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奖达人零距离 | 徐金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与你共成长的 扬大研究生 2024-02-05
成长,总少不了榜样的指引
青春年少的我们
正循着他们的足迹
以他们为指引之塔
悟其道、观其行
省吾身、励己志
找寻属于自己的优秀
今天跟扬小研一起认识

国奖达人——徐金勇吧~




人物简介



徐金勇,男,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第六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和第十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铜奖、2020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五);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EI收录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致知力行的科研攀登者




“立志在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这是出自宋朝张孝祥的《论治体札》的一句名句,也是徐金勇同学申请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立志科学研究的座右铭。他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具备了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科学素质,并通过持之以恒地努力,行走学术研究之路,勇攀科研高峰。



初识科研兴趣使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徐金勇同学由于强烈的好奇心才选择接触科研。2018年9月,第一次由师兄带进实验室,他就被实验室里各种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所吸引。实验室里的每一台设备,如三位白光干涉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全自动喷涂设备等,师兄们都能将其中的工作原理、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等讲得明明白白,这让他对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第一学年,除了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到师兄师姐们的科研工作中,从最简单的样品制备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虚心学习求教。通过半年的学习,徐金勇同学已基本掌握样品的制备、性能测试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本领。



科研贵在持之以恒的坚持




科学研究仅仅依靠研究者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徐金勇同学深谙其中的道理——科研创新往往来自于人们对科研工作中细微环节的关注和对现象耐心细致的观察与分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进行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才有可能收获成功。同样,高深的学问,也是建立在对最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之上。根底不固,无法长成参天大树,基础不牢,很难取得科研上的突破。因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首先要对科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加以分析和理解。这些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深刻的领会并掌握,并自由地运用到实际科研中,却并非一日之功。

他自小就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但他深知“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的道理。通过与导师的沟通,徐金勇很快便确定了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面对一个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研究领域,原有的知识储备已无法满足现在的科研学习的需要,但他毫不畏惧。他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工作室,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总结师兄师姐们的实验方案,日复一日,终于在第一学年结束完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第一篇综述论文。然而,这篇论文的发表过程是如此的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评审,却收到了期刊社拒稿的通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根据评审返回的意见,将论文做了彻底的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连续被拒稿两次的情况下,他的第一篇文章最终被《材料导报》收录,这极大地增强了他的科研信心。

在研究生第二学年,经过若干次的实验失败和不知多少日夜通宵的艰苦努力,他获得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数据。但是关于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他犯了难,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与导师沟通,他逐步明晰了实验论文的框架和写作要点,形成了一篇完整的实验论文的初稿。与此同时,他还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他知道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满足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通过科研项目锻炼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主动申请了2020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立项项目,作为项目第一主持人主持江苏省立项项目《基于半导体传感器的冷鲜肉新鲜度检测技术》。在立项期间,他认真收集文献资料,积极与导师探讨,在完成自己分内事的同时,主动承担分外之事,这种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得到了导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慎思敏行 精益求精





徐金勇在研究生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完成了实验论文所有数据的补充和完善,并整理完论文的初稿,经导师修改校对后,于2019年年底投递给Trib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疫情在家期间,他完成对审稿人意见的回复,论文稿件终于被所投递的期刊接受,这是他首次以第一作者发表实验论文。即使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任务繁重,徐金勇同学不甘于做一个仅仅只会学习的研究生,他还是会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极好的机会能够将自己的所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因此他积极协助导师带领本科生积极参加第六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等专业实践竞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全程陪同本科生打磨项目申请书,参与项目答辩全过程,与本科生同吃同住,解释项目申请书中的疑点,最终在比赛中获得江苏省二等奖和铜奖好成绩。虽然作品最终没有获得入选国赛的资格,但这次经历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使他明晰了如何将自己在课堂和实验过程中的所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同时,在备赛过程中,他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使他受益匪浅。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循序渐进的改变才得来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来努力完成。作为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徐金勇同学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虚心请教,不断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充分利用老师的资源和师兄师姐们给予的机会锻炼、提升自己,虚心向别人请教,总结他人的经验,并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以远大志向,去攀登科研高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攀登科研遇高峰

END


猜你想看研途“新”体验 | 校区攻略之荷花池
国奖达人零距离 | 朱昊: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体育人
就业信息 | 江苏省2022年名校优生选调启动,共选调600名(附选调高校名单及具体职位)
我爱你,中国!
排 版丨葛安琪
 校 对丨张思佳审 核 | 姚丰华  刘欢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扬大研究生官方微信」欢迎投稿至邮箱:ydyjs2016@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奖达人零距离 | 徐金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与你共成长的 扬大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