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父母资源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专栏简介
自2019年12月起,CJS隆重推出热点文章专栏【掷地有声】,特邀作者以语音的形式为大家介绍其研究背景、所用数据、论点、研究结果、相关的调查/田野趣事等,希望能为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些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资料。
第七期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董浩研究员介绍他和普林斯顿大学James Raymo教授合作的文章 "Parental resources and child well-being in East Asia: An overview" 。这篇论文刊于CJS 2020年第2期专刊 "Child well-being in East Asia",pp. 197–218。
作者简介
James M. Raymo,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东亚研究讲席教授。研究兴趣集中在日本及东亚社会的人口变迁和社会不平等、婚姻及家庭、生育和死亡,以及老龄化。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关注东亚社会的儿童发展,东亚和南欧社会人口变迁的相似性和影响因素,以及日本的单身母亲和子女。他的研究发表在多本人口学和社会学的顶级期刊,包括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Demography,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等英文期刊以及日本的一些期刊。
董浩,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博士。研究涉及人口与家庭、社会分层与流动、量化历史、定量方法等方向,主要从个人生命历程和家庭多代传递的视角关注社会环境、家庭行为和不平等现象的长期互动和国际比较。成果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待刊), Demography,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等国际权威期刊和《社会学研究》、《历史研究》、《社会》等中文权威期刊。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已作为研究共同负责人或首席国际合作专家完成中国香港研究资助局(RGC)、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等多项大型国际基金项目。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cholar.pku.edu.cn/haodong。
本文作者:James Raymo、董浩
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 文字版如下 -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董浩。感谢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编辑部的邀请,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简单分享由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东亚研究讲席教授James Raymo和我合作的论文 "Parental resources and child well-being in East Asia: An overview",题目的大致中文翻译是“东亚的父母资源与儿童福利水平:一个研究综述”。
文章简介
第一个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个系统的文献综述,总结当前国际学界对于家庭背景对儿童发展及福利水平影响的经典文献和前沿研究,尤其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关注家庭资源和社会不平等的影响。同时探讨已有文献因为过度关注西方模式所带来的局限,介绍东亚家庭与儿童发展的特征类型和社会背景,以及基于东亚的国际比较视角下的相关研究的潜在贡献。
第二个目的,是进而总结专刊的其他五篇文章,概括它们在东亚比较研究方面的前沿发现,总结有待发展的新方向和新问题,寄语学界同仁能够共同关注和开拓这个有潜力且意义重大的研究领域。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目的(一)
具体来说,从已有的西方文献来看,出身于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儿童在认知和非认知发展的诸多维度上都有明显的优势,家庭背景在认知能力方面造成的差异尤其明显。而且,这种社会经济背景的梯度差异,从婴儿期就开始显现,并一直延续到青春期。所以,研究家庭经济地位与儿童成就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代际社会流动模式、营造儿童发展机会平等的社会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西方研究主要从父母教育背景和社会资本、居住隔离、公共教育质量和托育服务及教育投入等方面探讨了可能的机制,许多讨论也探讨了家庭背景与儿童发展这个议题与低生育率、家庭构成和社会经济不平等等社会议题的相互作用。我们在文中有具体讨论,在此不再一一展开。
同样,从已有文献来看,我们发现对东亚社会的相关研究非常缺乏。很大程度上,这与以前数据较为匮乏有关。但是,我们认为在东亚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大潜力和学术意义。因为东亚社会在家庭惯习、教育系统乃至经济发展和人口行为等方面,都与西方社会有显著的不同。例如,与许多国家相比,东亚社会中家庭成员间有较强的纽带,尤其是祖父母对生育、养育和教育多方面有重要支持作用。再如,东亚有母亲在儿童成长和教育中高度投入的传统,以及相对明显的男孩偏好和性别不平等文化。另外,在教育方面,东亚社会有高度标准化的教育系统和课程大纲、对客观考试选拔非常重视,而且有大量投入课外教育的社会风气。这些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因素,都对理解东亚社会与其他社会间在家庭背景与儿童发展方面的异同有重要启示。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目的(二)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个体层面追踪调查数据在东亚各国不断涌现。我们认为,许多新的实证研究凸显了研究东亚社会家庭背景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这些新的东亚研究尤其可以帮助我们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来完善相关理论建构、丰富实证理解。
以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同期的几篇国际比较研究为例,作者们协力探讨了许多东亚社会较为独特的因素对家庭背景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的塑造作用,比如:
宏观层面的区域发展差异
中观层面的家庭组织结构和成员互动
微观层面的父母教育期望、儿童学习成绩、时间投入和课外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
几篇文章从不同方面,进行了中日韩美四国的跨国比较,填补了相关国际比较研究的空白。
图片来源:giphy.com
未来研究方向
我们在已有文献和CJS同期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可能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希望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我们的相关认识,从而系统探讨在家庭背景与儿童发展的联系上,是否存在独特的“东亚模式”,进而帮助我们社会科学界和社会政策制定者可以更为有效、全面地帮助处于劣势家庭的儿童健康发展。
文章责编&排版:王璐莹
【阅读全文请戳今日次条】
【掷地有声】栏目往期文章:
我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