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 第三期:学校概况
编者按: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与要求,学校以迎接新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快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为便于全校师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本轮审核评估的重要意义、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和工作要点等,学校推出“审核评估知识问答”系列专栏,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与分享交流。
第三期 学校概况
1. 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一所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的中医药大学。学校于2010年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3年成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办学思路: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秉承“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校训,遵循“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办学理念,以追求真理、培育人才、研究学术、传承文化、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己任,致力于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中医药大学,将学校建成培养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推进中医药前沿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和辐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战略高地。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遵循高等教育和中医药教育规律,围绕“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办人民满意大学”办学理念,更新教育思想,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围绕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培育适应新时代新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传承中医药的合格人才。
基本设置:
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4万多人,其中研究生2900多人。
学科专业:
学校形成以医学为主体,工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结构布局较合理、优势特色较鲜明的专业格局。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科学、康复医学等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师资队伍:
学校倡导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校本部及5所直属附属单位(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及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有教职医护员工660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132人。拥有双聘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5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7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现有各类国家级、省级人才共129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等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荣誉获得者24人次。获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等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项291人次。
教学条件:
学校现有屏山和旗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6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71亿多元。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为66743㎡。学校现有纸质资源总量154万多册,电子图书140万册,电子期刊81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0个。文献资源基本覆盖学校各学科领域。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
2. 学校教材建设情况
学校强化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全面提高教材质量,切实发挥教材育人功能。先后获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突出贡献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建设“优秀参编院校”,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建设优秀组织奖、福建省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以来,学校2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担任行业规划、省级规划及其他各类教材主编、副主编、编委300多部,其中主编的52部教材获“十四五”行业规划教材、福建省规划教材立项。
3. 学校生源情况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近三年,各省生源充足,持续呈现量足质优态势。2024年,我校福建省普通本科批(含闽台合作、中外合作项目)物理类专业录取最低分超过省控线61分,历史类专业录取最低分超过省控线57分,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4. 学校“课程思政”开展情况
学校扎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共进,提高课程育人实效,以“全面融入、全体覆盖、分级实施、有效衔接”为建设思路,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构筑我校课程思政生态圈,深化“三全育人”。
目前我校共获批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5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涵盖国家级-省级-校级多层次,其中《中医诊断学》课程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培训课程。学校10个课程思政案例获评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共获评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5名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69人次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位教师入选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专家库。另外,选树2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5位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师,通过系列课程思政教学竞赛,评选出68位校级优秀教师。先后推出33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在新华网新华思政专栏展播,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
5. 学校学科建设情况
学校有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主干学科,5个学科入选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6. 学校科研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18年以来,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37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近200项,省部级项目8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其他各类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5项。
7. 学校国际交流情况
我校是内地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现已形成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在台港澳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地区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与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15所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率先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获批福建省医学类相关专业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护理学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打造对外对台交流活动品牌项目,已经举办了16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研讨会”、15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18届中西医结合年会及3期“‘海丝’中医健康大讲坛”等。
8. 学校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学校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协同育人基地,现有临床教学基地95家,包括直属附属医院4家,非直属附属医院11家,教学医院80家;其中临床医学院9家。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
9. 学校直属附属医院情况
学校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14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 微信号:fjtcm-1958 —
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来源|校评估办
编辑|王依萍
责编|许烨婷
编审|陆 昕
长按图中二维码即可识别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