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笔记:黄眼睛!如何鉴别黄疸?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引言:

在感染性疾病科,常常碰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部分患者有黄疸的表现,那么,如何鉴别黄疸呢?

我一直相信温故而知新,有时候,真的不用去搞高大上的东西,回头看看就好。

今日自己复习一下黄疸的鉴别诊断,巩固一下老旧知识!


一例乙型肝炎患者实例


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


临床上表现: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


细化黄疸分类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1min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低于6.8μmol/L。


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黄疸疾病的分类




实验室鉴别




3种黄疸的特征



1

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皮肤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 
(2)在急性溶血时,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症状。 
(3)急性发作时尿呈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4)脾大。 
(5)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6)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般不超过80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加。 
(7)由于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致使肝细胞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速度加快,故结合胆红素的形成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亦增加,肠道中尿胆原增加,最终导致尿中排出的尿胆原增加(“肠肝循环”中回到肝脏的尿胆原增加的结果)。 
(8)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9)尿中胆红素阴性(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脏排出)。 
(10)在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降低,

   而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


2

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和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 

(2)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 
(3)尿中胆红素呈阳性反应(结合胆红素溶于水,可从肾脏排出)。 
(4)尿中尿胆原与粪中粪胆原的多少,取决于肝细胞损害与毛细胆管阻塞的程度。

      如果毛细胆管阻塞时(即肝内郁胆),则尿中尿胆原及粪中粪胆原含量减少;

      毛细胆管阻塞时,则尿中尿胆原含量常增加,而粪中粪胆原含量正常。


原因

尿中尿胆原增加的原因是:肠肝循环中吸收入门静脉的尿胆原,因肝细胞受损后,将其处理为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故较多的尿胆原便进入体循环而导致尿中尿胆原增加。

(5)肝功能受损的血清学表现,如转氨酶明显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损害,则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常呈阳性。 
(7)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肝细胞的基本病变。


3

阻塞性黄疸的特征 


(1)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伴皮肤瘙痒者多见,少数患者伴心动过缓。 
(2)尿色深,似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肝外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4)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5)尿中胆红素阳性。 
(6)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固醇增高,脂蛋白-X阳性




END

文/图:啰嗦

类型:学习笔记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