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家坡》老词之一种

泥佛 梨園雜志 2022-05-01

日推送之《<武家坡>老词之一种》,出自《立言画刊》1939年9月2日第49期,作者署名泥佛。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另外版本的《武家坡》,与现今舞台上的版本略有不同,亦可看出戏曲艺术从剧本到表演的历史与变迁。


 四十七期戏剧问答栏有人询及《武家坡》老词,编辑先生为指出李顺亭之词,与现行谭词不同。据云从前程玉山掌班时代之三庆班,唱《武家坡》,薛平贵是长锤上,先唱两句散板,打住后表白。表白完了起慢板。所以孙菊仙搭入三庆班,仍依他自己的方法在台帘内等起倒板,可是场面却在那里开着慢长锤的点子,孙菊仙出不了台帘,程大老板一怒推他出去,出得台帘,场面给他起散板,他又张不开嘴,台下哄然,于是大老板叫人把他拉了回来,自此孙与三庆乃绝。这一段故事,在陈墨香、潘镜芙两先生著的《梨园外史》里说到。孙菊仙的事,不必管可靠不可靠。三庆班《武家坡》的特别唱法一节,问过一位老者,他道“有此一说。”如果三庆班确曾有过这种唱法,那么,唱词一定与现在的谭词不同。可惜目下没有人知道这种先散唱两句再起慢板的词是什么了。



马连良之《武家坡》剧照


 即使谈到流行型的闷帘倒板起的方式,我还知道一种词,与谭词不同。诸位请看:


 「生唱倒板」

 “薛平贵打马奔长安。


 「唱西皮」

 寒窑内抛下了王氏宝钏。

 一马儿行过燕雀寺。

 五家坡就在眼前。

 见几位老少挑苦菜。

 内有位娘行泪不干。

 柳荫树下拴战马,

 便把大嫂问一声。


 「后唱快板」

 薛平贵用目抬头观,

 五家坡来了王宝钏,

 走向前来将妻认,

 泄漏机关是难当,

 走向前施一礼,

 便把大嫂问一声。”


 这词的首句倒板,表示向长安而来,以“到着”为主,不像谭词的以“离却”为主。西皮原板中,有一与谭词大别之处,谭词是由一位大嫂转达,这里却是薛爷自己看见了一位娘行泪不干,那么,这位娘行大概就是王三姐本人了。但仍用转达宾白,则必是薛爷虽见了王三姐,但借问的仍是另一位大嫂也。



梅兰芳、杨宝森之《武家坡》剧照


 下面的这段快板,相当谭词的“这大嫂传话太迟慢”的一段,词意倒没有什么特殊的。不过有一点可注意的地方,试看这两段的韵脚,无疑的是言前辙。但是忽然其中用了两个“声”字,一个“当”字。照现下的皮黄韵法来分,“声”字属人辰辙,“当”字归江阳辙。这两个字拉入言前辙的段落里,照现在看来,显然的不合了(普通把此种错误叫做“翘辙”),然而原词之采用它,自然有相当理由。我冒昧的给它一个解释,便是今昔舞台韵法的不同。大概那时候还从了徽班的习惯,有很重的湖广韵夹杂在里面。“当”字读成了“单”字。  “声”字变出了“身”与“山”的交淆。既有了这两种曲拗的变动,自然谱人言前辙是无问题了。


 这段词的出处,见于一部单词的戏考之内。北京图书馆藏本。因为里面共有三十一出戏,所以拟了一个题目叫“戏曲三十一种”,这里面都是毛笔抄写的独角词。字体甚劣,白字也多。大概是一位戏曲教师的本子。每一戏都是只录一位主角的词。


 看这书纸张的形态估计他大概将近六十年的存本了。


(《立言画刊》1939年9月2日第49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梨園雜志微信号:liyuanzazhi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