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凡》中色空的扮相

张古愚 梨園雜志 2022-07-30

张古愚

张古愚,生于1905年,京剧史论、评论家。1928年在上海对京剧专门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许多有关京剧的评论文章。后与梁子华等合编《戏世界报》,由他担任报社主任;不久又与冯小隐、张肖伧、郑过宜、徐慕云等组成上海国剧保存社,由他担任社长并主编了《戏剧旬刊》,后改名《十日戏剧》,发行118期,曾应邀担任上海中华国剧学校校长,并经理上海天蟾舞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京剧研究工作,直到耄耋之年,仍有文章不时在报刊上发表。


 在1983年第二期本刊上,读韩世昌谈《思凡》表演的遗作。韩世昌的《思凡》与《痴梦》《惊梦》并称三绝。他初到北京在同乐茶园演出,得吴瞿安与赵子敬的支持,曾负盛名。


韩世昌之《思凡》


 同时班中王益友的《夜奔》,郝振基的《安天会》、侯益隆的《嫁妹》《火判》,京剧界前去观摩者不在少数。当时高阳昆弋班先后进入北京公演的有安庆班、同和班、福寿班等三四个班,可以说是北昆全盛时代。其中有副班在丹桂茶园演出,班中有张云秀、刘庆云、白建桥、白玉田、侯玉山(现尚健在北京)等等。



 当时侯玉山演丑,尚未改演净,常演《偷鸡》,京剧界中武丑张黑,能演《盗壶》《盗甲》《盗钩》《盗戟》,却不会《偷鸡》,所以侯玉山的《偷鸡》在北京只此一家。


 白建桥是也丑也旦,有一晚他演《思凡》,把原来和《琴挑》中小道姑陈妙常同样打扮的小尼姑赵色空,依据剧词,给以改装。在白建桥思想上,认为赵色空的上场白中,明明是“削发为尼实可怜,正青春被师父削去头发”,而下面曲子中又是“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头发”、“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似这等削发为何……”,可见赵色空是一个削光头发、穿了僧衣、披着袈裟的小尼姑,不应当和《琴挑》中小道姑陈妙常同样打扮的。


梅兰芳之《思凡》


 不料白建桥的色空一出场,台下议论纷纷。当时台下还有吴瞿安与赵子敬在场,他们既不支持白建桥勇于改正错误,也不附和不同意色空改装的言论,只是默不作声。散戏之时,有几位观众向赵、吴二位请示。据说赵、吴二位的回答是 “不如原来打扮登样”这一消息传到白建桥耳朵里,深表不满,立誓不再唱《思凡》。


 由于白建桥改正错误,未获权威支持,造成后来梅兰芳唱《思凡》,也只好坚持旧规,依然作道姑打扮。影响所及,使今天汉剧《双下山》与婺剧《僧尼会》的小尼姑赵色空也不敢不作小道姑打扮。


(《戏曲艺术》1983年第4期)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