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价7亿的他,28年来不好好做生意,把钱全投到了400多套破旧的老房子!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才能,记得住乡愁。


古建筑收藏家


蒙蒙烟雨,亭台楼阁。



秦同千撑着伞,

站在复建好的,

宅院里凝思。




“可能我前世木工活没做好,

所以这一世,

要继续整修老房子。”

他开玩笑说。




28年来,

他花费数亿元,

收藏了400余套古宅。




为了让古宅复建,

他又买地、找匠人,

咨询专家。





眼看着古宅群落成,

他说得回去做企业啦,

没钱,谈什么情怀?



秦同千主业做绿化工程,

收藏“老东西”,

是从1988年开始的。




那年在给居住上海的德国人,

别墅里做绿化的时候,

他发现那几个德国人家里,

用的都是中式老家具,

甚至连老式木头马桶,

也拿来当摆设。



这让他突然意识到,

中国“老东西”的意义,

便开始疯狂的收集古家具。



从八扇清代花窗到屏风、门匾、

踏床、圈椅、梳妆台……

他经常成批购买,

没几年就收了上万件。




90年的时候,

他同时开始收古建筑。



第一栋是晚清民居,

都快坍塌了,

主人要拆掉盖新房。

他用30万把民居买下,

又花费大力气运了回来。




起初也只是想着收藏几套,

等退休以后复建起来,

自己做个园子,

和老友聊聊天、喝喝茶,

悠闲的养养老。




但收藏多了,

越来越了解古宅之后,

秦同千开始有了使命感。

这些凝聚先人智慧的古建筑,

应该传承下去,

不能被随便拆掉。



他更卖力收藏古宅。

一趟趟往安徽、浙江、江苏、江西,

甚至是福建的乡下跑,

四处搜寻古宅的线索。




只要有人告诉他,

哪里有古宅的消息,

他都会想尽办法,

第一时间赶过去。




有年春节时收到消息,等不得过完年,大年初二他就离家跑了过去。


当地的新年习俗,进门得吃4个白煮蛋,他一连跑了4家,吞掉16个。




多偏的地方他都去过,

多高的山也爬过。

一次在冰天雪地里,

翻了两座山头,

步行来回六个小时。




大多时候他还是一个人,

通宵的开着车前去。

路上顾不得休息,

到地儿随便吃包泡面。



谈妥的古宅,

一砖一瓦,

一柱一椽,

零散的拉回来。



一堆堆标记好,

放在专门租的大仓库里。

一堆就是一套古宅。




他不觉得累,相反还觉得,

是件“壮阔”的事情。

“我觉得这个东西,

我可以保护下来了,

就很开心,浑身充满力量。”



到2005年,

他已经收藏了,

400多套古宅。




而这时候,

古宅收藏开始风靡起来,

转手卖到国外便可赚高价。

也有人向他出十倍高价购买,

但都被拒绝了,

至今一件也没有转手过。

国礼头把交椅赏析!-->推荐点击



古宅的价格水涨船高,

光一个石雕门楼,

就花了118万。

他有点吃不消,

不得不放慢收购的脚步。



停下来之后,

他开始思考,

手头古宅的复建。



他决定打造成古宅群落,

让人们到古宅中起居饮食。

“想老房子活着就必须使用它,

不然很容易就倒塌腐烂。”




复建的地方也不能随便找,

万一过段时间又被拆掉。

2008年,他花1亿多,

在会稽山下买了块地。



这块地有山有水,

自然风景秀丽。

而且由于位置的原因,

被规划或征拆的几率不大。

古宅有望在这上面,

永久保存下来。



为了最大限度,

还原古宅的面貌,

他找到,

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

来帮忙指导。



阮仪三是知名的“古城卫士”,

曾经的平遥、丽江等知名古城古镇,

都是因为他的努力才得以保全。




但阮仪三一直强调“原址保护”,不赞成秦同千所做的“异地复建”。


而且他知道的一些企业家做古建筑,只是建新旧掺杂的“明清文化园”,纯粹为赚钱盈利。




所以刚开始,

阮仪三并不给秦同千好脸色。

可秦同千一次次诚恳邀请,

他终究是心软了下来,

决定去看一下。



当时工程已经开建,

几百位工人,

在架子上复建古屋。




秦同千还专门组建了,

古建修复团队。

找来几百位,

技艺精湛的工匠,

一点点对他收藏的古宅零件,

进行修复。




阮仪三看到这种情况后,

被深深感动,

直说秦同千“是个疯子”。

之后二话不说,跑上跑下,

认真地指出细节错误。



秦同千认真记下来,

把错的一一拆除,

重新去仓库配对。

如果没有,

就去市场搜罗,

甚至找工匠重做。




为了一张黄花梨床,

他从海南找到相同的木料,

又高薪聘请老工匠,

花费一年多的时间,

才将其恢复原貌。

虽然耗资不菲,

但他觉得很值。



他对工匠十分尊敬。

古建修复团队的工匠,

多时四五百人,

长期留聘的也有近百人。




管吃管住,按天发工资,

最多的一人一天550,

而且不限定完成时间,

只要活做得精细。



他甚至还专门找来人,

采访老工匠,

帮他们出了一本,

“古建保护实录”的书。



经过这几年的精益求精,

会稽山麓已经复建起50栋古宅。




老式的白果厅、

雕花楼、戏台等,

成了餐厅、阅览室、

咖啡厅……



上海青浦区朱家角,

秦同千收藏的最大古宅“五凤楼”,

和一幢晚清戏台,

也按照原样复建成功。




从兴趣开始,

到给自己背负,

这么大的使命,

并将它坚持下来。



很多人佩服秦同千,

也很多人误会他,

但没有人了解,

他承担的压力有多大。



他的主业还算成功。

但是主业赚的家当,

几乎全部被他投入到古宅里面。




从收藏到维护,

再到修复,

和最后的复建,

至少花出了6、7亿。




他用身家换来的经验,

给古建、古城的保护,

提供了一个,引领性的启示。

恭王府寿字纹圈椅赏析!-->推荐点击



越来越多人,

开始关注,

他28年来的所作所为。



中国社会对“老东西”的,

轻视、丢弃,

渐渐成为过去式。

人们已经在反思和回归。



正如秦同千多年来,

坚定不移地信念:

“中国人一定会觉醒,

中国的东西是好东西。”




拓展阅读-->500多万修复千年老宅,只为“穿越”到400年前……



热门文章

中式客厅挂画的学问,这些禁忌马虎不得!


晒晒:150㎡的新房,家具已经齐全,漂亮到邻居羡慕的上门模仿!

什么样的椅子才舒服?红木坐椅大全(100款)

这14种"花梨"中,只有5种是真的!各种花梨你搞懂了吗?


* 文章来源藏友网,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们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全  国
红木从业者 | 红木爱好者

都关注:红木家具厂


正心、近心、方匠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