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来挽救旧剧

愚翁 梨園雜志 2022-05-01

日推送之《怎样来挽救旧剧》录自1935年12月《十日戏剧》第三十二期,作者署名愚翁,应为该刊主编张古愚。作者在文中担忧京剧的衰败,认为责任大半在剧评界,提倡公正不偏的剧评与旧剧刊物,同时也呼吁有力有识爱好旧剧之士联合办刊。彼时的戏剧批评氛围尚好,尚有此论,反观如今戏曲刊物之「一片赞誉之声」,真有今不如昔之慨。


 「旧剧必继昆曲风流云散」这句话几成了关心旧剧同志的口头禅。难道说旧剧真将从此灭亡乎?否!否!否!旧剧是绝不会消灭的,不过要不使它消灭的责任,大半要依赖于评剧界,但是眼前的评剧界太不成样了,简单是挂了羊头卖狗肉,评剧文人本是支配伶人的,那知道新今日这辈评剧文人,反愿充伶人使唤的「傍角虫」,戏剧刊物本是督查伶人的,现在却成了梨园行的宣传品,卸去了重大的使命,来做捣乱的工作,并非是存心做捣乱的工作,老实说,不够了解其使命,这是我敢说的。



陈德霖与王瑶卿、梅兰芳、王蕙芳、姜妙香、姚玉芙等合影


 不过评剧文人傍角儿,自有说不出的苦楚,戏剧刊物做报告单(伶人起居生活)亦有难言之隐痛,盖文人多贫寒,欲疗贫寒,唯有趋炎附势,刊物是营养,非靠捧骂无以过活营生,傍角儿文人之日众,宣传品报章之迭出,其根源及基乎此。


 「怎样来挽救旧剧」,这是我一天到晚想着的一件事,其实挽救旧剧并非是一桩难事,只要有戏院的所在,都有不畏势、不受贿、公正不偏维护旧剧的刊物出版,院子自然不敢排新戏,角儿自然不敢出怪腔,这样,旧剧就上了正轨,旧剧上了正轨,还怕不进步吗?既有进步,何来消灭!


 所可恨的,有戏院的所在,报章上只见胡捧和黑骂的文字刊出,没有指正和督察之剧评发现;在绅士交伶人为荣,文丐敲竹杠营生之下,造成了有伶无剧的现象,就剧无怪要到了今日地位。



谭鑫培便装照


 就海上一隅的说话,有财有势的爱护旧剧同志真不在少数,只见他花了许多钱去捧角,没有一个肯出一笔数目来办一张刊物,虽然捧角是乐事,办报要操心,不过开天窗说亮话,在海上要找一个懂得些戏,了解些剧,不偏不倚的编辑先生,倒也是一桩难事,老的食古不化,老谭和德霖一死,好像老生青衣都完了;小的惟新是尚,纤巧花哨之腔,就算有味动听的唱功,能了解戏剧与国家社会之关系的,更属少见。


 「怎样来挽救旧剧」,目前反成了一件悬案了。要解决这桩悬案,是要靠爱护旧剧同志的努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联合来办一张或一本旧剧刊物,要做能有左右伶人,把握戏院之力量,来挽救目前的危机,旧剧其庶几乎。


(《十日戏剧》1935年第三十二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