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兰芳谈杜丽娘

梅兰芳 梨園雜志 2022-07-30

今日推送《谈杜丽娘》录自《戏剧论丛》1957年第3辑,作者为梅兰芳,梅兰芳先生从民国时期起就提倡保存昆曲,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他一生中最常演、最擅演的昆曲剧目。这篇文章详细叙述了他演出杜丽娘这一人物的心得体会,对于研究梅派艺术,是珍贵的资料。


 《牡丹亭》是汤显祖先生的名著之一。我二十几岁以后就向乔蕙兰、陈德霖二位老先生学会了这本传奇中间的《游园惊梦》。在刚刚拍曲子的时候,我也没什么别的领会,只是觉得这出戏里的曲子为什么那样好听,令人心醉。在学习身段时,我又感到老先生们教的身段,不但好看而且准确,多少遍都不走样。

 

 我学会了这出戏上演以后,就非常喜爱杜丽娘这个角色,而观众也很欢迎这出戏,所以常常满座。可是我并不满足于这一点剧场效果,当时我对一般西皮二簧的唱词是懂得的,但像《牡丹亭》这样的剧本,老师只给我拍曲,并不讲解,限于我的文化水平,对于其中有些唱词和宾白就不能全都了解。这样,要从唱、念、做上传达出剧中人的内心情感,岂不发生困难?我看出了这一个重要关键,必须先懂得曲文的意思,于是我就向有古典文学修养的朋友们请教,他们给我逐字逐句讲解,我自己也反复玩味,渐渐能够领会了,跟着,我又把身段、唱法和曲文三方面结合起来下了工夫,再到台上演出时,就觉得有些不同了。几十年来,这出我演的次数相当多,由于演出的次数逐渐增加,我对杜丽娘的性格也逐渐深入。


梅兰芳早年《牡丹亭》剧照

 

 汤显祖所描写的杜丽娘,是一个可以代表封建时代“千金小姐”身分的典型人物。她生在生活优裕的家庭里,父母对她十分钟爱,她是美丽而且淹通诗书的才女,她希望有一位品貌兼优的书生而又是能够理解她的人作为终身伴侣,同时她也知道父母对于女儿的婚姻大事是不会草草的,但是理想中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而有着寂寞、空虚、彷徨、抑郁的心情,不免游春伤感。像杜丽娘这样一个典型女性,如果仅仅从表面上描写她的相貌美丽和性情温柔,而没有把她藏在心灵深处的这一点思想刻画出来,那就成为一般的了。汤显祖作品的动人之处,就在这种地方。他是先从环境写起的,在《牡丹亭》前几出戏里都有了交代,这就等于角色的小传,随后就一步一步地进入核心,虽然现在一般都不演全本《牡丹亭》,我认为演员仍然应该把全部曲文择要阅读、揣摩。

 

 “游园”一出,着重地描摹杜丽娘的闲适心情,在“袅晴丝吹来闲庭院”这样安静清雅的环境里,一个具有诗人情感的人当然是很愉快的,所以“游园”的曲文从景中写情,情中有景,都充满了春光明媚的意境,在这种意境中只微露出“良辰美景奈何天”和“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等一类的诗人式的感慨。作者把环境写得越美,越显得杜丽娘在“惊梦”里奔放了的内在情感更有力量。汤显祖把梦中相会的情景,用“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  “在幽闺自怜”“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这些句子来形容、衬托,造成美妙高超的境界,像这种风格,决不是寻常手笔所能梦见的。

 

 一个著名的剧本,除了本身可以独立成为文学读物之外,  目的还是为了上演。在这一点上我钦佩我们过去的优秀的演员和音乐家,他们根据剧本所规定的情景,创造了系统的精炼的表演法则,后起的演员们都应该继承传统,掌握演技,向前发展,更重要的就是我前面所说的读曲,我亲身体会到,必须了解曲文的涵义,才能塑造出汤显祖先生笔下精心描写的杜丽娘。


《牡丹亭》梅兰芳饰杜丽娘

 

 演技是如何来体现剧本呢?我个人的体验是:在唱的方面,像王梦楼先生所说的“被之管弦,又别有一种幽深艳异之致,为古今谱曲所不能”  (《纳书楹玉茗堂回梦曲谱序》)。这几句话,对《牡丹亭》来说是非常中肯的。关于唱曲的方法,魏良辅先生曾经说过,要字清,腔纯,板正。在这以外,我认为还必须唱出曲情,就是说,要设身处地,细玩曲中的意境,才能感动观众。  《游园惊梦》这出我的唱法,高的腔要唱得婉转,不可有卖弄嗓子的意思;低的腔要重,要发出足够的音量;轻的腔要清细柔媚,这样才能表达出“幽深艳异”的曲情来。我在一九三二年移家上海,和俞振飞先生研究唱法,他的父亲俞粟庐先生是“纳书楹曲谱”作者叶怀庭先生的嫡派,也就是昆山腔“水磨调”的一脉相承。经过这个研究时期,我的昆曲唱法起了变化,再唱《游园惊梦》时,我自己感觉到从歌唱方面来表达杜丽娘的心情是比以前深入了。

 

 在《游园》里杜丽娘和春香对舞的身段是这样安排的:活泼愉快的情绪由春香表现出来,和杜丽娘端丽稳重的身段互相调和,恰好是“春色如许”的气氛。两人的动作和步位有分有合,有高矮相的身段,有合扇的身段。这些身段拿演员的术语来说,要把顿挫的“寸劲”包涵在里面,假使没有“寸劲”,就会感到节奏性不强;但是如果“寸劲”外露,又显得过火。主要是为了体现“摇漾春如线”的意境。两人手中的扇子,就是在柔软之中表现明快的重要点缀,在“那牡丹虽好”一句的身段里,杜丽娘也是用折扇拍两下手心,微露出一点感慨。到了尾声“观之不足由他遣,便尝遍了十二亭台也枉然”,这种感慨就此较更深一层,使情绪贯串到“惊梦”的环境。

 

 “惊梦”一出,刻画杜丽娘的心情,是有三个层次的转折:第一,是从念独白到唱【山坡羊】为止,这一段因为春香已不在面前,所以“怀人幽怨”的心情就表面化了,渐渐地在“困人天气”中睡去。第二,是两支【山桃红】曲子,她平时的理想人物在梦中出现了,梦中的情绪是奔放的,这是杜丽娘在全剧中最愉快的一段。第三,是梦醒之后,有些惘然若失的意思,当着母亲的面却要故作镇定,母亲走后,又细细回忆梦中的情景。


《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 梅葆玖饰春香

 

 下面我再把表演的体系分为三段来谈:

 

 第一段从春香下场开始,杜丽娘归坐,小锣慢慢地打着,通过锣声要把场上的气氛静下来,然后念“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呀春,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在原作中这段白后面还有很多句,大概是后来因为剧场演出不宜念得太多,所以删节了。这几句是“惊梦”念白中的要紧句子,念的时候不可轻轻滑过,两个对句要念出段落,两对之间似断而实连,中间夹着一句很着重的“春呀春”,下面的一个“春”字要阴声直起(春是阴平声),念得响,底下两个对句之间要有停顿;然后念下句,这几句白要分别宾主,用高低顿挫表达出春困的情感来,使台下保持着绝对安静,下面“咳”的一声轻叹才能让观众听得真。杜丽娘在这出戏中只有在这里轻轻发泄一下沉郁不舒之气,有了这一声轻叹,下面“恁般天气,好困人也”的叫板再从“也”字低回的尾音很自然地和【山坡羊】曲子联系起来。

 

 【山坡羊】一支主曲,表现入梦以前“在幽闺自怜”的曲折心情,头两句“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在曼声的唱腔中,坐着的姿态和手势有一种春日迟迟的意境,略微有些转动和变化来表现静中的动。唱到“则为俺生小婵娟”,款款地站起来,离开椅子,这时静中的动渐渐在增长。等唱到“和春光暗流转”一句,靠着桌子,从小边转到当中,慢慢往下蹲,起来再蹲下去,如此三次。这是一个刻画得比较尖锐的老身段,我当年也是这么做,抗战胜利以后我在上海演这出戏,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再做这一类的身段有点过火,就极力减弱这一部分动作。后来我就把“和春光暗流转”的身段改成转到桌子的大边,微微地斜倚着桌子,有些情思睡昏昏的娇慵姿态,最后轻轻地一抖袖,就结束了这一句的动作。最近我又想到,在入梦之前,过于露骨的身段,对一个像杜丽娘那样身份的女子还是不大适宜,所以就是年轻的演员,也不妨照我现在的样子来尝试一下。

 

 第二段从入睡起,这时候杜丽娘没有台词,也没有身段,按说是没有表演;其实不然,这里要回顾【山坡羊】曲文里“俺的睡情谁见”的意思,趁着这个空隙坐在椅子上,倚着桌子,用袖子托着腮,把睡情表达出来。

 

 在第一支【山桃红】曲子中,是杜丽娘愉快的心情奔放到最高潮的阶段,但这种高潮有腼腆含羞的情态在笼罩着,和人物性格还是调和、统一的。这段表演是要表现仪静体娴的杜丽娘在梦中逸趣翩翩的神态,偶尔一挥水袖和轻快的转身,都是为了增加梦中飘忽的形象,和“游园”的身段不同之点也就在这里。

 

 第二支【山桃红】主要是体现杜丽娘的心情从波动的高潮逐渐地平静下来。

 

 第三段,老夫人上场,把杜丽娘唤醒,当她睁开眼说“秀”字的一刹那间,还保留着梦中情态,等看见了老夫人,才清醒过来,  由愉快的心情转入故作镇静。所以【绵搭絮】的身段要体现慵懒和怅惘的意绪,和梦中身段的劲头完全两样了。唱完【绵搭絮】后,古本上春香,我当初学的路子不上春香,前几年葆玖为我伴演时,有人建议按老本仍让春香上场,最近我又觉得春香上来还是没有好处,因为这支曲子和尾声要从唱、做表达出“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的意味。有些身段,当着春香面前是不适合的,  同时春香在台上也无戏可做,所以上个月我和韩世昌先生合演这出戏,仍恢复了不上春香的路子,我感到唱、做都比较舒服。


《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 梅葆玖饰春香

《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 韩世昌饰春香

 

 去年初冬,我旅行演出到南昌,当地文艺界的朋友告诉我,南昌离汤显祖先生的家乡临川很近,那边还有汤先生的故居“玉茗堂”的碑碣。他们还谈到,据当地传说,汤先生写作《牡丹亭传奇》的时候,有一天家里人找他吃饭,遍找不着,最后在一间柴房里找到了,他正坐在柴垛上伤心哭泣,家里人间他为什么?他不响,后来才知道,他是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这一句时,压抑不住内心伤感,乃至于躲起来哭了。我听到这里,十分感动,这可以看出汤先生是如何地以深厚真挚的感情来进行《牡丹亭》的写作!

 

 他们又告诉我,  明年(即一九五七年)是汤先生逝世三百四十周年纪念。我随即表示,为了纪念汤先生,我这次要在南昌演《游园惊梦》。当时就打电报给中国京剧院把“惊梦”里堆花应用的纱灯(这批纱灯是我们访日演出时定制的)专人送来。在南昌临别以前,我演出了《游园惊梦》,受到江西观众特别是文艺界的欢迎。

 

 汤显祖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文学创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他是与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同时期的剧作家,他的著作不但在国内享有盛名,并且流传海外,这不是偶然的。我们文艺界以有了汤先生这样伟大的戏曲家而自豪,我个人也以能够表演汤先生的名著而欣幸,今天把我在表演上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作为对于汤先生的永恒纪念。


(《戏剧论丛》1957年第3辑)


附:196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游园惊梦》

导演:许珂  主演: 梅兰芳 俞振飞 言慧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175wzpcb&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