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被禁赛到最火解说员,你不曾了解的短道速滑第一人

一间明室 易简读书 2022-06-12

作者:一间明室


怎么评价冬奥会这段时间,被牢牢“焊”在热搜上的王濛呢?

被短道速滑耽误的喜剧人?中国短道速滑黄金时代的开创者?三进三出国家队的体坛刺头?还是……尺眼金睛的声控解说员?
 
显然,都是她,却无一足以概括她。
 
在咪咕上看王濛解说,无疑是场令人惊喜的观赏项目,沉浸式体验也过于强烈了些:仿佛从小玩到大的邻居姐姐盘腿坐你旁边,和你一起看冬奥,磕着瓜子在你耳边不停叨叨,时而深入浅出地讲解比赛规则,时而激动得拉着你一起手舞足蹈振臂高呼。
 

激情但不冒犯,诙谐且字字在理。

隔着屏幕,都能感到演播厅早已无以盛放她对中国短道速滑的热爱。
 
亲历过运动员和教练的王濛,不仅从旁观者的视角带着观众理解比赛,也在解说席上体恤赛场上的队员,回望过去的自己
 
有人细数了王濛几十年来的速滑往事,在微博上写道:

“最赤诚勇敢的王濛,让我知道英姿勃发和温柔细腻可以同时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滑冰天才

1984年,王濛出生在黑龙江七台河一个普通家庭,爸爸王春江是当地的煤矿工人,妈妈张晓霞在法院做文书。
 
王濛从小好动、喜欢耍枪弄棒,家里盖个房子的功夫,她就踩着踏板爬上房顶玩,与柔弱的姐姐相比,她是父母嘴里备受宠爱的“老儿子”。
 
启蒙教练马庆忠从一开始就认定,她是为滑冰而生的天才。8岁立定跳远2米05,胆大心细、脚脖子硬,耐力也好。最重要的是,她穿上冰刀就能站起来,天生冰感惊人。
 
三顾茅庐之下,马教练终于说服她父母,送她进体校开始专业训练。那年,王濛十岁。
 
九十年代,训练条件极为艰苦。每天凌晨三四点就上冰练习,只因教练说那时的冰最结实。脸颊冻出大泡,耳朵上也生出冻疮,每次在冰面上滑个一二十分钟,进屋暖一小会,出来接着滑。
 

她偶尔也会抱怨,累到躺在冰上不想起来,父母总会告诉她,做人要像煤矿工人那样:跪着挖煤,站起来做人。
 
身体逐渐发育之后,王濛的体重一度失控,一米五几的个子,一百三十斤。为了重拾优势,她每天跑步一万米以上,只吃一小碗米饭,饿了就啃黄瓜充饥。
 
坚持了一年多成功瘦下来,王濛得以归队。
 
冰面洁白纯净,冰刀划过,便留下一道清晰的痕迹。

二十年前在冰面上自由飞驰的天才少女很难想到,往后的滑冰人生处处埋藏着跌宕与遗憾


开创“濛时代”

“我不允许别人滑到我的前面!” 有我在的比赛,别人只要争第二就行了。” 2013年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1500米预赛上,王濛以老大爷遛弯的姿态跟在对手后面,直到最后两圈才开始加速,一圈内轻松超过所有对手,而且全程背手,没有摆臂,过弯时也没有摸冰。 采访时被问到为什么全程背手,王濛调侃道:就滑不动,这手也不能拿下来,你在前面你得装啊。  
王濛沉浸式解说火出圈后,这段“碾压式夺冠”的视频被人们疯转。
有网友说,这是王者出门闲逛,把匈牙利赛场当市场,遛个弯顺便拿个冠军。 跟多数体制内运动员不一样的是,无论赛场内外,她从不屑于收敛自己的霸气与锋芒。 有人说她狂得很,可她有资本狂,而且狂得在理。  
关注冬奥的人都知道,短道速滑500米的赛场上,一切瞬息万变,很难有人蝉联夺冠。但用美国名将阿波罗的话说,唯独“有一个项目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就是女子500米,(冠军)肯定是中国王濛的”。 实际上,大约五年的时间,王濛制霸冰坛,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黄金时代的开创者。 2005年全运会上,王濛还没滑到终点就被裁判罚下场,她不满裁判当场发飙,摔头盔摔冰刀。明知可能改变不了现实,但是希望以此提醒裁判不要轻易判罚。 从此,她意识到,只有自己做到最好,才会让对方无可挑剔。
“我让你跟不上我,连我的屁股影都看不见,看你怎么判我。” 王濛拼了命的训练,记者采访时看到,她平时练的器材比其他女运动员都要多重个几十公斤。 
2006年都灵奥运会,王濛拿到中国在该届冬奥会的唯一一枚金牌;
2008年国际大赛上,她成为短道速滑女选手滑进43秒的历史第一人;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四枚金牌,其中王濛占了三枚,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冬奥会获得三金的运动员;
王濛七次打破短道速滑女子500米世界纪录,在两届冬奥会上,一人独占四金(中国队共7枚金牌)。 她曾用实力证明,冬奥的尽头,是王濛。

  三度被禁赛
在体制内的运动员身上,直率刚烈的性格难免会给人带来些“麻烦”,这样的性格对王濛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第一次被禁赛,是刚入选国家队时。当年满16岁的王濛,与队友一起花费数万元请客吃饭,没多久就被开除了。只是那时王濛没什么名气,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多。 第二次被禁赛,源于王濛和教练李琰的冲突。当时王濛不满李琰把更多精力放在年轻队员上,加上两人缺乏沟通,两人之间积怨渐深。 2007年亚冬会,王濛被两名韩国队受压制,最终拿到铜牌。她不满李琰没有替自己与裁判据理力争,在赛后采访中直接表示:“国家队不适合我,我要回地方训练。” 
这场当众攻击教练的风波,最终以她被禁赛三个月结束。随后,她在微博上公开道歉,称这不理智的举动是成长的代价。 曾经有记者问她:“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你最想回到自己的哪一个时刻?”
她毫不犹豫地回答: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我刚刚比完赛之后。 那场冬奥会之后的2011年,王濛因为饮酒晚归,被领队王春露单独叫到房间训话。两人发生肢体冲突,王濛接受处罚,公开道歉,并第三次被开除国家队。 有媒体报道,王濛被打伤缝了十余针,教练毫发未伤。这件事的始末,矛盾错综复杂,但支持王濛的一直占多数。 被禁赛的一年多时间,王濛一面写思想汇报,一面拼命训练,竭力帮助小队员打磨技术。
有记者拍到她独自在北京的公园,双手背在身后进行体能训练,汗水沿着湿透的头发,齐刷刷砸到地上。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12年9月,王濛终于回到国家队。 然后,依旧技压群芳的王濛没有继续驰骋多久。14年索契冬奥会前22天,因在训练中意外受伤而错过了冬奥会。 随后,王濛宣布退役。
“濛时代”就此彻底终结。 
淋着雨还为他人撑伞

退役时,王濛没有滑够,还有很多遗憾。
退役后,她把遗憾化为一把伞,亲手替更多运动员撑在头上。 退役后,她仍在学习最新的比赛规则,19年出任速滑教练组组长,她积极聘请韩国教练,还引入更科学的训练模式,执教能力显著。

多年老队友周洋形容王濛,是一个会为所有人着想的人。
 演播厅里,她用浅显的语言科普短道速滑的专业知识,多少观众通过王濛,第一次领略短道速滑的魅力。 她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引导我们关注非金牌运动员。在任子威夺金时,她就不断强调李文龙的贡献。 如果没有王濛解说时对运动员格外呵护,可能很多人都会处于舆论风暴之中。 比如,孙龙止步于男子1500米四分之一决赛时,看到有人骂他,王濛立刻护犊子:
“我教过他,我对他爱之深责之切,我看着他长大、犯错, 他也有好的时候,但你们不能对他网暴。” 

从运动员一路走到教练,王濛不曾忘记自己做运动员时的不易,竭力帮助后辈们规避风险,一步步前行。

 不仅如此,王濛涉足商业,自己组MCN,为退役运动员创造就业机会。
她说:“你看不见那种无名之辈,他们也是运动员。我做的就是退役运动员的故事,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愿景和使命。” 历史上出色的运动员,往往因为天赋异禀、专业卓越,在媒体的渲染下被神化。
但我们也知道,不存在完美的神。每个光鲜耀眼的偶像身后,都有不尽人意的历史。
但也正因为这些真实的缺憾,我们才格外敬重活生生的人。

作者:一间明室。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年轻人最喜爱的「人物」公众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需删除请联系我们。
—往期回顾—


点亮在看
为王濛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