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云:旦角扮戏如何美化
今日推送之《旦角扮戏如何美化》录自《立言画刊》1944年第275期,作者尚小云。尚先生在此文中从拍粉、描眉、贴片子勒布条三个方面,梳理了自己对旦角扮戏的心得。
戏剧本是一种艺术,以现在人来装扮过去人物的史实,用象征的动作,协律的韵言话白,配上合节的音乐,以美化的方式来表示当时的景况和事实的演变,个人的心理变态,所以在舞台上演出来的时候,就得抛去现实,处处要吻合实际。从前虽然因为时代的关系,一切不像现在这么进化,可是在戏班里却有很谨严的规律,不论是任何物事,尽管因陋就简,然而全都不悖情理,让人一看就能明白所表现的是什么。就拿化妆来说,旦角绝没有现在舞台上看到的那么美化,那么艳丽,可是剧中人的身份即能由服饰和化妆上分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年龄。现在呢?则踵事增华,专求富丽耀目,更因为伶人习于奢华,多以私房行头之如何讲求炫于侪辈,于是更失去其中的价值。现在仅就个人以前的经历和现在所不屑于讲求的诸点,略加以比较印证:
化妆,即内行所谓之“扮戏”,即以今人扮效古人,可是不管怎么装扮也不能说是装谁像谁。试问西蜀的诸葛山人,果然就是挂个髯口,穿上八卦衣,戴个道冠那个样儿么?齐国的无盐娘娘就是脸涂彩色莲荷的长相么?这绝不是,但是除去这个方式,绝不能表现出来诸葛亮的“好阴阳好八卦”和钟无盐的貌陋不堪。所以基于是点,是不能遇事苛求“形似”的,只好求其神似而已,然而在神似之中却要求其“醒目”、“贴切”,于是在化妆上就得有一种表现的方法。
尚小云便装照
1.拍粉:这在戏里任何角色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此事看去无甚奇特,只要拍均即得,其实亦有许多分别。即以演员的胖瘦来说,胖者应少拍,瘦者应多拍,否则肥者愈显痴肥,瘦者愈觉其削瘦。按角色分生行老生宜少,小生武生可稍厚,旦角则以年龄来分,青年宜多拍,中年人应少拍,富贵人应多拍,贫寒人应少拍,擦胭脂亦同此法,如此才能分别出年龄的差别,面貌的妍老以及富态和贫窘的景况。再从情节上说,则喜剧宜多拍,悲剧应少拍,藉以表明欢喜和愁苦的情绪。另外为求与首饰衣服的协调,亦应求其衬合,如戴珠花者应浓,戴银钉者宜淡,穿重色(如红蓝色)衣服的必须淡,着浅色衣服者可稍浓。
2.描眉:描眉和拍粉同为化妆上之必须步骤,无论何角,都不用真眉,必得另外描画,所以在描上也有分别,通常有句话:“美人之眉须起俏,武士之眉宜分彩”,意谓旦角眉外梢多为尖形,如此方能妩媚,而武生之眉多先向旁分,而后乃上竖为分彩,如此才能英武——而旦角中,按年龄说青年女子应描得宽、弯、长,眉间距离要近,藉以表示黄花幼女尚未开脸,中年妇人就应稍细、直、短,距离也要远些,表示已开脸;按剧中人之性格来说,温柔的应细、长、弯,距离微远,自然是一团喜气,暴急性的,可宽、短、直,距离亦近,一看总是凝眉、皱目,所以眉在脸上虽无所司,可是由它的形状,却能把人的性格身份暴露无遗。此外和这有关联的,就是打眼窝。这在一般人向不注重,可是却能衬托眼的美丽,这就看自己的运用了。
《失子惊疯》尚小云饰胡氏 尚长麟饰寿春
其次谈到点唇,从前都有准谱,现在都效普通人的趋时化妆法,可是却忽略了旧法的可贵,比如嘴太大太厚,如满涂上则更觉其大,倘若把上下唇照常点红,在红点之外用淡红一染,再把两端用粉一涂,因为光线的闪射,眼睛的错觉,在台下看自然觉得小了,这都在心领神会,自己能善于利用才行。
3.贴片子勒布条:面部化妆好,勒布条吊眉(除旦角,余用水纱),其吊之轻重全在此举,而分别亦即在此。中年妇人应多吊,青年女子、时装、旗装不吊亦可。近来则一概不分。眉既勒好再贴片子。其贴法即有分寸,中年妇人宜高,脑门应宽。小女子应贴小弯,或低贴;按演员脑相,则脑门宽者宜低,矮者应高,脸宽者宜窄贴,长脸者应贴宽。总之要随着面型而改移,藉以补助面貌之缺欠。其他如梳大头,戴网子,系线尾,结水纱,戴头面,都有一定分寸,不过现在都不很讲求了,同时因为时代所趋,不趋时也是不行的,所以也就不能遇事苛求。以上仅就今之所不甚注意者略述其端,借以提醒,兼塞文债。
(《立言画刊》1944年第275期)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