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如山之《国剧歌》

梨園雜志 2022-05-01
齐如山

齐如山(1875-1962),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民国五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与李释戡等为梅兰芳编排新剧,齐为梅编创的时装、古装戏及改编的传统戏有二十余出。梅的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作被编纂为《齐如山全集》。


齐如山旧影

齐如山与梅兰芳


国剧组织原高尚,不是世人能想像:

根本远从歌舞来,依稀尚得存原样;

说话动作忌像真,真物不许到台上。

唐朝歌舞号梨园,诸队歌舞皇帝前,

御前先把氍毹展,歌舞规矩极庄严。

未上氍毹先理装,一切都要看端详,

倘若穿戴不齐整,皇帝降罪怕难当。

今戏正式出台帘,捋须理服兼整冠,

端起玉带方迈步,此是旧规未失传。

行头完全是舞衣,配合舞式非写实,

舞衣向不分朝代,各国规矩皆如斯,

脸谱面具始兰陵,它的原则要认清,

不是涂绘人面貌,乃是表现人性情。

带须固以老为主,要紧还是配歌舞,

人之年岁固有关,性情分的更清楚。

器械都是舞具性,各种都有准规定。

只是配合歌舞姿,一切真物不许用。

音乐节舞与赓歌,与它乐队不同科,

只随歌舞不单奏,所以乐器不须多。

戏台本是歌舞场,布置虽简而有方,

倘用布景与真物,于戏便有大损伤。

脚色名词的分清,不是只分高矮音,

工作重轻人品性,名词一看便分明。

国剧原从歌舞来,兼演故事费安排,

虽然都是演故事,全与歌舞未分开,

话白须有歌咏义,动作都从舞脱胎;

千斤话白四两唱,女步之难过芭蕾;

有声必歌动必舞,此靠文字难明白,

要想明了真实际,须把有声电影拍!


 为什么写这套歌呢?说来话也稍长,一次与《中国一周》编者谈天,我说叙述一门学问,或述说一件事情,自然是越详细越好。《国剧艺术汇考》一书就是这个宗旨,叙述国剧各部分之情形,虽然不能说是极详,自以为可算差强人意了,可几年以来,友人们谈天常常说到,凡一门学问叙述太详,文字太多,看的人便较少。若能择要概括言之,则看的人便较多,越简要,越概括,越容易使人注意,而且容易看完。因为听到这些议论,所以从前写关于国剧的书都较简单。最初是“文艺创作出版社”出版的《国剧概论》,约八万字,次是“中国新闻出版社”印行的《国剧要略》,约不过一万五千字,此编且谈及剧本之性质。后又有外国朋友想知道些国剧的大概,于是,又写了一篇,名曰《国剧的原则》,经“教育部”印出,后经“交通部”观光机构翻成洋文,原文约不过八千字,可算是简单极了。又有友人以玩笑口吻说,还可以简单否?我说再简单就怕辞不能达义了,就是写出来,大家看了之后,等于没看,有什么用处呢?这也等于欲速则不达。


 前清末年有一段政治,也算是笑话:天津欲创办警察速成学校,请了一位日本教习,同他商量,毕业时间越快越好,日本教习说,最快也须一年,官场以为太慢,他说至快至快也须半年。官场人员想以二十天毕业,问他可否办到?他说万不可能,强使毕业固无不可,但毕业之后,跟未学一样,这样的课程无法安排。事后传到外边,各报争相登录,都说孵小鸡儿还要二十一天,造一警察比造一小鸡还省一天,岂非笑谈!于是传笑了许久。如果我们写的太简单了,就等于二十天毕业的警察,写与不写有什么意思呢?编者说,姑且试一试如何,因而写了下边的几句话:


 国剧无论何时何事,万不许像真。

 所有上场下场的规矩,都是保存着唐朝梨园子弟歌舞之旧规。

 所有行头都是舞衣,重要在配合舞式,万不许像真。

 脸谱固然来源不一,但要义是表现人之性情,不是涂绘人之面貌。

 胡须固然于年龄有关,但配合舞式,更重于年龄。

 一切物器、兵器都是舞具,绝对不许用真物。

 音乐只是赓歌节舞,不特别奏乐,所以乐器不须多。

 戏台是舞场的性质,不是该故事现场的性质。

 脚色名词不只分高低音,连剧中人之品性及事之轻重,都要分析出来。

 最重要的,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


 这段文字写完后,即交编者一看,并说研究国剧的文字不能再简单了,编者大乐。


 一时高兴,又写了前边的一段歌词。


(《齐如山文集》第十卷)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