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裸泳 | 中国垃圾分类“失败”革命

庞克 裸泳 2020-09-09


从禁止乱扔垃圾——花钱进口垃圾——到禁止进口垃圾、强制分类垃圾,中国垃圾分类的背后,并非是人们对环境诉求的提高,而是高速增长的制造业和精明的中国商人撑起的资源需求。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的垃圾自上海起强制分类的日子了,它感觉老了,累了。


这不单是这些天来,它一直承受着来自慌乱的人们一次又一次的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更是它早已经历过了三次失败



一、



事实上,我国自90年代中就开始了垃圾分类。最早在北京,实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桶制。


这一形态,延续至今。

 

但这其中有意思的是,当时举国常见的,还不是大家认真将垃圾分类,而是满大街戴着红袖标的大妈还在警告你:“禁止随地吐痰”

 

换句话说,不是人们没有环保意识,而是人们早就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本质:吐痰问题都没解决,垃圾分类无望

 

这大概是中国垃圾分类的第一次失败。

 

不过在这个过程的背后,还藏着一个矛盾。


中国自1992年有记录起,开始进口垃圾,进口产自于美、英、德、法、澳等发达国家的洋垃圾。这一运动,延续至去年。

 

在这几十年里,中国“吃下了”全球72%的塑料垃圾。仅2017年,就消化了美国一半的出口垃圾。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2000~2011年的11年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垃圾废品交易额,从最初的7.4亿美元飙升至115.4亿美元。

 

在这增长的背后,却又是一个奇怪的演变。


按《塑料王国》导演王久良的话说是,“过去,一些国家的生活垃圾是需要花钱向外转移的。后来,这种垃圾慢慢有了市场,不用付钱也可以转移出去。现在,一切都颠倒了,生活垃圾竟然成为可以出售的商品。”

 

那么,中国为什么一边讲着环保、一边分类着垃圾,还要一边从收钱收垃圾、到免费收垃圾、最后到花钱买垃圾?


是垃圾中自有黄金屋,还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已能够变废为宝?

 

答案并不是。直到今天,没有政府补贴,垃圾回收行业仍是个负增值产业。即便在公认做的最好的日本,也要对企业回收垃圾提供政府补贴。

 

那是为什么呢?



二、



如果看一个在美国丢弃的可口可乐塑料瓶的前世今生,大概能够理解:


一名美国少年喝完可口可乐后将塑料瓶扔进垃圾桶,然后经过港口的集装箱运到中国,再经过拆解回收循环再生产,这个塑料瓶的一部分变成了胶鞋或者是运动服,再一次被美国或者是欧洲的消费者买走。

 

这就是全球化的废品回收链条。

 

但又为什么恰恰是中国?

 


廉价的人力是原因之一。

 

分拣、拆解和清洗是回收行业中重要的一环,在相应的机器被发明之前,大量的工作都依靠人工——不同颜色的塑料瓶需要被分类,不同材质的瓶口和瓶身也需要被分类,有饮料残余的塑料瓶还需要被清洗。

 

然而,垃圾也并不会去到人工最廉价的地方。否则我们就会看到非洲成为垃圾回收枢纽,而不是中国。

 

不过相比人力,更大的影响因素是需求和消费市场。

 

中国自1986年起来开始要求加入WTO,直到1997年,世界老大美国才单方面表示同意。那一年,华盛顿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符合中美双方共同利益。”最终于4年后的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萌生了三件极具划时代意味的事物:1、的确良的裤子2、拾荒者与垃圾回收站3、基建。

 

在80年代初,的确良的裤子可谓国潮。这种经久耐穿的裤子,实则是一个再生涤纶的生产过程。

 

而原材料,竟是由意想不到的塑料回收再制而成。

 

1992年,每天看《新闻联播》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看到了邓小平南巡讲话,觉得原材料一定会涨。凌晨3点,他把村干部全部叫起来开紧急会议。

 

华西村狂借2400多万买钢胚、铝锭,在后来的基建大潮中赚翻了。因此他才敢说:如果没有吴仁宝,华西不叫天下第一村

 

而在97年以后,中美双方达成利益共识的这一年,中国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种悦耳的叫卖声:“高价回收 彩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

 

之所以高价回收彩电、冰箱等废金属,是因为中国要造汽车、家电,但此前没有废金属。

 

也就是说,中国自30年前开始进口洋垃圾,也正是制造业和基建开始高速发展。


正是靠着逐渐发达的制造业和上升期的经济,才有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可以消化大量的再生塑料和废金属。

 

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进口垃圾。

 

2016 年中国塑料垃圾进口来源与 1988-2016 年累计进口量


当然这样的例子也不只有中国,美国作者亚当在一本名为《废物星球》的书中也写过一个泰国的例子。

 

2008 年前后,泰国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美国粉碎废金属的重要接收地,也正是因为泰国当时正在经历与中国类似的基建热潮。

 

他们需要更多的钢材来建设高楼,生产更多的汽车,而泰国本国的废金属并不多。


一方面,泰国人使用小汽车的年限比欧美长得多,因而生锈等状况也多,没有美国的报废汽车产生的废金属质量好。


另一方面,即使质量相当,泰国本国产生的废金属数量也远远不足以满足本国的需求。

 

类似的情境也曾发生在日本,日本在基建上升期,也从国际上大量进口过矿渣。

 

而在亚洲需求崛起之前,美国人废弃的大量汽车几乎无处可去。

 

他们一则焚烧,二则随意丢弃在荒野。尤其是昔日的汽车之都底特律,在钢材价格走高之后,美国的废品回收公司开始收购清理郊外的废弃汽车,车上甚至长出了树。

 

这是全球化的一个极佳案例。美国人终于开始清理本地囤积已久的汽车,而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曼谷的钢铁厂需要原材料为居民制造新汽车和新冰箱。

 

而作为最大接收国的中国,甚至有部分学者认为,废品回收行情可以反映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走势。

 

所以说,回收和循环利用是世界贸易中的一个长链条,而中国恰好担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


但人们做这件事的原始动机绝不是环保,而是利润



三、



但就是在这样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

 

2007年年底,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亦即人们熟知的“限塑令”: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只是北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举办奥运会的这段日子里,一个叫王久良的纪录片导演正在北京周边几百座的垃圾场里走访调查。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随后一部《垃圾围城》,甚至引得了某位中央领导的亲自批示,最后使得北京当年投入100亿整治周边垃圾场。

 

那为什么原本作为可回收的朔料袋,为什么在进口垃圾有助制造业的同时,还要限塑?

 

在《垃圾围城》的描述里,是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当然也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背后是,中国的垃圾分类迎来了第二次失败。

 

原因就在于,只有经过分拣和清洗的塑料垃圾,才属于国家可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所以在21世纪后,尽管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的垃圾,还是不能拿来直接收回,而国外的垃圾,因为相对较优的分类,是可以拿来回收作为可再生资源。



四、



不过更加没有让人想到的是,几年后,这件事在王久良的手里,再次出现了反转。

 

2015年,一部《塑料王国》告诉人们:国外的垃圾也不行了

 

在丝毫不加掩饰的镜头下,大量未经处理的塑料垃圾进入中国,散布在从北到南的30多个大小乡镇,最终在一个又一个小作坊里,由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工人用手完成了粗糙的分拣。


接下来,清洗塑料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无法再生利用的废弃垃圾在农田边焚烧,黑色的浓烟充满着刺鼻的气味。这些村庄里,地下水已经无法饮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罹患癌症。

 

这是一个关于垃圾的残酷真相,也是一个关于贫穷、人性、逐利、价值观的动人故事,更是全球经济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上一次中国垃圾分类的失败原因中,首当其冲是中国的垃圾分类不够,所以要进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垃圾。


而到了2015年,那些卖垃圾给中国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出现了经济下滑。

 

俗话是“人穷志短”,当经济不行的时候,垃圾分类的公德也不出意外的不见得高尚。

 

2011年的时候,王久良访问美国加州伯克利市垃圾回收中心。参观结束后,美方人员不经意间指着正要开走的集装箱货车说:“你看,那是要运往你们中国的。”

 

伯克利市垃圾回收中心的垃圾,都是生活垃圾。经过人工初步分拣,生活塑料垃圾被分离出来。正是这些美国人不愿花钱费力处理的垃圾,被中国的商人买走。

 


也就是说,国外的垃圾分类也不行了,中国的垃圾分类,则由最充满社会问题凝视的底层人民完成。

 

同时这也意味着,已经经历过二十多年的中国垃圾分类革命,再一次宣告失败。

 


笔者记得阿城写过一篇关于北京公厕的短篇小说,其中写道,“自己没带就说自己没带,政府管天管地还管擦屁股纸?”

 

是啊,管天管地还管“你是什么垃圾?



- End -



往期推荐





裸泳已进驻今日头条、新浪、网易、天天快报、搜狐、九派、大鱼号、雪球、财条、百家号等,敬请关注。


在看点这里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