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上市公司通过个人账户交易、取得虚开增值税发票、未按规代扣代缴个税等涉税风险和建议
全面注册制实施后,上市审核速度加快但要求更严
典型案例 “标出”拟上市公司涉税风险点
90%
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A股共有50家主板首次公开募股(IPO)企业进入审议会议,其中45家企业顺利过会,3家企业被暂缓审议,1家企业取消审核,1家企业未通过审议会议,对应的审核通过率为90%。
冉军 本报记者 李雨柔
风险点一:通过个人账户交易
风险点二:取得虚开增值税发票
风险点三:子公司税务处理不规范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3年8月4日B1版。
上市公司因涉税问题收到监管函,专业人士提醒:
成功上市后,税务合规更要放在突出位置
作者:本报记者 李雨柔
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之前要重视税务合规,IPO之后更要把税务合规放在突出位置——这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切身体会。前不久,广东上市公司X公司因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要求导致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监管函。从这份监管函的内容看,X公司IPO之后,在税务合规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监管函显示,根据X公司2023年4月披露的《2022年年度报告》,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报表按15%税率计算企业所得税,净利润为9437.97万元。2023年6月,X公司披露的《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显示,公司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发现2022年X公司处置某深圳子公司时产生处置对价、股息红利等应调整计入所得税相关的收入总额,导致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低于60%,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所得税税率应由15%调整为25%。该事项应调增2022年年度财务报表所得税费用1028.31万元,调减净利润1028.31万元,占更正前净利润的10.90%,调整后公司净利润为8409.65万元。
深交所指出,X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第1.4条、第2.1.1条的规定。希望X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吸取教训,杜绝上述问题的再次发生。
亚太鹏盛税务师事务所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冉军提醒,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拟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都应当关注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持续性与合规性。在日常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维护中,拟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要及时关注核心技术、核心知识产权的合规性,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研发费用占比等是否持续达标,如果在自查中发现某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标不达标,建议企业主动放弃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以免面临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被追缴已享受税收优惠、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风险。“企业定期对所享受税收优惠情况进行排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过程中的税务风险。”冉军说。
在享受其他税收优惠时,企业同样应当关注优惠享受的持续性与合规性。吉林财经大学中国大企业税收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姜新录举例说,对于享受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关注是否取得软件著作权等资质,另一方面关注是否对嵌入式软件进行了软硬件分开核算、软件定价是否合理、对应的进项税额能否精准分摊,避免为了取得更多退税款而出现“低值高开”的税务风险,影响企业上市进程。
计算高新收入占比:股权转让的差价收入才属于计入总收入的转让财产收入
过高非经常性损益可能导致高新技术企业、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无法享受
高新技术企业因股转收益致高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未达60%而被取消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