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语与印尼语是什么关系?
我们知道,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际组织,缩写为“ASEAN”,直接音译为“亚细安”。我们国家通常称之为“东盟”,也有称为“东协”。
“东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于1961年创立的“东南亚联盟”,发展至今已有十一个成员国。
由于“东盟”十一个成员国的官方语言各不相同,因此,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
作为创始国的马来西亚曾多次提议将马来语作为“东盟”的“第二语言”,以“提升马来语的国际地位”,或至少将马来语设立为“主要语言”或“主要和官方语言”。
马来西亚的提议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马来西亚学者认为,在“东盟”人口中有近半数使用马来语,除了马来西亚,还有印尼、新加坡、文莱、东帝汶、泰国南部、菲律宾南部、柬埔寨及缅甸部分地区。因此,马来语有广泛的“民众语言基础”。
印尼与文莱也有此意向推动马来语成为“东盟”的主要工作语言。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马来语”?
马来语(Bahasa Melayu),在语言分类上是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而印尼语呢?
在语言学分类中,印尼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尽管两者同属“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马来—波利尼西亚语)。
但根据《民族语》现时的记载,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共有1248种语言,其中包含马来语、巽他语、爪哇语、布吉语、巴厘语、亚齐语;同时也有大洋洲语,包含库阿努阿语、基里巴斯语、斐济语和各种波利尼西亚语,如夏威夷语、毛利语、萨摩亚语、大溪地语和东加语。
菲律宾语言也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族语言,横跨台湾兰屿、菲律宾群岛和北部苏拉威西。
迄今可查的最早的马来语遗迹,是发现于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年代为七世纪“Sri Vijaya”即室利佛逝王朝(中国史籍称为“三佛齐王国”)的碑文(Kedukan Bukit),这些梵语词的古马来语是雏形。随着室利佛逝王朝的对外扩张,马来语逐渐成为苏门答腊东部、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婆罗洲沿海地区的主流语言,并在南洋群岛许多地区作为商业语言使用,是历史上南洋地区不同群体商业交往的标准语言。
印尼官方也认同,印尼语源自于苏门答腊岛东北部的马来语,它是“廖内马来语”(Riau)的变种。
因此,马来语与印尼语“同宗同源”,两国都视Riau为马来语的诞生地。
但是,印尼语的拼写是由荷兰人开发的;而马来语则是由英国人制定的。
因此,印尼语吸收了荷兰语、爪哇语和闽南话许多借词;马来语则吸收了英语、闽南话为部分借词。
1972年,印尼政府推出以马来文拼写系统为标准的精确拼音(Ejaan Yang Disempurnakan),使得印尼语跟马来语拼写非常接近。
当然也不是完全相同的,还是有些词汇不同。
例如:
汉语 | 马来语 | 印尼语 |
商店 | Kedai | Toko |
厕所 | Tandas | Toilet |
房间 | Bilik | Rumah |
邮局 | Pejabat pos | Kantor pos |
你 | Awak | Kau |
都被称为“Melayu”的语言,在印尼被称为“Bahasa Indonesia”;而在马来西亚则被称为“Bahasa Malaysia”。
因此,基于语言学上,马来西亚语与印度尼西亚语都是“Melayu”(马来语),类似于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关系。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