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牛奶盒是咋做出来的?上面的小色块有啥特殊含义吗? | 有趣的制造

2017-10-03 Cast 有趣的制造

我们说的牛奶盒,更标准的叫法是利乐包,为啥叫这名?因为这是利乐公司从 1943 年起就不断修改设计出来的...最常见的当然就是包装牛奶的无菌利乐砖了。


四层结构


撕开一盒牛奶的包装纸可以看到是有四层结构的:最外面的印刷层,中间的纸板层和铝箔层,以及紧紧粘在铝箔上用于彻底密封的一层塑料膜。也有一种说法是七层结构,算上了层和层之间的黏合胶层。


多色套印


利乐包最值得一提的设计当然是印刷层了,对于这种大批量的外包装印刷,工厂要是一次性把所有颜色都印上去,对设备要求就太高了。于是就有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方法,设备还是一样的设备,每次就用不同的印刷版咯~这就是「多色套印」,每一次只印刷一种颜色,不同颜色之间叠加还能生成更多颜色,最多印刷 6 种颜色就能生成所有颜色。


装印刷版


印刷滚筒是固定的设备,对于需要印刷的利乐包装,工人就把每一种颜色的印刷版取来粘附在印刷滚筒上。


这是第一种印刷出来的颜色。


第二次印刷出来的颜色。


闪频灯下检查


如果让印刷设备全速运行,肉眼是看不清的,为了更好的观察印刷效果,需要用到闪频灯。让亮灯的时间间隔固定,那每次看到的画面就停留在一个印刷画面上,这就能看清多次印刷有没有印歪了。而包装盒上的小色块,就是印刷员用来看有没有重叠和偏移的。

广为流传的色块组合代表不同添加剂的谣言可以歇歇了!还有一个谣言有关牙膏上的色块,之前写《彩条牙膏的制作》中辟谣过,这个色块是用于光电定位的。


印刷层 + 纸板层


烘烤加热纸板层后,通过滚筒挤压把最外面塑料材质的印刷层和纸板层迅速粘合到一起。


印刷层 + 纸板层 + 铝箔层


看下面的粘合设备,左边滚筒上是铝箔层,中间下来的是黏合胶层,右边滚筒上是已经黏合在一起的印刷层和纸板层,两边在喷的是液化的胶水,滚筒通过挤压就把利乐包的三层都黏到一起了。


印刷层 + 纸板层 + 铝箔层 + 塑料膜


最后一次滚筒黏合挤压,左边滚筒是塑料膜,中间下来的还是黏合胶层,右边是已经黏合到一起的印刷层、纸板层、铝箔层,两边在喷的还是液化的胶水,滚筒通过挤压就把利乐包的所有四层都黏到一起了。


切割成份


黏合后超级大一卷的利乐包装,被切割机切成可以独立包装的小卷。


卷边过程


单卷的利乐包装被送去消毒杀菌后,就进入包装环节了,用机器把利乐包装逐渐卷边聚合到一起。


看到利乐包装逐渐聚到一起。


灌装密封


再把边缘热封密闭后,就可以灌装饮料了,一次灌装一袋,剪切一次封好上下包装的底部和顶部,再灌装一次,再封好上下包装的底部和顶部,重复作业就完成饮料灌装和包装密封了。


最后单包的饮料送去打包流水线啦~


等等!Cast 还有话说


闪频灯没看明白的小可爱,我来解释下。先说人眼的特殊结构,你可以理解为人眼其实无时无刻都在拍单张照片,因为我们天生有「视觉残留」,就会脑补把照片都串起来,这样脑海中显示的图片就是连续起来运动的了。


但如果要动,还得满足一个条件,只有画面的帧数超过 10 ~ 12 帧(帧数就是 1 秒钟内出现了多少张图片),视觉残留下才会看成是连续运动的。举个例子,下面的电扇动图我设置的是 15 帧,你还能看出来是连续在转的。


现在我调整成 6 帧,就发现卡顿感了吧。


再比如日光灯,其实它是高频闪烁的,只是帧数太高,我们人眼处理再加上视觉残留就以为是一直亮的。还有电影放映机播的也都是图片,是我们自己脑补成连续运动的。另外电影用的画面基准一般是 24 帧,也就是每秒播放 24 张照片,但李安之前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用了 120 帧,感兴趣的小可爱去看看会发现整个画面给你一种…很古怪的体验。 


你的赞赏是我继续的动力

(安卓用户需点开二维码再扫)

每一天的你都比昨天更辽阔


我是 Cast,学机械设计的。

好奇各种东西都咋做的?我来带你看个究竟~留言啊,每一条都会看。

校对:江小丧

文中 Gif 截取自

Discovery《How it's Made》S06E06


点「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都看动图制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