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教育】致家长:给孩子积极的生命教育

都匀教育
2024-08-27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最亲密的人是父母,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是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影响。今天,我们准备的这篇《致家长:给孩子积极的生命教育》,希望对广大家长朋友有所启示。

↓↓↓

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1


近几年,关于青少年自伤、自杀、伤人甚至是杀人的案例报道屡见不鲜,比如广西一名小学六年级女生,疑因未完成国庆作业,遭家长批评跳楼身亡;鹤岗某中学学生将老师捅伤致死;湖北某高中2名学生在教室内被同班同学捅伤致死。这些案例都告诉我们,如果缺失“生命教育”,将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巨大的伤害。





什么是生命教育?


1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起源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应对社会中的吸毒、自杀、杀人、堕胎等危害生命的问题出现的对策。后来逐渐扩大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上,是指引导孩子对生命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对生命保持敬畏,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和独立发展。

涉及的主题比较广泛,包括各种生命的起源、生长、成熟、繁衍、彼此的关系、死亡等等,是全世界许多国家教育中的重点工作。

例如,美国开设的死亡教育课程,会向孩子们讲解死亡的意义,在家长或老师带领下,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微笑着目送患者告别人世;英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往往把珍惜和爱护小动物作为主要课程,并组织学生参观收容救治的受伤动物和遭到遗弃的宠物,鼓励孩子们领养它们;在瑞典,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老师就会让他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是怎么出生的,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生命,并学习到一个人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

在我国,生命教育也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也不可否认,相对于对成绩的重视而言,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可能许多家长朋友会有一个担心,和孩子谈论“死亡”“自杀”“暴力”“怀孕”“堕胎”等等类似的话题,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所以往往会回避这些问题或将问题复杂化。

比如一个3岁上幼儿园的女儿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如临大敌,开始就拒绝孩子:“小孩子怎么能问这样的问题呢?”女儿就越来越好奇,就不断地缠着妈妈问,妈妈受不了了,就一本正经的给孩子做教育:“你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怎么样怎么样”说了一大堆,结果当然是女儿听不懂,就跟妈妈说:“妈妈,我们班的圆圆说她是北京来的,我到底是哪来的?”搞得哭笑不得。

理性思考一下,我们不主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难道孩子们就会不了解、不接触吗?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孩子接触的信息量远大于我们的想象,比如很多网络游戏中的杀怪物、杀虚拟人物等,一定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但到底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却无法判断,要知道孩子的判断力还不成熟,所以给孩子进行积极的生命教育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给孩子积极的生命教育


1


1.思想到位:认识和重视生命教育。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或者只是形式主义教育,没有发自内心的重视,效果就不会很好。比如经常跟孩子说要孝顺父母,结果爷爷病了要到家里来住几天便于到医院看病,妈妈认为马上到期末了,担心影响孩子考试,就让爷爷晚几天来。如此,孩子知道后,前面所做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会发现自己的成绩比爷爷的身体重要。这样的教育就只是浮于表面,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

2.以身作则:对生命抱有积极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影响最深的老师,所以父母的榜样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父母对生命本身就抱着大量消极的态度,势必会影响孩子。比如,父母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事件,伤害孩子,让孩子有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个孩子未来恐婚恐育的比例会大幅度上升,因为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就是孩子未来对生命的态度。又比如在2020年新冠疫情中,冷眼旁观,甚至说风凉话;再比如多次跟孩子说活着没意思或者类似的话等等,这些言行都是表达对生命的不尊重、不珍爱,孩子就容易有样学样。只有对生命保持敬畏、尊重、积极的态度,才能耳濡目染地让孩子也形成积极的生命态度。

3.实践体验:从养一个生命开始。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亲自实践体验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对孩子的生命教育也是一样。养一只小动物或一盆植物,重点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生命是怎么来的?怎么样呵护生命的成长?如何面对生命的离去等等,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家里养宠物的孩子,责任意识可提高20%。同时,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形成乐于与他人分享、关心他人感受和尊重生命的良好品质。

4.重复教育:形成长期影响力。重复的信息输入才会形成潜意识,形成长期的影响力,就像练字、练说话一样,都是重复练习的结果。但是不能总是重复同样的东西,容易造成边际效应递减,效果逐渐减弱,多了甚至变成反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重复性说教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生命教育需要重复,但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亲朋好友的诞生、生病、意外、离世等。又比如传统节日,像清明节,很多孩子只知道纪念屈原、要去扫墓,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却不是很清楚,可以借此机会给予孩子更多的生命教育。再比如参观烈士纪念碑、新冠疫情、抗日战争等等都是很好的教育题材和机会。



 来    源:“天涯巾帼”公众平台

 编    辑:杨   波 编    审:陈业胜 监    制:陈萍昭   联系电话:0854-8238560 投稿邮箱:duyunweijiaoyu@126.com

往期精彩推荐

1. 【生命教育】致孩子: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我们该如何生活?

2. 【生命教育】致班主任:让生命之花绽放光彩

3. 【生命教育】致老师: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学生尊重生命的良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都匀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