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闻所未闻的“粪票”、“觉悟票”、“女友票”、“月经票”究竟是什么?

鹏陈万语 行游环宇 2023-10-12

“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老百姓都将填饱肚子作为天大的事,闽南语有句俗话:“吃饭皇帝大”。意思就是吃饭比什么都更重要。

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各种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从1955年第一张“全国通用”粮票发行开始,老百姓正式进入了漫长的长达38年 “票证时代”,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工业券……各式各样的票证,层出不穷,成了百姓过日子的基本保障。

1985年前后,凭证凭票供应的除了粮、油及手表、电视机、自行车、洗衣机等家用“贵重”商品外,其他各类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直到1993年,粮票才正式谢幕,这段凭票供应的历史——“票证年代”宣告终结,走进历史,成为经历过那个年代人永生难忘的回忆。



在今天看来,有些票证简直是匪夷所思,什么“粪票”、“尿票”,现在人看了显然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那个年代在农村经历过的人包括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或许记忆犹新。种田种地需要肥料,在那时化工业不发达的年代,物质奇缺,种菜施肥的重要肥料不可或缺,就需要计划供应,以保障分配平衡。

“月经带票”或许容易知道是什么东西?可是,如果只告诉你是“女友票”,并没有附带任何说明,你能猜到是什么票证吗?

在吃的方面,除了“粮票”,还有各种副食品票,凡是能吃的都需要“凭票购买”,连乘坐火车、轮船、飞机都有专用的粮票,否则吃不到食品。在穿的方面,除了各种布票外,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棉花票等等。在用的方面,也是需要凭票的,有手帕、肥皂、火柴、香烟、煤炭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的计量单位是“斤、两、钱”,在今天,“钱”的计量单位几乎很少用,除了用于买黄金等贵重物品。但票面上只有“两钱”的肉票,不知道怎么买肉呢?



在大小城市里,甚至到县城,连洗澡也要“凭票洗澡”,如果没有“澡票”,是不是就不能洗澡?

这个“普通灯泡票”不知多久才发放一次?如果没有这张难得的“灯泡票”,家里的电灯坏了,是不是只能点“煤油灯”?

在那个票证年代,据说“权力”最大的并不是官员,而是掌管供应物质的供销社主任或站长,特别是掌握着供应食品大权的小官,这些“实权派”小官被众人的尊敬程度绝不亚于大官。“走后门”一词,可能也是从那时兴起发展的。

票证对于八十年代之后出生的人,相信是没有什么记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段不堪回首的艰辛沧桑岁月的辛酸。


据说,票证消失也是一个渐退的过程,先是部分“工业票证”的逐渐退出,再来是部分“副食品票证”的结束。工业开始有起色后,出现了“的确良”等新颖的化纤布料,“布票”才退出历史舞台,最后退出的是“粮票”。


没有“崇高”的政治觉悟,可能有些奇缺的物质就是“有票证”也无法购买!

方寸间的票证,浓缩了那个年代的历史,见证了沧桑苦涩的岁月。各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票证,折射出艰辛时代烙下的痕迹,对于今天来讲是一段凝重的历史,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倍感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往期精彩



人生“四大喜事”

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在海外,闽南话为何称作“福建话”?

你知道退休金是怎么算出来吗?

传说中的“第四代住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