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兰芳书话

姜德明 梨園雜志 2022-05-01
姜德明

姜德明,1929年生于天津,高级编辑,著名藏书家。1950年进入北京新闻学校学习,后供职于《人民日报》,任文艺副刊编辑、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等职。出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痴爱,开始藏书、著书,50年不辍,后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其收藏的特点是藏民国版图书。在这个时期,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传统文化向新文化转变,这一切都在书籍上体现出来。拥有“五四运动”以来新文艺版本书万余册,其中许多是作家本人的早年签名本。


小引

 

 梅兰芳先生的戏,我只在前门外广和剧场看过他演的一出《凤还巢》。与其说是欣赏梅氏艺术,不如说我更仰慕其人。余访书京华,得地利之便,过目的梨园史料不少,先后淘得有关梅氏的书物若干种,亦出自尊崇其人而珍重其书。今逢梅氏百年诞辰,检出旧藏十种,依时序排列,似乎梅氏解放前艺术生活中的大事多有涉及,亦巧合也。

 

《梅兰芳》

 

 民国二年(1913)冬北京出版,小32开本,竖排铅印,北京劝业场缥缃馆总发行。着者郭逋仙,题序者有木芙蓉馆主人等,题词者羞翁等六人。书前有梅少年时代便装半身照一帧,较稀见。又易实甫为梅作的《万古愁曲》、樊樊山作的《梅郎曲》,并罗瘿公等人的诗文。

 

 本书所收梅氏于同年秋第一次到上海演出之资料甚丰,除演出盛况并各种评论外,并附演出45天之剧目及日期。梅氏晚年回忆:“我第一次到上海表演,是我一生在戏剧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见《舞台生活四十年》第1卷第123页)当时梅氏刚20岁,从未离开家门一步,故由伯母同行照顾,而津浦铁路也刚刚通车。


梅兰芳之《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曲本》

 

 民国五年(1916)8月上海石印局线装本,上海开智新书局发行。编者巩戡道人。书中除收《黛玉葬花》原词外,并戏考与剧评,及樊樊山为梅氏写的诗词《葬花曲》等。梅氏有志于把红楼人物搬上舞台,此为1915年初演于吉祥园之红楼曲本。俞平伯恰于是年进京就学,并在吉祥看了此剧,亦文苑艺坛的一段佳话。晚年的俞平伯先生,曾忆及六十年前的往事,联语有句:“踏月六街尘,为观黛玉葬花剧。”

 

 曲本前有梅氏的便装照及剧照六幅,其中一幅剧照与扮宝玉的姜妙香合影,附有梅氏的题词:“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各西东,尽在不言中。他做合影里情郎,我做合画中爱宠。”

 

《梅母陈太君八十寿言》

 

 民国五年(1916)3月,梅兰芳祖母八十寿辰,是年梅正整装待发,将率团第一次赴日本访问演出。梅幼时丧父,14岁时生母去世,自幼由奶奶陈氏抚育成长。此时演戏有成,更“不敢忘德”,于三月初三日为祖母设寿堂,亲自粉墨登场为奶奶演了《麻姑献寿》。配仙女的有程砚秋、尚小云等名伶。事后又集祝寿诗词联语及文章绘画等近四百件,编成《梅母陈太君八十寿言》一册,宣纸线装,仿宋体排印,于1920年印成。题签作诗文联语者皆一时名人,如吴昌硕、张謇、林长民,陈散原、罗瘿公、姚茫父等。作画者有林琴南、徐悲鸿等。

 

 书前附祖孙二人的合影。奶奶慈祥端坐,梅郎彬彬侍立,当是梅氏家藏珍品。梅氏的祖母享年85岁。殁于1924年。这年十月,她的孙子又将率团第二次访问日本了。



《凌波芳影》

 

 此为梅氏扮演《洛神》的特刊。民国16年(1927)线装珂罗版影印。收有《洛神》唱词,并梅氏扮洛神的剧照。罗复堪手写的《洛神赋》,以明代石鼓研格写就。罗复堪为罗瘿公的堂弟,亦旧京名士,着名书法家。齐如山有序:“畹华有洛神小像,极飞鸿游龙之致。罗复堪先生为临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千后,精妙绝伦,得未曾有,索观者至夥。余因怂恿付之影印,以快先睹。丁卯二月如山齐宗康题记。”此件可为梅氏于舞台下乐于结交文土之物证。

 

 余得此本后请许姬传先生指教,承他在扉页上题字:“《洛神》于1923年12月21日初演于北京开明戏院。次年,泰戈尔来华,梅畹华先生请其观《洛神》,泰翁对布景提了意见,并赋孟加拉诗,用中国笔墨书于纨扇上。1927年岁在丁卯,齐如山影印此书,并以罗复堪所书小楷《洛神赋>为殿。余有此书已散佚,德明老兄属题,因记颠末。辛酉八二更许姬传。辛酉是1981年,就在这一年,许先生仍奋笔完成了一部简要的梅兰芳传。


 

《梅欧阁诗录》

 

 梅欧阁,梅兰芳、欧阳予倩纪念室也。室设江苏南通的更俗剧场内,是近代名士张謇建立。1919年,欧阳予倩曾应张氏之邀,在南通主持了伶工学校,梅兰芳亦应邀到南通演出。

 

 本书于1920年出版,线装形式,附戏曲照片多张,计梅氏11幅,欧阳氏4幅。图版印制精良,留影愈显珍贵。

 

 诗录中主要是张謇的诗作,亦收黄炎培、欧阳予倩、梅兰芳等人的诗。如梅氏有代弟子程砚秋向张謇求诗的句子:“程郎晚出动京都,小影传来亦自姝。学得汝师须体认,所应有有所无无。”梅与程是师徒关系,但更像是同辈朋友,这自然也体现了梅氏的风度和修养。

 

《梅兰芳专集》

 

 此为16开软面精装本,烫金封面,全部铜版纸套色印,堪称装帧豪华。1927年4月上海出版,编者为严独鹤、唐世昌、任矜萍。书中收梅氏演出的剧本及唱词,如《太真外传》《木兰从军》《干金一笑》《上元夫人》等十余种。又剧照、便装照、墨迹等近60幅。其中“缀玉轩字画及交际摄影”部分最珍贵,如《梅花辑瑞记》,记1926年10月瑞典王储在北京访梅宅事;《缀玉轩招待使团记盛》,记1926年6月意大利驻华公使夫人,及美国、西班牙、瑞典等国大使及夫人18人来访梅宅的情况;《中日名伶宴会之盛况》,记1926年8月日本演员守田勒弥、村田嘉久子访华演出,梅氏在大方家胡同李释戡宅举办茶会招待事,到会者竟达一百三十余人。此外,《梅兰芳外交史料之一节》,记中日实业界百余人在中山公园水榭举行欢迎日本艺员集会的详情。难得的是这些活动都留有照片,可作图史供后人观赏和研究。时人论梅氏与国际文化界的交往,引用资料多出此集也。


 

《梅兰芳游美记》

 

 齐如山著,1933年11月出版,16开竖排本。分甲乙两种,前者宣纸线装,后者报纸平装。余存乙种本,封面以古代乐器作图案装饰,题签者黄秋岳,作序者赵叔雅。1929年冬,齐氏随梅出访美国,共逗留了五个多月,第一次把我国京剧传播到欧美大陆。本书记录了梅氏访美演出的经过,以及出访欧美大陆的准备情况。共四卷,分别是:“出国以前筹备”、“戏剧的排练”、“各界的提倡与欢迎”(上下)。附录五篇有《梅兰芳接受博士学位记详》《观达佩尔女士独角戏记》等。

 

 本书由齐氏口述,女儿齐香笔记。齐香当时还是一位在学的少女,幼时在孔德学校就读时已常在校刊上发表习作。现在是法国文学教授。齐香女士的丈夫罗大冈先生,亦法国文学翻译家,并写诗与散文。此书又标以总售处为北平崇文门内西裱背胡同某号,实即齐宅。想是齐氏的自费印书。

 

《梅兰芳艺术一斑》

 

 1935年2月,梅兰芳从上海启程赴莫斯科演出,齐如山特地配合撰写本书。书用铜版纸精印,图文并重,并有英、法、中三种文本,于同年2月以中国北平国剧学会名义出版。此书不仅有利外国观众了解京剧,于国内读者亦大有教益。比如京剧中的笑,在艺术处理上即有冷笑、气笑、强笑、妒笑、假笑、媚笑、苦笑等27种,并且结合剧目一一加以论证,大开了观众的眼界。又一章论述旦角的手势,附图35幅,生动地说明手的舞蹈动作可以传达出人物不同的内心感情,这也是世界表演艺术史上所罕见的。莫怪有位俄罗斯的艺术家曾夸张地说,看了梅氏的手势表演,他们演员的那双手真该砍掉。

 

《剧目》专刊

 

 《剧目》专刊,红色锦缎封面,线装宣纸本文,铜版纸插图,以中英两种文字印刷,是非常讲究的一本说明书。这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月十日的国庆演出特刊,疑为南京国民政府招待各国驻华大使及外宾的演出。是日演了三出戏,一是尚小云的《秦良玉》,其次是杨小楼、郝寿臣演的《连环套》,最后是梅兰芳演的《贞娥刺虎》。特刊收了三个剧目的本事及唱词,以及演员便装照及剧照。英文说明由梁社乾译成。此人即1926年翻译出版英文本《阿Q正传》的译者。

 

 转年抗日战争爆发,梅氏息影歌台。又一年,杨小楼病逝,盛况难再矣。

 

《梅剧团出演特刊》

 

 梅氏息影舞台八年,于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中国大戏院公演时的特刊。大32开本,封面为梅氏彩色便装照,封面题签并作梅花图者为画家吴湖帆。书前有梅氏蓄须时的照片。匏庵的《发刊词》中述及,当时友人颇关心梅辍演后生活清苦,梅氏回答:“吾宁弃物质之享受,而求得精神上之自慰也。”一语,掷地如金石响!

 

 书中有梅氏小传,并配合演出之杨宝森、姜妙香、俞振飞的小传和照片。又有徐慕云《我对于梅剧团的期望》及《春秋配》的本事和唱词等。附梅氏的照片及墨迹等二十余幅,其中较珍贵的还有其父竹芬画的一幅兰花扇面,以及1946年底,梅氏在沪居的园中教授弟子李世芳身段的留影。梅的父亲早逝,年仅26岁,所留的遗墨不多,此物殊难得。梅氏厚爱弟子李世芳,还在李坐科富连成时,便已破例收为门下。李出科后,更关心其成长。1946年冬,李世芳到沪演出,1947年1月5日演出结束北返时,不幸飞机在青岛失事而罹难。根据这张照片,以及吴湖帆作封面画的时间推算,此书应出版于1946年底或1947年左右。

 

(《梨园书事》)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