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袖、厚靴的来源(答郑毅然君的询问)

齐如山 梨園雜志 2022-05-01

齐如山

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民国五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与李释戡等为梅兰芳编排新剧,齐为梅编创的时装、古装戏及改编的传统戏有二十余出。梅的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作被编纂为《齐如山全集》。


毅然先生道鉴:


 示敬悉,过蒙奖宠,愧不敢当,所询两事,是仍以看写实剧的眼光来看国剧,若以写实的办法来批评他,办事的时候,自然是应该短右袂工作才方便,打仗的时候,应该穿薄底靴举动才灵活,这是不错的。但国剧处处是歌,是舞,一切动作都是用舞式表现出来;他既未正式工作,亦未正式打仗,所以他永用长袖及厚底。古人云:长袖善舞是也。若按写实的动作来说,岂止水袖不合宜?他所穿的各种衣服,都不合宜。若按真正打仗来说,岂止厚底靴不宜穿?他背后的旗子,手中的竹竿枪、竹刀板,就是不掉下马来也不是敌人的对手。

《贵妃醉酒》梅兰芳饰杨玉环


 兹再说:水袖及厚底靴,古云长袖善舞,则演戏既以歌舞为原则,则当然应该长袖。但戏中平常袖子,已比手长一尺余,倘若再长,恐亦不易摆动,且不见得美观。袖口之白绸,名曰水袖,即西洋从前硬白袖头之义,他因为袖子不易加长,乃把水袖加长了若干,以便应用,日本之袖,亦因太长不方便,乃由横中加长,恐怕亦是此义。按从前也没有这样长,最初加长者,为王瑶卿,后梅兰芳又加长了若干,他角效法,至今仍之。

《汾河湾》谭鑫培饰薛仁贵  王瑶卿饰柳迎春


 厚底靴乃始自北方,因为薄底冬天脚太冷,春天脚太热,所以才用厚底。最初用厚底者,当然是阔人,大家以为美观而庄重,以后,凡官靴皆用之。戏中亦采来应用,初尚如真者,又因身矮之演员,穿高底较美观,他角亦争相仿效,遂以能穿厚底为本领,于是传到现在,以上乃两事之来源也。鄙见如此,高明以为如何?(下略)弟齐如山敬覆。


附  郑君原函


长袖多余违反孔子主张

厚靴落马顿成赤足大仙


如山先生赐鉴:(前略)


 我不懂平剧,只会欣赏。诚如先生所说“只晓得好看……”,现在经先生“有歌必唱,有动必舞”,道破底以后,平剧好像颗颗珍珠,恰似先生用绳连系,因此更加美丽了!然而先生古稀之年,仍有这样伟大发掘,给听众以欣赏艺术门径,我真感谢教诲,希望先生福寿“如山”。


 前边说过我不懂平剧,因此有几件关于平剧服装问题,祈先生烦神一解,  以开茅塞。剧中皇帝穿的蟒袍,或者扮大嫂子的“青衣”,为何袖头上有一块长的白布?摆呀,摆呀的!据我的眼光看,长袖子除增加舞姿以外,实是服装上“多余”。长袖子不但今人说不方便,即《论语》上孔子也主张“短右袂”!可见从前人服装也依方便为主。

《碰碑》奚啸伯饰杨继业


 袖子我看着怀疑,即靴子也不能例外。文官上朝穿靴,似乎还说得过去(原因常坐轿子),那么武官上战场还穿着靴骑马,这是为什么呢?设或万一马被敌人射毙,当然不免下马徒步战,试问像这样高高在上的脚,又如何能行得呢?我想象这样当事人,只有一手执剑一手提靴,作一位“赤脚大仙”式方能方便,不然绝不容易应战。


 上面两则,虽然先生说过平剧不能写实,  然而我以历史目光观察,心中却因此闷得发慌。(下略)后学郑毅然敬叩


(《戏界小掌故》)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liyuanzazhi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