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君秋:我怎样保护和使用嗓子

张君秋 梨園雜志 2022-05-01

今日推送之《我怎样保护和使用嗓子》原载1962年6月10日《天津晚报》,后编入《张君秋戏剧散论》,作者张君秋,为著名京剧演员,四小名旦之一,“张派”艺术创始人,文中介绍了他保护与使用嗓子的经验。


 嗓子是戏曲演员表达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条件。既要善于保护,又要善于使用。人的声带是很娇嫩的,经不起过份的刺激和劳累。所以,必须随时随地注意保护。

 

 首先,不要用辛辣的东西刺激它。我从学戏那天起,到目前为止将近三十年,从来不吸烟、喝酒、吃辣椒,不食用过份刺激的东西,这对我的嗓子很有好处。所以,平常时候,我的嗓子很少出现红肿嘶哑现象,当然,感冒时另当别论。


张君秋在后台吊嗓

 

 根据我的经验,过凉和过烫的东西,对嗓子也有刺激作用,尤其是刚刚吊过嗓子;或是唱过一出戏之后,应当避免食用。因为,嗓子刚刚唱热,突然用过凉的饮料,如汽水、冰激凌、刨冰这一类的东西一刺激,或是食用滚烫的东西,都会使声带充血,产生病变。在严寒的冬季或是有风的日子里,出外定要戴好口罩,不使冷风直接吹入鼻腔或口腔。

 

 随时随地保护嗓子之外,还要保护整个身体的健康,注意饮食起居,作好劳逸安排,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1956年北京京剧团建团演出《龙凤呈祥》,张君秋在后台扮戏

 

 因为,人的声带是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身体不好,自然就会影响声带。譬如,感冒就对嗓子有很大影响,它会引起鼻腔堵塞或喉头发炎,妨碍发声或引起声带变化。

 

 声带就象笛子上笛膜,必须靠丹田气吹,它才能发出声音。如果身体不好,气力不足,也同样对嗓子不利。所以,我每天都是按时用饭,白天也有一定时间的睡眠,饭前饭后,作一些散步活动或是欣赏音乐,不使身体过份疲劳,培养充沛的精力,以保证晚上的演出。

 

 嗓子除了保护之外,还要会用。

 

 首先,要有正确的练声和发声的方法,不论是喊嗓子或是吊嗓子,都要注意不使拙劲,不勉强让嗓子唱实际上唱不上去的调门。


张君秋晚年便装照片

 

 有些青年演员,在唱的时候,不是丹田使劲,用气来震动声带,发出声音,而是仅仅喉部用力,去压迫声带。这种勉强“挤”出来的声音,不但不圆,而且声带容易疲劳,不能持久,日久天长,嗓子就会嘶哑。所以,演员先要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然后再唱,否则,开始用不正确的方法发声练唱,成为习惯,再想改就困难了。

 

 开始练唱,不要贪高求冲,一味地追求高调门或拔高腔。嗓子的功夫,也是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调门应该是逐步提高。一开始就只想贪高求冲,一方面使嗓子变尖、变左,音色不美,而且嗓子也会由于突然震动发生变化。


 

 要坚持吊调,使嗓子能经久耐用。但在身体不好,嗓子疲劳的时候,可以不吊或少吊。青年演员在变声期,尤其不能过份使用嗓子。有人说,嗓子哑了,还要硬吊,这样,嗓子才永远不哑。我个人认为这是不科学的。

 

 晚上有戏,唱功繁重,白天就可以不吊或少吊嗓子,晚上没戏,唱功不多,白天就可以多吊一些,这可以灵活掌握,看自己的身体情况、生活习惯而定,不能勉强划一。

 

 演唱时,同样也要试着用劲,不要猛然过力。

 

 有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再有了正确的练声知识,学会了用气、行腔、咬字、吐字,这样,嗓子就能承担较重的唱工而不至于中途干哑。所以,演员除了善于保护和使用嗓子之外,还要钻研有关唱功方面的其它技巧,以增强嗓子的表现能力。

 

 (1962年6月10日《天津晚报》)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