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英雄后人,在1946年收复南海诸岛时说“这里是我们的地盘”

2017-11-13 火马 南斗智库

关键词:收复南海诸岛

题记: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后,开始窥伺南海诸岛,1920年,日本商团进入南沙群岛开采磷矿资源。据统计,到1929年,日本共开采磷矿二万六千余吨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日本在南海大肆掠夺的行径引起了法国的注意,两国随即开启了资源掠夺战。1931年12月,法国声称西沙群岛是法属安南(越南)的领域,并在1932~1933年间,派兵攻占西沙群岛和南沙九岛,引发了轰动一时的“法国占领九小岛事件”

 

“二战”爆发后,日本为推行南进战略,主导了南海的控制权。1939年,日本在占领海南岛后,出兵占领了西沙、南沙群岛,插上太阳旗,修筑钢筋水泥堡坞,派驻海军陆战队、气象情报组和通信分队,并将其命名为“新南列岛”。无力回击的国民政府能做的仅有“抗议”,而南海问题也变的日益复杂。

 

开罗宣言

波茨坦会议现场


但是, 1945年抗战胜利后,侵占西沙、南沙群岛的日军战败投降,中国迎来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契机。根据1943年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决定,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后,决定向南海派遣军队,并留兵驻守。此次收复工作的负责人,由时任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提名,曾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的林遵挂帅出征。




1


在中国海军历史上,“林遵”这个名字不可或缺。


林遵将军


林遵,别名林尊之, 1905年生在福建闽侯的一个海军世家。父亲林朝曦曾就任于北洋海军,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同时,他的舅父也在海军供职。此外,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因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林遵从小立志参军,成为中国海军的一员。


1924年,年仅19岁的林遵以优异成绩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入学时他暗自发誓,要“振兴中国海军、洗雪甲午之耻”。5年后,他为学习更多的海军知识,考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并于1934年成功毕业回国。回国后,他陆续出任了国民党海军枪炮员、航海官、副舰长等职。1937年他为学习先进的潜艇技术,远赴德国学并于2年后学成归国。

 

留住敌后的国民党抗日部队


此时,抗战号角已吹响在祖国各地。立志要投身于爱国事业的林遵为保卫祖国,在给妻儿留下遗书后,出任永绥舰代舰长,投身于抗战的浪潮中。

 

1939年1月,为重组海军,对日寇发动水雷游击战,国民党海军战时总司令部开始组建布雷总队。长期指挥海军战斗的林遵临危受命,出任第2布雷游击总队的第5大队大队长。他指挥的第5大队屡建奇功,成功的在长江中游布设水雷,封锁航道,打击了日军舰队的嚣张气焰。

 


据统计,仅林遵所在的第2布雷游击总队在5年多时间里,转战湖口至江阴的游击区,共布放水雷1370具,炸沉日军大小军舰、运输舰等114艘、汽车20余辆、毙伤敌5000余人。被俘日军回忆布雷游击战时称 :“最恐怖的就是中国海军机械水雷,一想起它我们就心惊胆战……”

 

林遵带队开展的布雷游击战,使日军在占领宜昌后,难以过江进犯四川。功不可没的林遵晋升为海军上校。



2


1946年10月,负责收复南沙诸岛主权的“前进”舰队在上海高昌庙海军基地成立。摆在指挥官林遵面前的有四个难题:


 

一是缺少航海资料。 “太平”副舰长的何炳材回忆称:“当时西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可在航路指南查到,但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不论中外航路指南均无阐述,只说这是‘危险地带’。”

 

二是航行海域气候恶劣。西沙、南沙海域春季风力一般在4、5级,夏、秋季多雨多台风,而冬季多强风,风力可达7级以上。

 

三是气象预报不准。当时,在抗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南海气象站尚未恢复,无法给舰队提供及时可靠的气象预报。

 

四是航行途中缺少避风锚地。虽说西沙群岛的锚地尚可,但南沙群岛底质多为碎石、沙子和珊瑚,容易走锚。


 

虽然前往南海风险重重,但林遵坚持认为:“收复南海主权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唯有克服困难,争取在限期内完成任务。”

 

经反复研究论证,林遵决定兵分两路。


太平号驱逐舰,原为美军军舰


他率领“太平”“中业”两艘军舰进入南沙群岛最大岛屿——长岛;


永兴舰


张君然所属的“中建”“永兴” 两艘军舰进入西沙群岛最大岛屿——猫岛;

 

同时,为防止途中意外发生,林遵多次下令嘱咐必须备足枪炮弹药,增设高射机枪。并在出发前,在吴淞口海面进行了演习。


 太平舰从南京出发前,前排中为林遵


1946年10月29日,在一番紧张忙碌后,舰队从吴淞口拔锚起航,前往南海执行接收任务。



3


收复西沙

 

11月23日“永兴”“中建”两艘战舰趁风浪减弱的间隙先行出航,并于11月24日凌晨抵达了目的地“猫岛”。 时任“永兴”号驱逐舰负责人的张君然回忆:“那边天亮得早,我站在驾驶台上,看到远处的水天相接处,有一线白光环捧着一堆青翠碧玉,这就是西沙。看到西沙,我就掉泪了,也不知为什么,那泪水呀,嗨……”

 

张君然


张君然率先带领战斗小组登陆搜索。他清楚的记得: “这时就该我上了。按预定计划,我率一个战斗小组登上小艇,环岛巡视,岛上有残破不堪的建筑四五间,岛边有一道长约200米的栈桥,但未见有人。转了一圈后,我即命令登岛,我第一个冲上了岛,让小艇回去报告,我率战斗小组成战斗队形散开,搜索前进。”

 

搜索完毕后,张君然按原定部署,组织人员登陆,抢运物资,搭建营房,构筑工事,修建炮位。虽然有7级大风的侵袭,但经过五天五夜的艰苦建设,进驻工作大体完成。

 

收复舰队参谋、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张君然所立的纪念碑


11月29日,驻岛生活设施已安排就绪。舰队派出仪仗队,随同中央各部代表及广东省接收专、驻岛人员,揭幕了“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纪念碑的正面刻有“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及“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背面刻有“卫我南疆”四个大字。至此收复西沙群岛的任务初步完成,国民政府取“永兴舰”的“永兴”两字将猫岛命名为“永兴岛”

 

随后,张君然一行离开永兴岛,驶向西沙西部的永乐群岛进行考察。当舰队驶抵珊瑚岛附近海面时,舰上的士兵就叫起来:“挂白旗了,他们投降了。”张君然顿时有一种“兵不血刃”的胜利感。但是,当他靠近后才发现是 “搞错了”。原来,这面法国国旗太破旧了,原来红白蓝的三色国旗上,红色部分已完全破碎,蓝色已褪为白色,挂在空中就像是一面白旗。

 

张君然一面命令“准备打”,准备强行登陆,一面向南京海军总司令部请示,谁知道南京海军司令部的回电居然是是:“暂停进驻,撤回。”张君然只好无奈地从珊瑚岛率舰返航。

 

珊瑚岛


就因为这样,珊瑚岛被法国人强占到了1955年,而法国从越南撤出后,珊瑚岛又被他们交给了南越集团。直到1974年1月19日,我人民海军进行西沙自卫反击作战时,才收复此岛。而这也成为了张君然这辈子最大的心病。

 

张君然感叹道:“嗨,我真后悔那时没有在我的手上把珊瑚岛收复,那时要是不请示就好了,打完了再说。哎,南京政府不争气。”

 

11月30日下午,张君然和他的舰队回到榆林港,完成收复西沙群岛的任务。

 

收复南沙

 

12月9日,林遵率领舰队出航,驶向南沙群岛主岛长岛。

 

12月12日上午10时,舰队对照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图像,发现了长岛。11时,各舰在西南岸外抛锚后,副舰长何炳才率部队放下汽艇、救生艇开始登陆。

 

接收工作人员在太平岛举行接收南沙群岛升旗典礼,前排左五为南沙舰队指挥官林遵


张君然说:“何炳才上岛后,发现在岛的西南方向有一座日本兵修建的石碑,上方绘着日本国旗,下方写有大日本帝国5个字。他当即收到林遵的指示将石碑摧毁,并在原址上竖起我国的纪念碑,那个石碑正面刻有太平岛3个字,背面刻有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右两面分刻太平舰到此、中业舰到此。”

 

在大部队成功登岛后,林遵、李敦谦及政府接收代表举行了隆重的进驻仪式,并拍照留念,宣布将长岛改称“太平岛”。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也随舰队参加了这次行动,负责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分,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工作。


 太平舰抵达南沙群岛石碑立证


郑资约根据实地测绘结果,绘制完成了“国民政府内政部绘制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南沙群岛图、太平岛图、永兴岛图、石岛图及南海诸岛新改名及旧名称对照表”


12月15日,林遵率领舰队与驻岛官兵惜别后,离开太平岛,先后巡视了南沙群岛北部的南钥、中业、双子岛等岛屿后,返航驶回了榆林港。就这样,南海主权收复与进驻任务宣告顺利完成。


毛主席接见起义后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的林遵(前排左二)


结语:1950年5月,解放军解放了海南岛。国民党部队在撤离海南时,也一并撤离了驻守在南沙、西沙的军队。之后5年里,南沙、西沙群岛一直是无政府管辖状态。


与此同时,随着部队撤离,菲律宾民间人士开始进占太平岛及其他诸岛,大肆盗采磷矿,并提出主权要求。为此,1956年6月,台湾国民党政府决定派遣姚汝钰率领“太和” “太仓”两艘军舰开赴南沙,对太平岛再次实施武装进驻。

 

2015年7月9日,矗立在三沙市永兴岛的永兴岛主权碑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登岛部队上岛后,发现岛上房屋墙壁涂满了汉字标语,有“打倒美帝国主义”“全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字样,署名是“李三德”“何良美”等人,署名时间是1954年。

 

在岛上处处有渔民居住的痕迹,水桶、渔网、线缆,甚至有苏制的弹壳。据当时进岛的国民党官兵分析,这些标语是海南岛的民兵所写,他们曾乘渔船进驻并居住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上个世纪50年代,解放军海军力量薄弱,难以顾及南沙,对登上南沙诸岛的民间力量无法增援,这群民兵不得不撤回海南岛。

 

当年邓丽君在《南海姑娘》中唱到“椰风挑动银浪,夕阳躲云偷看”。两岸人民坚信,“南海是中国的”。在那金色沙滩上,独坐的美丽姑娘永远会是中国人。




资料来源:

 

1.《1946年收复南海诸岛的往事》 | 《人民政协报》2013年02月28日第6版

2.《70年前,亲历中国海军收复南海诸岛》 | 新华每日电讯

3.《1946年国民党海军收复南沙群岛始末》 | 何炳才

4.《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始末》 | 人民网

5.《亲历者讲述:1946年国民政府收复南沙群岛始末》 | 环球网

6.《无惧风浪起 但愿海波平》 | 解放军报


*图片来源自网络 



更多阅读

再强的文化自信,也抵不住一个携程的心灵暴击

连电脑都没有的年代,他们把生意做遍全世界

海飞丝解决不了的油腻到底是什么


(文章来源:南斗智库;作者:火马;编辑:火马、炒饭)



南斗智库

微信号:NandouInstitute

官方网站:www.nandou.org

“小机构,大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