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是用户惯的,凭什么要Facebook道歉?| 智黑干货

2018-04-15 Spock 智黑


也许扎克伯格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一手创立的社交帝国——Facebook,会在一个月内成为众矢之的,而且罕见的让公众、媒体、政府三方达成统一战线,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公众和媒体的发难,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受此影响,Facebook一天市值蒸发340亿美元,但富有意味的是,轮到政府发难时,Facebook股价在其出席听证会第一天就上涨了4.5%,也让小扎挽回了一点颜面。

 


其实细数Facebook的“罪行”,说到底就是被剑桥分析公司滥用数据,该公司在宣传前年美国总统大选以及英国脱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有操控公众思想的嫌疑,而这些都出在Facebook的数据泄露上。

 

可是反过来说,自打用户注册Facebook起,同意他的用户协议后,某种意义上就种下了这次危机的种子,Facebook收集数据也好,利用隐私也罢,说到底难道不就是用户惯的么?

 

相信这次事件过后,无论是公众还是以Facebook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都对数据隐私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互联网的格局也许也会因此而改变。



虽然Facebook对于我们似乎有点遥远,在国内,我们也只能通过不可描述的行为去浏览注册。但是我们以前玩过的人人网和微博,一定程度上三者在社交功能上是类似的。我们会在这些社交软件上分享自己的心情、照片、日志等动态,而这其实就是我们的个人数据。

 

我们分享这些动态的初衷,说到底就是为了和朋友分享以及结交新的朋友。但是对于Facebook而言,这些个人数据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地位也各有差异,这意味着,每当你分享一次自己的动态,在Facebook眼里,就完善了一次你的用户画像。例如A喜欢旅游,B喜欢吃奶油蛋糕,C喜欢宅在家等等。



正是这些用户画像,Facebook可以精确的将广告、新闻推送到用户面前,例如给A推送旅游广告,给B推送新推出的蛋糕新品等等。正如佛罗里达州民主党参议员Nelson在听证会上所言,自己因为在Facebook上和朋友提到喜欢吃的巧克力口味,结果第二天就在Facebook上看到了各种巧克力广告。

 

这也是Facebook的核心业务所在,因为广告投放足够精确,每个月有超过500万家企业在Facebook上投放广告,刚刚过去的2017年,Facebook总收入为406.53亿美元,广告收入为399.42亿美元。广告收入占比高达98%以上。

 

其实如果仅仅是广告,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提高企业广告投放效率,这明摆着是一等一的好事,但事实真的是好事么?从剑桥分析的事件来看,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回顾Facebook的这次事件,剑桥分析开发了专门针对选民的测试应用“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的Facebook应用,该应用约有30万人下载。如果仅仅是心理测试,其实并没有多大干系,但是通过对Facebook用户的应用授权,这个应用可以收集包括居住城市、用户资料信息、点赞内容,甚至还包括用户的朋友发布的消息。


由此累加,剑桥分析共收集了5000万用户的数据。根据媒体报道,剑桥分析正是利用这些数据,根据不同的用户画像被推送符合其性格的竞选广告。

 

简而言之,所谓的分析用户行为数据,除了可以用在广告上,还可以用在政治活动中。甚至于进一步假设,拥有这些用户画像的Facebook,如果不受监管,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向用户投放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内容,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变用户的某些观点。

 


所以在笔者看来,剑桥分析在这件事情上属于打开潘多拉魔盒的人,而所谓分析用户行为数据这件事情背后所暗藏的隐患,就像被扯掉遮羞布一样,除了提高企业投放广告效率的这点好处,更多的是一些无法想象的后果。

 

虽然事情发生在国外,但是在国内的我们,也有类似的情况一直在上演。

 

例如每当你在某购物平台网购,在你一次次的浏览和搜索关键词的同时,平台正在背后收集你的购物习惯,所以你是否注意到,每当之前你搜过某件商品,隔一段时间,你就会收到同类商品的各种推荐。再比如你浏览新闻的时候,当你点开某个类目的新闻的时候,之后的内容推荐都是该类目的新闻。

 


以上种种,不就是和Facebook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建立用户画像,并向你推送精准的内容的行为是一样么?

 

这种利用用户画像精确投放的行为我们已经“享受多年”,并且似乎从来没有因为这个行为而曝出过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在Facebook事情爆发后,国内某互联网大佬才会说“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包括建立用户画像这件事情,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不少APP一旦装上,我们就成了透明人,丝毫没有隐私可言。因为部分APP会“越权”获取用户信息,并由此衍生出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产业链。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名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

 

简而言之,用户画像可以让公众更便捷的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同样的,数据的泄露也会让互联网诈骗、电信诈骗等一系列违法行为进行的更精准。所以,虽然Facebook在这件事情上刚刚被曝出,但我们已经被这种技术享受了多年,说到底,还不是我们惯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Facebook之流在获得用户画像的同时不作恶,那的确没什么关系,单就在上周,Facebook员工传出一份高管安德鲁·博兹沃斯在2016年写下的内部备忘录。


其中说到:“有人会被暴露在网络暴力之下,可能因此自杀。恐怖分子可能利用我们的社交网络发动袭击,伤害更多人。丑陋的真相就是,为了把更多的人连接起来,我们什么都能干……我们为扩张所做的事都是正义的。”

 

此言论看似正义,但进一步解读就是:Facebook知道用户数据泄露所带来的隐患,但是为了扩张这些都没什么关系。

 

所以,Facebook有没有错,答案昭然若揭,不过也有来自硅谷的工程师为Facebook鸣冤——Facebook只是通过技术来获取盈利,技术是无罪的。嗯,技术是无罪的,但上次喊“技术无罪”的人,刚刚在年初刑满出狱。




【文】投稿来自:Spock

【关于投稿】如果你也喜欢和小伙伴们分享你的见解,欢迎投稿至zhihei@inheater.com 嘿嘿还会送上小礼物感谢哦!


科技原来这么好玩

用拖鞋电线水管打造一个机器人军团?!

1秒戴上的假睫毛,永不脱妆还可以下水游泳

全球首个AI男友,拥有超强X能力还会甜言蜜语!

智能产品开箱评测

被行李箱追着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比阿迪达斯专业跳绳还贵的智能跳绳,来见识下!

它能让你家的好音箱秒变语音控制!AWE热门发布

  行业新闻前沿干货

三星谷歌脸书这些科技大佬都在充当军事打手?

美帝发动贸易战将通过哪些方式让消费者买单?

滴滴对美团打车成立“打美办”,红包雨又要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