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角儿的生活

齐如山 梨園雜志 2022-05-01
齐如山

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民国五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与李释戡等为梅兰芳编排新剧,齐为梅编创的时装、古装戏及改编的传统戏有二十余出。梅的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作被编纂为《齐如山全集》。


 大多数的人,都以为唱戏很容易发财,尤其是名角。北平的名角确是生活优裕豪华,每天不过演几十分钟的戏,便有很大的收入。所以许多人一面瞧不起唱戏的,一面则非常羡慕他们。有些好角,自然是享受很好,但大多数仍然是相当苦的。

 

 就说好角,也不容易,在前清同治以后,太平了几十年,物价非常稳定,各界人士,大多数都不愁吃穿,戏界乏角,倒可以有很稳的生活。而好角虽然挣的多,但他们大多数都奢侈成性,所以往往反不及乏脚之优裕。彼时挣钱多者,全靠在宫中当差,名曰内廷供奉,每月有月俸三两银子及一石多米。银子关系尚小,至于一石多米,差不多就够一家吃了。而每月总要在里边演几次戏,此名曰传差,每次都另有赏。好的,每人五六两银子,次的也有一二两。如此则每月日用便绰有余裕。外边在戏园子中,再演些次,自然就有积蓄了。

 

 宣统年间,西太后已死,内廷供奉完全解散,赶上在内廷当过差的,小楼、瑶卿之后,最晚的是朱桂芳、王凤卿。桂芳是因为其父亲朱文英(武旦)内廷有差使,就近就给他儿子谋上。凤卿是因为他哥哥瑶卿代谋。自升平署停办后,戏界人员总算苦了几年,到民国后,就专靠堂会。由民国二年到十七年,堂会戏异常之多,差不多每星期都有两三次。这种戏,以杨小楼、梅兰芳为最多,兰芳更远多于小楼。因为小楼之武戏带的人多,价钱较高,故有许多人家不敢演,且有大多数的太太小姐根本就不愿看武戏。堂会戏,当然妇女观众较为重要,所以小楼戏较少。谭鑫培只赶上了一个起首。尚小云、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于连泉等,尚未出科,就是满了科,也还未出名。程艳秋等,就更晚没有赶上。



《霸王别姬》梅兰芳饰虞姬  杨小楼饰项羽

 

 彼时为什么有这样多堂会呢?办者当然是以财政界人为最多,银行家与财政部人员,尤其是库藏司勾着手无弊不做,不但是勾手,简直是混成一起,作弊极易,发财者多,人称财阀。部中一个科员,银行中一个主任,都可以花几千元演一次堂会戏。我收藏着的这种堂会戏单共有几百丈,我常同友人算这笔账,就我所有的戏单计算戏价、席价、赏钱、大家送礼等等,总共算起来,大约总在几千万元之上。这笔款,兰芳得的最多,在民国二、三年刚演堂会戏时,他每出戏,不过60元或80元,最后长到400元。谭鑫培最初不过120元,最后长到700元。其实鑫培明着所得不过400元,其余300元,为其家人子弟暗分。

 

 一次我在鑫培家闲坐,正值陈德霖给他送去堂会戏份400元,鑫培收下对德霖说别管人家要这么多钱哪,要得人家不敢找咱们喽,可就吃了亏了。德霖客气几句告辞。我同他一起出来,德霖才说:“他只知400元,其实暗中还有300元哪。”这足见彼时财阀之肯花钱。凡人乱用钱,则他的钱便不会是好来的。所以我常跟兰芳说:“这群人都是一帮贪官污吏,你是唱戏的,他们肯花,你当然可以挣他们的。但是你要知道,这样的钱,不是可以常挣的,倘能常挣便等于不挣。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因为这群人,若用在台上,那国家是非亡不可。国家完了,你的钱,自然也就没有了。”这话他倒很以为然。到了民国十七年,政府往南京一搬,北平这种恶劣的情形,跟着就消灭,而北平戏界人,便少了这么一笔很大的进款。



《南天门》谭鑫培饰曹福  王瑶卿饰曹玉莲

 

 此外北平好角还有一种进项,就是专靠出外跑码头演戏,可以多挣钱,最好是上海,其次是汉口、烟台、青岛等处。每个好角,都想有这种机会。戏界俗话名曰淘金。但也得有这个运气,有这个人缘,否则求人介绍,或携带去一次,虽并非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唱不红,下次就没有人敢领教了。往上海去的次数最多的是梅兰芳,其次就是谭鑫培,谭共去过6次。小楼、叔岩都去过,但都不得意。至于马连良,在上海唱的较多,但后来已有班底的性质。王凤卿去的次数也不少。因为兰芳初次往上海,是由凤卿介绍,也可以说是他带去的,兰芳不忘其好处,以后每次赴沪,总要同凤卿同去,这可以说是兰芳带凤卿了。所以凤卿末几次到沪,成了配角的性质,叫座的力量可以说一点也没有了。

 

 往上海虽然可以赚钱,但前两次是无钱可赚的。因为第一次去约角的人,不知该角是否能红,不敢骤然就多出钱,所以第一次去沪的角色,都是赔钱,只是做行头,就受不了。上海班中,公共的行头都很好,自己是一个好角,不好意思穿公共的行头,必要自备。倘做的不及人家公共的,更不好看。往好里做,就得多花钱,所以第一次,不会有利。第二次,能把第一次所赔的赚回来,就算不错。能去三次以后,就能大挣钱了。倘不能挣钱,人家也就不约了。以上乃是北平好角挣钱的两种情形。



梅兰芳便装照 


 光是在北平演戏也不是不能挣钱,但仅够生活,不能积蓄。在二路角中,尚可有余。例如侯喜瑞、郝寿臣、诸茹香、张春彦等等,这种角色,不争挂头牌,于叫座一层,也不大负责任,你找我唱,就拿钱来,否则不唱。且有的每天搭两三个班,自己没什么额外的花销,所以可以剩钱。至于头等角,不用说别人,即以杨小楼、梅兰芳二人来论,在日寇未来之前,他们在戏园中演戏,每人每天不过100元,或120元。每星期不过演两次,每月不过400元上下。他们戏界那种浪费,哪能有积蓄。像朱琴心他们一类的角色,每次恐怕还要赔几十元、几百元不等。

 

 也有人说,也有许多角色特别发财的。不错,是有的。我常对友人取笑,说这要给他算算,倘若他没有到过上海,或去的次数太少,而又未赶上堂会戏,可是他钱很多,那他的钱,来路便有些不正当,这是毫无疑义的。


(《戏界小掌故》)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liyuanzazhi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