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评界亟应觉悟

叶慕秋 梨園雜志 2022-05-01

日推送之《剧评界亟应觉悟》录自《十日戏剧》第一卷第一期,作者署名为叶慕秋。该文作者通过对其时剧评界评剧现象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艺术见解,政治色彩颇重。文中不少见解成为后来戏剧发展的现实状况,然而现实是否有如作者当年畅想的那般美好,但听后人的评论罢。


 吾人执笔评剧者,作剧谈,要明了负有剧界存亡之重任,盖伶人不学无术,自昔已然,当然未能执笔为文,故昔日之一般顾曲者,每得读一二评剧之作,皆视作南针,传至今日,评剧之文,产量独多,但考其能作剧界之扶助者,则百不得一,盖执笔者均为毫无月旦伶人之泛论,其间更不乏为其所好者作阿私之言,可说于旧剧本身实关系毫无,论理,焉得名之曰「评剧」,可称之曰「评伶」,不但其于旧剧之改进,毫无所补,而对着破坏旧剧之一切,反大加倡言,若布景装饰等,盖凡有建议者,无不乐为之宣扬,对旧剧大有幸灾乐祸之意,旧剧之所以失败,泰半皆由此辈作祟。


 戏之为物,虽尽人可听,然非尽人皆可作评,以其必须懂得此中组成原则,而后加以研究,始可作评剧之文,否则,仅我看之好即捧、不好即毁,评剧之文,草率如此。



谭鑫培之《定军山》


 还有一种不良形象,就是以前评剧的人,太重视伶人技术,以致常有人亡剧亡之事发生,不过也要原谅,以前旧剧环境,实在太处优越了,并未侵略和压迫的事,所以所产生的都是伶艺之文,此以外尚有往往人虽亡,还是对之不断加赞词,一个艺术家之死,当然我们应该为他褒扬,以鼓励后进,这无论对任何事情,都当这样,可是在评剧界里,这现象反显得太坏了,一面拼命的说,已死者某一折怎样吃香、怎样出名、怎样唱、怎样做、怎样四门、怎样六合,而于甚么封建不封建、意识不意识,都不甚过问,甚至对其不好之处,也说得天花乱坠,受贤者责备还是次一问题,对于剧之本身所受损失,实为重大,以群情皆趋向唱做能吃香的戏,此外一切都可不问,因为只要将此数折,唱做得好,即能成名,以此极好有意识的戏,原本有存在之希望,但是因此反消失得快了,要知道一种事业的成功,当先注意到出路及其整个健全,现在旧剧之出路简直谈不到,脑子新颖些的人,都趋向西剧,嫌旧剧太陈腐太封建,其理想固然是差了,但是剧界并未说明其戏有何意义、有何价值,所以吾人不必批评其为一定错误。


 我现在且举一个例,譬如一出《汾河湾》,无论那一方面看来,没有不说是太封建、太无意识,亦谈不到历史的戏剧,不过我们不妨设法,使其成为反面的指示,那末在封建时代一切的男子对于女子之残酷,女子之深慕虚荣,同时人类之忌才,以致互相残杀等等,尽可于说明书深刻的剖解,既可以使观众了解军人之家庭隐痛,更隐隐含有非战意识存在,则嫌陈旧封建之印像,必渐专黑暗而反光明,使其得到美富的社会史料,至少当较西剧有价值(西剧是不合于中国社会的),下一级的人们,比较难说些,不过要是旧剧尽演有益思想之戏,若再加上详细说明,亦能渐渐导上正轨,其时渠亦知昔日之无识矣。



梅兰芳、王凤卿之《汾河湾》


 所以要发展旧剧,首要即保存旧脚本,因为旧脚本都是非常生动,容易引人入胜,旧剧亦应该向民间征发,盖此时旧剧已足以引导民众,庶几足跟立定矣。此评剧界第一重要任务也。


 第二注意旧剧的整个健全。此一问题,比较复杂,关于组成旧剧之一切,都当剖视,应废止、应提倡、应改革,亟应实行,虽然旧剧伶人之守旧性忒深,使人感到棘手,当然最好的唯一办法,即收为国家办,使其不得不如此做。不过在现在尚未收归国办之前,责任应该由评剧界负起来。


 还有一点应注意,即少捧伶人,减低其身价,则艺术易于普遍,希望在本年的伊始,一般人都掉转笔头来补救以前之不及处,已往之戏剧文字,虽名戏剧,而文藻嫌过重,剧质苦太少,以此旧剧之精神若何,实质如何,使人无从知之,今后不应蹈此覆辙,认定目标,联合进行,设若戏剧界及评剧界再默守成法,而不知改进,就进化之理言之,将来皆当处于失败地位,是故急起直追,删其劣点,拣其精华,庶几于中国戏剧开一新纪元,愚将献花以祝矣。


(《十日戏剧》第一卷第一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liyuanzazhi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