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彦衡与谭鑫培的一段矛盾

许姬传 梨園雜志 2022-05-01

许姬传

许姬传(1900-1990),字闻武,号思潜,原籍浙江,生于苏州。幼受家庭熏陶,8岁随外祖父徐致靖读书,讲授经史诗文以外,还教弈棋、吹笛、唱昆曲、读小说。1919年到天津,在直隶省银行当文书。对京剧发生浓厚兴趣,经常向京胡圣手陈彦衡学习谭(鑫培)派声腔,并结交京剧界人士王瑶卿、杨宝忠、言菊朋等。长期任中国剧协和梅兰芳剧团秘书。并致力于文物鉴赏和收藏,工书法,亦擅楹联。


 陈彦老说:“戏班里的人都怕老谭,说他脾气高傲,不好对付。我觉得他对文人、诗人是非常敬重而谦虚的,像延煦、孙春山、罗瘿公、梁任公、陈仁先和他都有来往,并对唱词、念白、音韵方面指误纠差。谭所演的戏,都经过拆改整理,就得到这些外行朋友的帮忙。我和他相处多年,常为他吊嗓及修改唱词、唱腔,例如《南阳关》里的‘麻叔谋,使长枪,鞭插在马鞍桥’,词和腔都是我改的。


陈彦衡



 “有一次得罪了他,弄得很不痛快。某年,他应女婿夏月润的邀请,赴沪演出,当时为他操琴的是裘桂仙。老谭对我说:‘我约你到上海逛一趟,送你千元,聊表微意。’我说:‘让我想一下再决定。’我觉得这样对不住裘桂仙,我和裘是老友,我并不想下海,何必抢他的饭碗。第二天就把这层意思告诉老谭,但他说:‘你不必多虑,裘桂仙的包银我照给。’我还是不答应,谈得不欢而散。等他上海回来,我们还是照常往来。有一次,王君直、丁辑甫等举办义务戏,谭演两天。老谭一生对赈灾及为同行募捐是从不推辞,助人为乐的。商定戏码《桑园寄子》、《碰碑》,请我操琴。当时瑶卿的嗓子已不能唱二黄,《桑园寄子》里‘走青山望白云家乡何在……’的【慢板】,老生、青衣、娃娃生对唱,末句青衣唱‘何日里到潼关才放心怀’,‘心怀’二字叫散,有个往上翻的高腔,老谭的调门高,瑶卿够不到,一向由陈德霖陪他唱,这时陈德霖有事,不能参加义演。王君直问老谭:‘青衣找谁?’谭答:‘到东边去问问。’当时,谭住大外廊营,梅兰芳住鞭子巷,王君直说:‘我们去约梅兰芳。’就这样说定了。这两天戏,都是我拉的,梅兰芳以一个年轻演员,第一次陪老谭唱戏。我看他并不怯场,满宫满调地唱完了《桑园寄子》。


贾洪林、陈德霖之《桑园寄子》


 “第二天,我拉《碰碑》,唱到【反二黄】转板【回龙】,‘我的大郎儿’的‘儿’字,照例有个长腔,我看他没有换气,知道他阴我不拖腔,就垫了个小过门,没有当场出彩,我想他是记着上海的碴儿报复。可是听戏的老观众、老票友纷纷议论说:‘老谭阴陈十二。’“隔了几个月,同仁堂乐家请老谭唱《捉放曹》,老谭事先约我到乐家走一趟票。他和乐家有交情,是不受酬报的,亲自坐了马车接我同到乐家,那天,场面、配角都是乐家约的,我看见打鼓佬是一个年轻小伙子(按:即杭子和),就对老谭说:‘应该找他说说。’他说:‘这是常演的戏,我都有肩膀交待,不用说了。’当唱到【二黄慢板】:‘自有那神灵儿天地鉴察’,以下行弦,老谭要转过身去饮场,等翻过身来投袖叫板唱:‘看此贼睡卧真个潇洒’,打鼓佬不知老谭的习惯,很快就开出起唱的点子,老谭只得匆忙转身开唱,显得很不款式。在马车里,老谭对我说:‘您刚才要我找打鼓佬说戏,我没有听你的,后面唱得赶落。’我笑着说:‘这不能怪他,因为头一次给你做活,不知你的习惯。’”


谭鑫培之《定军山》


 陈先生讲完这个故事,我问:“您能否从胡琴上想办法,扭转这个局面?”“我可以照样行弦,不转开唱过门,暗示打鼓佬,就不致受窘了。”陈老强调说:“老谭唱《碰碑》不拖长腔是有意阴我,我是无心,当年他约我合作,被我拒绝了,这是因为像我这样世家子弟,下海搭班,会被亲友指摘歧视的,这件事我对他抱歉。可是我熟悉戏班的情形,这碗饭不好吃,我的性情又不能随波逐流、低头服小,所以民国十一年梅兰芳约言菊朋到上海演出,菊朋请我给他操琴,以后,我还是没有正式下海。”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