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看戏:上海元旦的戏界旧景
今日推送之《新正看戏:上海元旦的戏界旧景》录自《春申旧闻》,作者陈定山,工书画,兼善诗文。他幼时因随长辈历练,得以结识了旧上海许多社会名流,耳闻目睹了上海滩名流们的种种过往,对旧上海掌故烂熟于胸,信手拈来,《春申旧闻》是陈定山的掌故随笔,描写旧上海文人逸事、艺坛杂俎、风俗市情、社会秘辛、菊坛掌故、勾栏风月、黑道传说等等,一应俱全,引人入胜。
新正看戏
上海戏馆虽有银冬金腊之称,真的黄金时代,还在新春。馆子里隔年就约好了角色,年节封箱之后,将全院粉刷一新,除夕晚上贴出海报,金字辉煌,铁栅门外就挤满了看海报的人。
杨小楼、王凤卿之《莲花湖》
四马路天蟾原名上海舞台,系沈少安经营,戏院落成之日,就在除夕晚上开锣,大轴是高庆奎的《大宴群臣》(《击鼓骂曹》)。这除夕开锣倒是一回创举,前后未曾有过。元旦开锣照例多演吉祥戏,文如《龙凤呈祥》《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武则《莲花湖》《义旗令》《盗御马》《九龙杯》,都以不杀人为目的。而大舞台的《宏碧缘》,新舞台的《三笑点秋香》,更连台本演,日夜两场,一直要到十三上灯,才停日戏,换上《斗牛宫》《洛阳桥》那些灯彩戏。当年小子和(冯春航)《洛阳桥》的缝穷婆,赵君玉《斗牛宫》的清水花,都是美绝。尤其小子和扮缝穷婆的美,使人无可比拟。
年初的戏馆,案目赶年初一就先到各处老东家去拜年分戏单,接定座,到了开戏,一字儿排在戏馆门首,穿着黑紫羔袍子,上罩对襟马甲,体面的更在马甲袋上挂上一只金表,赤金链子坠在外面,辉煌夺目。
手里夹着一卷戏单子,见面熟客进园,上前先打扦儿,引客入座,这个戏价并不现收,三节算账。官厅、包厢全陈设着银盆子四事儿干鲜水果,大福橘、山楂、瓜子,全插上凤点头的茉莉花球儿,香盈满座。不过新正出来看戏的,以生意人为多,公馆人家很少出来,对于旧式茶园,尤少涉足。
上海丹桂茶园图
旧式茶园,民国十五年前,尚有存在,这些戏馆非常令人回忆。最著名的有贵俊卿成班的贵仙茶园,李春来开设的天仙茶园(后改亦舞台)和丹桂茶园的髦儿戏。这些戏馆,台是方的,两柱抱对,三面栏干,上架铁杆,新年戏如《花蝴蝶》的花冲、《莲花湖》的韩秀,都要上铁杆子(名曰上栏干),武丑上栏干这是十出有九,和武旦打出手一样,不算希罕的。那个楼下叫做池座,全用方桌,六人三面丁字儿排,看去倒不像看戏,而是在喝茶。顾名思义,茶园的起因,确是闲人喝茶的地方,因地制宜,才有杂耍戏台,渐渐成为具型的戏馆。这方桌儿上,平素只泡白盖碗茶,到了年正新月,换上红盖碗,茶水加上两枚元宝(青果),茶钱就得加倍(茶园只收茶钱,并无戏票),这池座里全另新年扦了各种龙凤果子,在你面前穿走,这些苦孩子倒有女的,也有很美的,看戏老倌,就要淘腰包破费了。
这些杂买却不上楼,楼上包厢,当初一包只坐四位,而且西洋靠椅,可以自由移动。后来越经济了,才添后排凳子,一厢八座,就难辗转。这些包厢,新年时节也摆上大福橘、小青果、糖山楂、南瓜子,照样插上凤凰头的茉莉花球儿。看戏的尽是些花丛姊妹,带着恩客,她们一式珠翠盈头,红裙风袄,打扮得和大家闺秀一般无二,高踞包厢。这种打扮,也只有新年可以,平常是不许可的(书寓里的姑娘,照例不许穿红裙)。
妓女在茶园看戏,泡茶例用绿盖碗,唯有新年也用红盖碗。据说此一风气,是苏绅费仲深太太开的。因为她也是当年风云人物,新正就上茶园看戏,跑堂的有眼不识泰山,替她泡上绿盖碗来,被她起手一掴,几乎闹事,园子里怕风火,因此定下规矩,新年一例用红盖碗泡茶,此风民初尚为存在,民十以后,便少人知,到了十六年,连茶园也渐渐消灭,无从寻找了。
(《春申旧闻》)
- 阅读链接 -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