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工程·三名专报⑦】省级韦娜名师工作室:相约教育同行人,为英语教育赋能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春言,每天都是新的一片,不在清闲,望着洒满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在州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工作室顺利完成第一期培训。回顾工作室从申报—组建—策划—启动—学习—成长,在工作室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认识并走近诸多热情智慧的同行,他们对于英语教育教学发自心底的热爱让我们感动,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永不停步勤勉钻研让我们敬佩;在工作室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彼此之间毫无保留的共享智慧,诚心诚意的交流沟通让我们倍感温暖、愉悦。盘点这一期的学习生活,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践行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教师的成长促学生的成长”宗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2019年9月16日上午9时,嘹亮的国歌在观山湖会议大厅里奏唱,贵州省教育厅启动了第四批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授牌暨乡村名师研修能力提升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设立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的通知》(黔教办师〔2016〕88号)和《关于推进第四批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通知》(黔乡名师办发〔2019〕8号)相关要求,在市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牵头,学校领导班子大力协助下,我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组建筹备工作。首先我们搭建工作室人员结构,遴选了来自各乡镇24名基层教师作为第一批学员,工作室全体人员开始拟定三年规划、管理考核制度、编写研修手册等。
11月28日工作室正式启动,工作室成员、学员签订了双向协议,研修学习共同体起航了(第一阶段:扬帆起航路在前方、第二阶段:航线定位驶向前方、第三阶段:沿着航线继续前行)。同时把五句格言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不仅会“教书”,而且会“读书”;不仅会“交流”,而且会“交锋”;不仅会“创造”,而且会“创作”;不仅会“演说”,而且会“立说”;不仅会“分享”,而且会“共享”。
1.在读书中成长。教师教学要走向成熟,需要一定教学理论的积淀,我们采用Q群在线、网络研修、集体学习、自主探究、师徒结对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根据当今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热门话题,教师们的发展需求选择最有共性的话题开展理论学习。每位教师自行购买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和《走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三本书,师傅对徒弟定期检查进度,要求教师们认真研读并撰写读书心得评选和参加市局读书分享会。
工作室也购买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让大家借阅并组织大家参加了明师学院暑假的“英语教师读书成长计划”,通过打卡学习,我们在线研修了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们的各类讲座。有了师傅们的“逼迫”,同仁们的感召,书又重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认真听课做笔记,积极参与思考互动,按时完成任务。书,更新了我们的观念,增强了我们的底蕴,成为了我们的行动指南。在动力与压力之中我边学习边思考,在不知不觉中教育教学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2.在研修中长识。怎样把书本理论碎片化变理论系统化呢?我们采用现场专题讲座和网络研修方式,与明师国际教育组建了学习共同体,借助明师国际教育网络平台为工作室展示名师风采和成果打开一扇窗口,大家参加了很多免费的公益学习,同时也与很多的英语界大咖零距离接触,尤其是前沿信息的及时获取,让大家受益匪浅。
工作室的精品工作简报、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研成果等,通过该平台与外界交流并获得公认好评。(如工作室成员陈海涛老师的论文《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设计《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在“全国中小学英语优质教学成果”评选征集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韦娜老师的案例《利用教材本土文化,拓展话题知识延伸,坚定文化自信意识》被“21世纪英语”和“明师说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30个教学案例”采纳入编:乡村英语教育的资源优势”并荣获“十佳最具创造力”奖。韦娜、勾玲老师参与《阅读素养》一书编写)等。
3.在外出中寻路。走出门学习,不做闭门造车的井底之蛙。在市局和学校的支持下部分老师获得了外出学习的机会,收获多多。如部分学员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每隔两年举办一次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到广州跟岗学习等。
4.在教学中思考。“想教材、想学生、想教法”,把教材这个蓝本,用孩子的眼光来解读它,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它,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它。深挖教材,联系实际活用教材资源,根据本地的教学条件及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改造现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也就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手里的“干货(教材)”发泡—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教学“实”起来,知识“靓”起来。也就是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很多优秀教学课例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5.在锻炼中提高。扎根常态课堂指导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将崭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常态课堂。我们大胆尝试“以课堂为中心的课例式教研”,采用“我是怎么设计这节课的—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节课—这节课还可以怎么上—这节课的理念对于其它课的迁移指导”和“观摩研讨、互动评课、横向对比、促进提升”的模式进行,先让教师对于自己教学思路的剖析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接着集中听课,课后点评,再上再评,反复磨课,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工作室尽量给大家提供锻炼自己的舞台,要求每位老师创出自己的特色,以此激发大家不断前进的斗志。为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检查学习效果。工作室每个学期都组织送教送培服务基层,课前,送教教师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虚心请教,反复试教、磨课。课中,她们巧妙的激趣导入—呈现新课—组织操练—拓展延伸—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等环节,举手投足间体现了教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尤其教学情境的创设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6.在课题中创新。工作室参与了明师国际教育和外研社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思—悟”课堂模式研究》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课题—学生课内外英文阅读一体化模式探析》,工作室成员还成功申报了2021年省级和州级规划课题并已开题。
尽管这一期研修我们没有获得很多值得炫耀的成绩,但工作室各成员和学员们好学上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们很大的动力,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行。
二、成长体会
1.在聆听中进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听一般是被动地吸收,思则是主动地思考。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教法,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碰撞。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执教老师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他想让学生经历什么?获得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怎样才能达成他的教学目标?怎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教学环节怎样处理才算到位?教学内容如何组织?问题如何设计?怎样抛出?用什么方式处理?学生出现某种情况可怎样回应?怎样才能有效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我们将听课教师分成引导组、环节组、策略组、有效组,要求老师们五到听课法,对每一个环节都能条分缕析,透彻合理。执教老师虚心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对该课再次进行梳理成文制成优秀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互学互研,大家积极参与,上下互动,围绕活动内容展开热烈讨论,改变听课老师被动思维的局面,以专业的眼光和独到的视角从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反思,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定期磨课研课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整理收集优秀案例供大家分享。)
2.在改革中思变。2021年特殊年,2月,贵阳市发布的《贵阳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作为贵阳市中考改革第一年,我们黔南与安顺、六盘水一起列入了联考试点。我们英语学科的试题结构、题型、分值和时间大变化,此次的中考改革无疑释放了一个信号:课堂教学变革。课堂教学要从注重知识传承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转变,学科知识演变为育人的载体,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品德等得到全面发展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即把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落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追求有品质的课堂教学:思维的深度、视野的高度、目标的高度、情感的温度。
5月,教育部陆续下发了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通知,并实时调度和跟进各地各校贯彻“五项管理”的进展情况,确保“五项管理”落实到每一所学校。7月喜迎建党100周年,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开启“十四五”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8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见》颁布,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尤其是2022年4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更新育人理念,转变育人方式,从而促进教育真实地发生。新课标的落地,需要教师做出改变。教师要从 “教” 向“育”转变,从教“知识”到探索“实践活动”模块,为学生搭建新的学习场域。需要教师拥有新理念、新思维和新视野。这迫切需要教师做出改变,教师学习,学生受益;教师思考,助力教育;教师研究,教育创新;教师执行,教育改变。
3.在成长中蜕变。“给你一个支点,你就能撬动地球”。教师成长是一个负重前行的修炼过程,需要有力的支点。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 “高人”,寻找成长的 “支点”。“学”就是从别人、书本、环境、媒体等获得知识、增长智慧;“习”就是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等。学习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工作室慢慢摸索出了听课成长的 “起跑点”——模课成长的 “充气点”——备课成长的 “入门点”磨课成长的 “支撑点”——悟课成长的 “着力点”——品课成长的 “发展点”路子。
4.在碰撞中出智。虽然大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大家喜欢来工作室,享受这里温馨、团结、充满学术氛围,在这里我们暂时忘却工作辛苦,从“教师”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体会学习的快乐;在这里,大家不避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与同伴们一起讨论,消除困惑;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交流感想,共同提高;在这里,我们经常争论,各抒己见,博采众长。用教育思想武装头脑:指航路、揣摩学生的学习策略:寻思路、研究名师的优质课:避弯路、争上挑战性的公开课:炼出路、炼特色的教学风格:成套路、坚持课后教学反思:找梯路。
三、总结反思
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期的研修,工作室一方面从提高成员和学员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专业技能几个层面入手,促进每一位成员和学员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面向其他教师组织开展培训、研讨和观摩等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互动的发展平台。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主持人在组织管理能力上有待加强;研修进程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教学教研创新度不够强,思路不够宽,深度挖掘不够细。提高课堂实效性还要下功夫,让学生每堂课有更大收获;资料收集整理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不求精细的现象;各成员由于相对较分散,工作量多教学压力大,集中起来搞一次活动十分不容易,集中学习次数不多。
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这一期的工作暂时结束。回顾这期的研修,更坚定了新的努力方向—创新方法,增强培训实效。工作室要充分借鉴他人的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搭建。锻炼平台,创造磨砺机会,加强对外交流,通过有效引领,传带。帮助成员们在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进步,提高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将循序渐进地努力实现:丰富教学理论 — 更新教学理念 — 提升教学品质。让自己的思想立起来——师道长存;让自己的内涵强起来——不断学习;让自己的德行高起来——爱与责任;让自己的视野宽起来——健全人格。
感谢工作室这个平台,不仅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空间,也成是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体会到了互助共进的热情、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更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专业成长的路漫长而精彩,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时而风平浪静,顺利行驶;时而惊涛骇浪,艰难行驶。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航线,继续前行!”相约教育同行人,为英语教育赋能。让我们相伴着过一种高尚而充实的教育生活!
◇ 【强师工程·三名专报⑥】省级名师熊新容:走进学生心里,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