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泥护花,研导同行 | 春风化雨,桃李成蹊——记我的导师朱新开老师

邀你共赏师生情的 扬大研究生 2024-02-05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此刻,随扬小研一起感受农学院研究生刘虹丹与导师朱新开老师之间的师生情吧~


时间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扬州大学已度过了两年光阴。依稀记得初入扬大的晦涩与迷茫,而今我已是一名研三的学生,少了几分懵懂,多了些许稳重。我从不知所措、内心彷徨到信心满满、踌躇满志的转变,皆归因于我的导师——朱新开老师。“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想这应是对朱老师的最好写照,他是茫茫科研路上的引路人,亦是我不断努力前进的榜样。


▲导师朱新开



初次见面,春雨绸缪

“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2019年4月我来到扬大准备参加复试,由于时间问题,只能在网上研读相关资料,初步地了解朱老师。当时我透过文字只觉得朱老师科研硕果满满,满怀敬畏向往之心。复试结束后,我便联系了朱老师与其见面,这也是我和朱老师的第一次正式见面。进门时,朱老师正在办公桌上整理文件,见我来了,便放下手头工作,聊起我本科学习生活与家庭情况。刚开始时我满是拘谨,生怕言辞不当,留下不好的印象。可是在与朱老师的交谈中,我发现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教师,相反他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笑着为我讲解研究生的学习方式,让我明确“不能则学,疑则问”的学习态度,给忐忑的我喂下一颗定心丸。



科学研究,身体力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农学研究生,势必与酷热和艰辛做伴。在进行大田试验时,我们不仅要秉承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弯下腰埋头干的实际行动。从进入实验室开始,我深刻感受到朱老师并不是一位习惯坐在办公室里豪言壮语、纸上谈兵的教授,而是一位在科研中身体力行、带头研究、兢兢业业、热诚待人的一位良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朱老师经常下基地进行科研协同、推广指导,深入田间为农民答疑解惑。只要我在科研中遇到难题,向朱老师求教,他都会积极回复,甚至挤出时间请我到办公室进行讨论并给予指导。正是朱老师这种诲人不倦的品格,让我格外感恩这段“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相遇。


▲朱新开老师指导学生

疫情期间,学生需要在家进行隔离不能返校,可是我负责的小麦已到施肥时期,错过这个时间点则会影响整个试验设计。当我将问题反馈给朱老师时,他没有过多犹豫,而是坚定地让我把试验所需肥料用量告诉他,他来代施。朱老师的行为于当时的我而言,宛如为困在孤岛上的我提供了前行的方向,是及时雨,亦是雪中炭,我也进一步感受到朱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朱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做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仅要有务实的心态,还要有科研创新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发展。“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如果说,我的研究方法与态度相比之前有所改善,这皆得益于朱老师的谆谆教导,是他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用言行感染我们,让我们成长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学术氛围。

师为舵,生为船。朱老师于我而言,不仅在我科研迷茫无助时指引方向,而且以菩提睿智之才为我点亮智慧的光芒,激发我不断开拓创新。这样一来即便我处于再艰难的困境里,依旧有披荆斩棘的信心与勇气,不断沉淀自己,积累经验,做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END



猜你想看
全面开课,平稳有序——扬州大学2021-2022学年秋学期研究生教学开篇记录
国奖达人零距离 | 王媞:一份典型的临床报告
春泥护花,研导同行 | 浴花得候,乃为膏雨——记我的导师陶俊教授
春泥护花,研导同行 | 最美的相遇——记我的导师史宏灿教授

来 源 | “我和我的导师”千字文作品选(第四辑)排 版丨别毕卉
校 对丨田   苗审 核 | 姚丰华  刘欢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扬大研究生官方微信」欢迎投稿至邮箱:ydyjs2016@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春泥护花,研导同行 | 春风化雨,桃李成蹊——记我的导师朱新开老师

邀你共赏师生情的 扬大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