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芳之“巧合”
今日推送之《李世芳之“巧合”》,出自《中国京剧》1996年第6期,作者袁世海,原名瑞麟,是著名京剧净行演员,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文章中回忆了李世芳在富连成坐科到出科、成名到英年早逝的十件巧事。
老话说:人的命天注定,现在看起来,“命”就是人在一生中所遇到的各个事物的巧合。四小名旦之首、“小梅兰芳”、我的师弟李世芳乘飞机遇难至今50年,在他短暂的一生,可以说,他成名及遇难,适逢其“巧”。
一巧能定居在北京。李世芳从小随父母到各地去演戏,大约在10岁左右定居在北京,并经人介绍入富连成科班学戏。
二巧是师哥让路。李盛藻师哥率“盛”字辈师兄弟去上海演出。大队人马去了上海。富连成差点垮了台。有不少观众听富连成就是为听那几位来的,那几位走了,那些现众也就不来了,因此上座率下降。这一客观现象的出现给李世芳、毛世来造成一次好机会,也是巧。
三巧是毛、李中兴富连成。富连成正在“青黄不接”之际,出了两个学生李世芳和毛世来。巧就巧在张彩林老先生(张盛利之父,尚小云先生的老师)正好把《花田八错》给他们教排出来,毛世来的春兰,李世芳的小姐。我演鲁智深,裘盛戎演周通。不上鲁智深,没有《桃花村》就不够“八错”了。全部《花田八错》演出后,上座率逐渐回升。张彩林先生发现李世芳真有点像当年的梅兰芳,就想再教他点什么戏。我出了个主意《霸王别姬》,我陪他学演剧中的项羽,我还可以多学一出戏。
李世芳、毛世来之《花田错》
四巧《霸王别姬》挑帘红。我的意见得到老师们的同意,叶荫章代社长也支持我们,请张彩林老先生教、我与世芳到他家去学。叶荫章代社长又为我们买来杨小楼、梅兰芳合灌的《霸王别姬》唱片,学戏回来听唱片,反复地学,一遍两遍地听。我小时候也曾亲眼看到老杨老板(小楼)演出的这出戏,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又看了金少山先生演的霸王。“力拔山兮”四个字,杨先生是原着板唱,金先生不是。我觉得金先生这点好,改了身段,其余没有改,仍按杨先生的路子唱。《霸王别姬》演出后,一炮打响,各报纸纷纷宣传富连成出了个“小梅兰芳”李世芳,这就惊动了大名鼎鼎的齐如山。
五巧齐如山请来了尚小云先生。自1931年梅兰芳先生举家南迁后,居住在北京的梅迷多么盼望再睹梅先生演出,富连成出了个“小梅兰芳”,轰动北京九城。李世芳演出《霸王别姬》使一些梅先生的老观众得以自慰,“世芳真像”,齐如山先生亲到广和楼看李世芳演出,嗬,真像,活脱是个当年的畹华——“小梅兰芳”,于是齐先生又约尚小云先生同赴华乐(即大众)看《霸王别姬》,尚先生看后惊喜不已,赞不绝口,对我演的项羽也非常赏识。
李世芳、袁世海之《霸王别姬》
六巧得到尚小云先生亲传。巧就巧在尚先生看罢李世芳的戏后,对世芳真喜欢,“这可是块好材料,我要帮个忙。”于是来到富连成给我们(李、毛、袁)亲传了《昆仑剑侠传》、《娟娟》和《金瓶女》。《昆仑剑侠传》原名《红绡》,是尚先生的本戏。剧中四个主要角色分别由李世芳扮演红绡、叶世长扮演崔芸(小生扮像唱大嗓)、沙世鑫扮演郭子仪、我扮演昆仑奴。尚先生特别为我加了不少戏,因此剧名改为《昆仑剑侠传》。
七巧是没出科破例拜师。1936年梅兰芳先生来北京在第一舞台演出,到京后亲自去看世芳的《霸王别姬》,认为可继衣钵,拟收为弟子。按惯例富连成未出科的学生不能再另行拜师,经齐如山先生说服叶龙章社长打破了这个惯例。因不能偏爱李世芳一人,于是收李世芳、毛世来、刘元彤、张世孝四位为徒,李世芳有机会得到梅先生指点并观看梅先生的演出。
八巧得遇王少卿(梅先生的琴师)。出科后。进入大马神庙王家,得到王少卿的赏识,给李世芳吊嗓子、说腔。是时梅先生南迁,王少卿只给父亲王凤卿演出伴奏,其余时间都是空闲,对世芳来说是空前的大好机会。如此这般,两年过去,他嗓音有好转,想组织剧团。当时我在上海,打电报把我叫回来共议大事。
九巧组班承芳社,即继承梅兰芳之意。我从上海归来后又找了张盛利、耿世忠、共同商议,又是一个富连成毕业生为主的剧团组成了。记得有贯盛习、张盛利、江世玉、江世升、孙盛武、李世霖、贾世珍等人。
尚小云、李世芳之《游园惊梦》
十巧定婚之日报佳音。1942年,我在上海陪周信芳先生演出,黄金大戏院孙兰亭求我到北京邀李世芳来沪演出,给我三天假去北京。到京后给世芳家打电话,才知道当天他们(李世芳、姚宝琏)在东单墨蝶林餐厅定婚,我赶到餐厅道喜并报上海来约之佳音。上海方面非常重视世芳的演出,特为此做了门帘、台帐、桌围、椅帔,缎子面,绣梅花、兰花,守旧上绣上了“小梅兰芳”李世芳演出志喜的字样。去上海后我们又去了天津、济南、石家庄、太原。所到之处场场客满,盛况空前。
还有许多巧,不想再说下去了。
世芳师弟一生为人厚道、诚实。在科班从来没有和别人吵过架红过睑。小同学们淘气,奚落他“草包肚子,荷叶裤子”。李世芳入科时年小体弱。练跷功时要比别人用更大的气力才能立得起来,用力大,肚子腆得大,所以叫他“草包肚子”。富连成发的裤子大(中式裤子),世芳个子小,只好把裤子往上提,系好裤腰带时裤腰正好翻下一个荷叶边来,故称之“荷叶裤子”。当着世芳的面这样奚落他,他也不恼,只是一笑。这话已经60多年了,只有当时同在富社学艺的学友们还能知道。
左一个巧,右一个巧,巧来巧去,巧在要过别人的飞机票,世芳乘飞机从上海回北京途中在青岛遇难。50年过去了,我失去了一个好兄弟,京剧界失去了一个好演员。世芳啊、贤弟!你九泉之下若能有知的话,我们在哭你,我的好兄弟!安息吧!
(《中国京剧》1996年第6期)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