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迄今一千多年历史的“濂江书院”,这里曾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堂。
在一个夏日炎炎的清晨,我踏进了南宋王朝最后驻跸地——林浦古村。老汉听说我要到“濂江书院”古迹,于是热情地说,跟我来吧!老汉边走边说:“进士难进士不难难在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不贵贵在三代五尚书”。我为老汉的言语所折服,感叹这个小小的村落竟有如此浓厚的文风。
早听闻林浦是“进士之乡”和“尚书之乡”,这里自古就有崇尚读书之风。近代,福建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古代却有一句“三代出了一个尚书”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一个家族出了一位“尚书”高官,确实是家族的荣光。
可是,一门三代出了五个尚书,应该是“闻所未闻”吧,阁下难道不为这家望族所折服?!
林浦,古称“濂浦”,因村旁河流濂江而得名,由此可见村中“濂江书院”的悠久历史。林浦古村文风鼎盛,据村里老人说得益于宋朝先贤在此创办了“濂江书院”,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形成良好学风。日久天长逐渐形成了文风昌盛的景象,“濂江书院”留下的遗迹见证了那段远去的时光岁月。
据称,自五代开始,大量林姓人家移居于地,故改称“林浦”。翻开历史,据载,自宋朝时,这里文风兴盛,“濂江书院”多次聘请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讲课。到了明朝,村里的林元美家族最盛,林公考中进士起,其后裔子、孙、曾孙,先后四代人,共有八人,在七届科考中先后考中进士。林家人分别是:林元美、林元美之子林瀚、林瀚的次子林庭㭿、季子林庭机、林庭㭿的长子林炫、林庭机的长子林燫、次子林烃,林瀚的族侄林庭莹。
“三代五尚书”指的是林瀚及其子、孙三代人,共有五位官居尚书。“林家三代五尚书”指的是:林瀚任吏部和兵部尚书,林庭㭿任工部尚书,林庭机任礼部尚书,林燫任礼部尚书,林烃任工部尚书。明代三代五尚书,并得谥文,全国仅此一家。“七科八进士”,指从明代林元美开始,子林瀚,孙林庭㭿、林庭机和一个同族兄弟林庭莹、曾孙林炫、林燫、林烃,四代八人荣登科第。林浦人以“林瀚家族”为荣,因此,才有村中几乎人人皆知的:“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不贵贵在三代五尚书”。
匾额下的字板上刻有,林浦乡林氏家族,自宋宁宗二年(1196年)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5名进士的名字。
地方官为表彰林家荣光,激励村中才俊发奋读书,特上奏朝廷并得到皇帝恩准在村中建了一座“尚书里”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石牌坊。楼顶檐下有圣旨牌,上层匾额刻着“尚书里” 3个楷书大字,“尚书里”下层刻有历代林氏尚书的名字及其科第年份和所任尚书职衔。两侧间的匾额上,分别镌刻着“两朝宠命”、“累世翰林”八个大字。坊柱上镌刻着两副楹联,内柱楹联写着:“七科八进士传经衍庆,三代五尚书积德流芳”。这座牌坊始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迄今已有近500多年历史。
下面是林瀚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平山怀古》,此录于此,供君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