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旧戏中的报名

步堂 梨園雜志 2022-05-01

今日推送之《旧戏中的报名》录自《立言画刊》1940年第115期、116期。作者署名步堂。“自报家门”是中国戏曲的一个显著特点,用以表明不同人物的身份,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自报家门的例子。


 中国的旧戏剧,根本上与话剧,以及世界各国的戏剧,多有不同之点。中国戏是自动的,可以自言自语,代表陈述自己的心事。譬如《打鼓骂曹》、《四郎探母》,一出场先来一个引子接着定场诗,诗完了道白再引出唱来,都是自叙语。要在白话戏上,就是大忌讳,绝对没有一个在场上自言自语的。要想知道场上人的姓名在旧剧上就是报名。报名的种类,因着身份不同,所以种类极多。以下所述的,未免有挂一漏万之讥,只好作个参考罢了!


谭小培之《四郎探母》

 

 1、“朕”是皇上自称的专名词,如《梅龙镇》“朕大明天子正德在位”。按理说皇上应当提名字,不过中国是个专制国家,皇上的名字是犯圣讳的。固然开国之君如刘邦汉高祖,李渊大唐高祖,赵太祖匡胤,明太祖朱元璋,任何人都知道。朕字之下不称名字而称年号,乃是从权的办法。昆腔上《长生殿》唐明皇称名“朕大唐皇帝天宝在位李隆基”,这样倒是照顾得很到。

 

 2、“孤”亦是帝王的自称。薛平贵真有这人也罢,没有也罢,到了舞台上大家都承认有这样一个人。唱《回龙鸽》的时节,出来一句摇板“心中只把王允恨”孤薛平贵这类的极多,不胜枚举。

 

 3、“寡人”。寡人者古诗帝王自谦的称呼,谓“寡德之人也”。自从春秋战国时即有此称呼。

 

 4、“哀家”这个名词是专用于皇后或太后的身上,《断后打龙袍》的李后就自称哀家。为什么称哀家,大概是她的丈夫已经死了,自己哀不自胜,所以如此称道。

 

 5、“本后”和哀家同是一样的用处。

 

 6、“本御”。除了南清宫的八贤爷赵德芳以外,还没有几个人称本御的哩。这种称呼很尊贵,只是比皇帝低一些罢了。

 

 7、“本宫”。《四郎探母》的杨延辉,报名的时节自称本宫。

 

 8、“本帅”。只要是够上元帅资格的,都称本帅。“本帅姓岳名飞字鹏举”的太多了。这种例子举半天也写不完。

 

 9、“本爵”这种称号准有,但是一时想不起例子来了。

 

 10、“本镇”。镇台是个武宫,凡是总兵或是镇守一个城池的武将,报名的时节,都可以称本镇。在戏上称本镇的记得《嘉兴府》的陈殿勇是如此的报名,《贾家楼》的唐璧可忘了。

 

 11、“本督”。《铁笼山》司马师报名“大都督司马师”,又说“今日一战非比寻常,待本督亲自出马”。

 

 12、“老夫这种称呼,不但是很尊贵,而且非年岁大了,不能够称“老夫”。譬如曹操官到丞相以后,胡子也白了,才如此的报法哩。乍一称呼上比下官还小呢?其实比下官尊贵的多,实在令人莫解。

 

 13、“老汉”这种名称,是专用于老年人没有官职的身上。《扫松》的张广才,一出场就报“老汉张广才”。像《天雷报》的张元秀,也可能用得上。

 

 14、“下官”。下官这个名词,在舞台上用着的地方太多了

 

 15、“咱家”是舞台上太监的专用名词。太监的扮相有三种:一种是花脸,红的是刘瑾、王振、梁九公,白脸的是小丑式的贾桂、高力士,小生扮的有裴力士。总而言之准不带髯口,这三种,都自称咱家。

 

 16、“吾乃”是两个虚字合以十以上这些称呼全不一样,因为那些称呼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富贵或贫贱,都是活人,一到了“吾乃”八成都是死的了。《碰碑》上“吾乃七郎延嗣鬼魂是也”是个明例。火判上“吾乃火部判官是也”。非神即鬼,上“吾乃”下“是也”。

 

 17、“山人”有点仙风道骨。手拿翎扇,穿着八卦衣的诸葛亮自称山人,所以刘伯温、吴用一般人也想着效法了。

 

 18、“小王”不用说是老王的儿子,刘封在《定军山》里自称小王,常宝童是老王常遇春的后代,到了开山府还那末叫哩。

 

 19、“小生”。去小生角到了台上常常自称为小生,《红鸾禧》的莫稽,《举鼎观画》的徐琮,是一流的人物。

 

 20、“小尼”。《思凡》的赵氏色空,自称小尼赵氏,法名色空。这种只好单独用在小尼姑的身上,万不能乱用罢。

 

 21、“鄙人”这一种太普通了,只要是没有官职的男子,都可以用的:“鄙人王有道”,“鄙人宋公明”,“鄙人姓祢名衡字正平”。

 

 22、“洒家”。和尚的自称,这种称号的来由,多半是出在第五才子书上鲁智深的身上,《四杰村》上的萧师父“洒家等候多时了”也是如此。

 

 (《立言画刊》1940年第115期、116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