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兰芳先生之一课

建英 梨園雜志 2022-05-01

日推送之《梅兰芳先生之一课》录自《国剧画报》第1卷第22期,笔记者署名建英,应为郭建英。1931年末,梅兰芳、余叔岩等人为保存国剧、发扬文化,特地成立了北平国剧学会,附设国剧传习所,并于1932年1月15日,出版了《国剧画报》,每周一期,共出二卷七十期,1933年8月终刊。刊登的大量珍贵戏曲文献资料和戏曲评论,对研究民国社会民俗、文化、京昆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


 国剧传习所开办将近月余,其中一切课程,纯按研究学术机关而设置,且聘教授皆对中国戏曲最有经验者讲习指导,创办人梅浣华先生亦时亲临教授。凡来学习者都感到莫大侥幸,余亦学员之一,在过去时欲将中国戏曲作一种学术探讨,惜无良好之境遇;今竟能得诸戏界名宿之口授心传,真意想不到之幸福!


梅兰芳在国剧传习所成立时演讲


 如此良好之机缘,不愿独享其便,谨将梅浣华先生之一课,笔述如下,以供有志剧学者作为参考。浣华先生亲诚和蔼,言语恳挚——


 诸位:我们中国戏曲有千余年的历史,所以能留传到现在,  自然有他相当的价值,不过中途经了好些变迁,遗失湮沦的太多,现在就我们所知道的这么一点,贡献给大家来研究,将来能把中国戏曲在世界艺术场中占一个优胜的位置,是我所最盼望的。中国戏曲的起源,是由于“歌舞”,而它的优点,也就在“歌舞”能具备艺术的条件:真,善,美。这次我到美国的成功,  “舞”的成分就占大半。  “舞”在现时就叫身段,无论什么角色,做出一种身段得相真,得好看。学旦角身段,最初先练脚步,练脚步看着似乎很易,其实最难。初练应当身直,胸微挺出,小腹微收,两眼看平,普通都以旧式舞台之楼沿作标准。两手呈兰花式,拇指紧拈中指食指之间,食指与无名指翘平,中指落低,小指曲伸高起。左手抚腹右方,右手与左手相接成半圆式,走起路来,应脚跟先着地,脚尖后着地,循循如一字形。


国剧学会第二次集会之合影(前排左四为梅兰芳 左七为余叔岩)


 此时由浣华先生率领习演,绕空走数十遭,——矫正,次又教授站立姿式:


 凡旦角行走,切忌做作过甚,或脚跟太耸高,或扭捏太甚,都能养成不好习惯。如能按正当方式逐日练习,日久自有袅娜之姿。站立时应透步,两腿相绞,后腿微曲,前足微翘起,踢开裙子。指物时,拇指按中指尖作圆形,无名指与中指并曲,食指直直翘起向上,小指则微屈,高出无名指。


 眼乃人之心,凡人一切心事,都可由眼中看出,故眼之表情,更宜传神。凡指一物或一事,眼皆以指尖为标,随所指处看去。


 此时又由梅先生率领循环表演数次,继续教演双手表情。


1934年梅兰芳、齐如山、傅惜华等在国剧学会会见外宾


 中国戏曲,处处离不掉美,同是一种动作,但有些就引不起观者快感,就是因为不够美的成分。在双手表示失望,或无可奈何时,双手拈作兰花式,  由里向外翻,手心向上,距离要平行。第一次偏左方,第二次偏右方,动作时眼神亦随之看去。此种身段,用途最多,请诸位课余多加练习。若双手表示拒绝,或不接受不赞成式,双手亦拈作兰花式,  由里向下往外翻,身微歪,如左手在前,则左足亦在前;而右手则及左手之肘节,右足则透步于左腿后方。


 如是又率领习演数次,则下课铃声震起,而浣华先生之汗已淋漓浸透衬衫矣!诸学员深感梅先生教导之恳诚热心,群起鞠躬,以致谢意。


(《国剧画报》第1卷第22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