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庆奎的晚年

翁偶虹 梨園雜志 2022-07-30
翁偶虹

翁偶虹(1908-1994),著名戏曲作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人。原名翁麟声,笔名藕红,后改偶虹。翁偶虹青年时期就读于京兆高级中学,业余常以票友身份登台。毕业后致力于戏曲研究,常与黄占彭、程茂亭、关醉禅等名票同台。1930年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建立,翁被聘于该校兼课。1934年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编剧和导演。1949年以后在中国京剧院任编剧。


 高派须生创始人高庆奎,以高亢清冽的歌喉,雄骋于剧坛。但终因旧社会腐朽制度造成的种种原因,逃不脱嗓音“塌中”的厄运。他的嗓音突变,枯涩暗哑,至一字不出。当时,爱护高派的内外行朋友,在千方百计为他延医疗治而终无效后,仍想凭他的做表、武功,以枯嗓开辟别径。他最后演出的一场戏,就是尝试性地探索此路。那天,特约了于连泉(小翠花)和侯喜瑞,前场他与连泉合演《游龙戏凤》,大轴合演《战宛城》,他饰张绣,侯喜瑞饰曹操,于连泉饰邹氏,他的哲嗣杨派武生高盛麟饰典韦。结果是做、打俱妙,而有容无声。偌大华乐园千余观众,竟无一人骚动。但是庆奎本人,却以“不舞之鹤,为羊公羞”的歉疚之怀,毅然谢绝舞台。他的兴趣,完全寄托在传艺课徒以延高派的愿望上。这是他晚年中聊以自慰的。



《豫让吞炭》高庆奎饰豫让


 当时,我亦供职在中华戏校,为诸生编排新剧。常与庆奎闲话,优游庙会。他触景忆旧,时常感慨系之地谈起他当年演出的盛况,特别是在沪演出的情况。他几次到过上海,曾与周信芳同班,合演过《苏秦张仪》、《吴越春秋》。妙在两位嗓音,一如八月之潮,一如九天之鹤,而演来和谐,相得益彰。一次春节,他与李桂春(即小达子)对垒,要演十个昼场。李桂春预知他连演十场《逍遥津》,必连“关铁门”(即满堂)。激励之下,特聘汉剧某老艺人,为他排了《打金砖》,由金少山饰姚期,林树森饰马武,袁小楼饰姚刚,李万春饰牛邈,也连关了十天铁门。二位台下相晤,会心一笑,做了一次和平竞赛。


 庆奎认为他生平的代表作,做、念戏是《生死板·铁莲花》,唱工戏是《哭秦庭》。《哭秦庭》之所以愜意者,因为是他自己创排的节目而能与《探母回令》平分秋色。他亲授和曾此剧时,曾应诸生之请,拍摄了一张申包胥的剧照,目睚发指,握透空拳,激愤之色,见者动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他败嗓息影后倾泻积愤隐恨的一张自我写照。



《哭秦庭》高庆奎饰申包胥


 他在戏校任职两年余。戏校解散后,沦陷的北京,民生凋敝,拜门问艺者寥若晨星,生活渐感拮据。1940年,他的女婿李盛藻赴沪演出请他“把场”。演期满时,已届腊尾,黄金戏院经理孙兰亭请他在一场义务戏的《大八蜡庙》中,演一场轧刀“追过儿”的褚彪,由院方致酬千元。他婉转地谢绝说:“我不能为了钱演一场哑剧,砸了我几十年的高派牌子!”这是他在晚年的低潮时期发出的豪言壮语,一时被传为佳话。


 他的哲嗣高盛麟,艺属上乘。但在旧社会中,也几度潦倒。幸逢解放,东风解冻,身艺并健。1956年,名丑马富禄感叹地说:“此公啊,此公!要不是遇到新社会,哪能这样精神!”语真意长。庆奎有知,当憾自己之早逝于昔,而幸盛麟之欣逢盛世了。


(《翁偶虹看戏六十年》)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liyuanzazhi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