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荀慧生:关于抱“喜神”

荀慧生 梨園雜志 2022-07-30

今日推送之《关于抱“喜神”》出自1962年5月31日《北京晚报》,作者荀慧生(1900-1968),著名京剧旦角,祖籍河北,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是荀派艺术创始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为四大名旦之一。


 戏曲舞台上有时需要出现襁褓。这在京剧班里叫“喜神”,在梆子班里叫“大师哥”。“喜神”虽然是木头做的,可是在戏里却得把它当做真孩子一样。

 

 传统戏《二进宫》《长坂坡》《截江夺斗》等很多戏里,都用“喜神”。《二进宫》里是由旦角抱着“喜神”,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但必须注意的是:“喜神”抱在怀里的时候应该贴近身体,不要单用一只胳膊托着。“喜神”晃来晃去,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做母亲的是不会这样随随便便的。“喜神”贴近身体的时候,还要注意使它脸半侧着朝向观众,既让观众能够清楚地知道抱着的是个孩子,也避免使孩子的脸长时间地紧贴着抱它的人的衣服而给憋死。再者,手抱着“喜神”的旦角无论身体怎样摇摆,而抱“喜神”的那只胳膊总不能大动,否则,这孩子准要“吐奶”的。这种现象在旗装戏里尤其容易产生。因为穿旗装、梳旗头,踩花盆地时,台步多是摇摇摆摆的。


梅兰芳、杨小楼之《截江夺斗》

 

 说到怎样不使“喜神”过多的动,就必然要讲讲《长坂坡》,因为这出戏里要动“喜神”的地方最多。糜夫人先是抱着孩子逃难,圆场跑得飞快,但手里的‘喜神”却不能悠悠荡荡。跑圆场时,糜夫人被张郃一箭射中左腿,负痛跌倒。舞台上这时的表演是蹿出去一个“屁股坐子”,右侧身倒在台上。然而糜夫人正好右手抱着孩子阿斗,因此绝不能让它在怀中颠动得很厉害,如果稍不留意让它从手里蹿出去那就更糟了。糜夫人准备投井时把阿斗交给赵云,赵云不接,糜夫人狠心地将“喜神”往地上一扔。这里千万不能象打出手似的,那会把阿斗摔死,而应该是将双手伸展,稍一矬身,把“喜神”顺搁到地上去。

 

 《长坂坡》中,赵云从地上抱起阿斗之后,又要去拦住糜夫人跳井,有抓帔的身段。《截江夺斗》中,张飞从孙夫人手里夺过阿斗,而后交给赵云,赵云抱阿斗上马,回去禀知刘备。这些情节里,武生演员的身段复杂,动作也较大,因此就更得注意。


程继仙、徐碧云之《长坂坡》

 

 再就是把“喜神”交给别人或接别人交过来“喜神”的时侯,应该是一手托头和脖子的部分,一手托腰和屁股的部分,千万不能两手抓“喜神”的两个极端。“喜神”是木头棍做的倒无关紧要,要是真孩子那就很容易拧了脖子或闪了腰。《二进宫》里,李艳妃把孩子交给徐小姐,徐小姐转交给徐彦昭,徐彦昭转交给杨波,彼此之间全得注意这交接和抱的方法。

 

 这些虽属极细小的动作,要是演员不认真,台下观众一认真,就会引起笑话的。


(1962年5月31日《北京晚报》)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