. 
温馨提示

上述方药供大家学习、参考,具体病证治疗还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杂志微信小店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或直接点击访问微信小店,订杂志、买光盘,动动手指好方便。

   《中医杂志》公众号:zyzzgzh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有什么意见请您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如果有感兴趣的内容也请发送给我们,谢谢您的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医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