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0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机构在管基金和项目数量与日俱增,同时,行业竞争和监管水平也不断升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机构投、退运营压力,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清科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20年中国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控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性梳理机构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风险以及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一般而言,机构通常面临外部和内部两类风险。外部风险主要由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构成,具有不可抗性,可通过加大政策、行业研究提前预判,进行主动的风险管理;而内部风险的主要系指运营风险,下文将详细介绍内部风险及风控手段。
制定《风险管理办法》是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新机构在制定《风险管理办法》时,可参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出台的《基金管理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依据清科研究中心的调研和访谈信息,大部分机构制定的管理办法包括六个章节分别是:总则、风控组织体系及职责、风控流程、风险识别与管理、风控报告、附则。
基金募集一般包括募资筹备、基金路演、投资人确认、协议签署、工商变更及投资人出资5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风险点不同。例如,募资筹备阶段容易存在融资结构风险,基金路演阶段容易存在宣传推介风险,投资者确认阶段容易存在合格投资人风险,协议签署阶段容易存在合同风险。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报告中总结了具体的风控措施,风控要点如下图所示:
在基金运营过程中,投资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面临的风险也最多。报告中将投资按流程和步骤分为投前阶段、投中阶段和投后阶段,分别介绍主要风险和风控手段。投前阶段是项目立项和尽调的阶段,该阶段主要面临的是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企业评估风险;在投中阶段,即进入项目预审、决策和合同签订阶段,项目决策风险与合同风险较为突出;而投后管理阶段,委托代理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成为主要风险,对应的风控手段可简单总结为:
退出是投资机构整个投资运营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终目标。在基金退出阶段往往会面临投资收益未达预期以及流动性风险,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政策因素,如IPO的突然暂停导致退出渠道的极速收窄;二是项目发展状况不理想,资产质量较差,影响基金后续清算。在退出阶段,清科研究中心建议机构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内部管控及时完成退出,尽可能使投资收益最大化。具体而言,机构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其一,在投前适时适当签订回购或对赌条约;其二,提前规划退出路径,明确可行性退出方式,建立多元化退出策略;其三,进行项目分层管理,及时甄别高风险项目;其四,退出后风险复盘,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
除以上针对募、投、管、退流程遇到的风险外,机构在运营中还会面临财务风险、内控风险、声誉风险、关键人风险、子公司管理风险等其他类型的风险,机构应注重整体风险内控体系的搭建、风控流程的设计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当然,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机构难免会遇到诸如“风险量化难度大”、“风险控制与效率和收益间较难权衡”、“风险控制效果较难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机构应结合自身情况,抓大放小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若想进一步了解详细的风险管理方法,欢迎下载清科研究中心近期发布报告《2020年中国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控制研究报告》。
该报告完整版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下载
更多报告,请持续关注清科研究中心
了解清科研究服务详情,请垂询:
热线:400-600-9460
邮箱:research@zero2ipo.com.cn
网站:www.pedata.cn
媒体垂询:
电话:+010-64158500-6638
邮箱:arthurzhao@zero2ipo.com.cn
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