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伏立康唑到底如何使用?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
①是一种新型的第2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浆膜的必需组分麦角甾醇的合成。
②作用的靶位是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羊毛甾醇14α -脱甲基酶,酶可催化脱去羊毛甾醇C14位上的甲基。羊毛甾醇脱甲基是真菌麦角甾醇和哺乳动物胆固醇合成的重要步骤,在分子氧化还原辅酶Ⅱ存在的情况下,脱甲基化反应在三个连续的氧化步骤中被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
③如真菌的脱甲基化反应不完全,羊毛甾醇C14位上巨大的甲基基团会插入真菌浆膜,通过改变浆膜的流动性而对浆膜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④对曲霉菌属、丝状菌、念珠菌、各种酵母菌具有杀菌作用。
①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为96%,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1-2小时, 血药峰浓度为2.1-4.8μg/ml。
②食物可影响其吸收,宜在进食后1~2小时服用。
③在体内分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可达2L/kg,在唾液中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6%,可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的浓度与血浆浓度相同。
④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主要代谢酶为CYP2C19、CYP2C9和CYP3A4,可至少有8种代谢产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t 1/2为5~6小时,主要是以代谢产物排出,仅1%~5%以原型药物由尿液中排出。肾功能不全者尚未发现有药动学改变。
本品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适用于治疗成人和2 岁及2 岁以上儿童患者的下列真菌感染:
1.侵袭性曲霉病。
2.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念珠菌血症。
3.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
4.由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
本品主要用于进展性、可能威胁生命的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
预防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高危患者中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分子小、分布容积/蛋白结合率中等、是亲脂性药物,因此是肺部曲霉病及中枢曲霉病的首选药物。
伏立康唑在肺部组织、肺泡和上皮衬液中有广泛的分布,因此是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
临床上需结合患者CYP2C19基因型和药物浓度监测,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
未给予负荷剂量的患者,伏立康唑的首次监测时机应在初始治疗的第5天到第7天进行,即第9剂到第13剂给药前;
给予负荷剂量的患者,首次监测时机应不早于第5剂给药前,之后定期监测。
如若出现剂量的调整、给药方式的改变等,需重新监测血药浓度。
目标谷浓度/最低抑菌浓度介于2 ~ 5时疗效最佳。
CYP2C19是高度多态的,有35个被定义的等位基因*突变,野生型CYP2C19 *1等位基因编码了一种正常的CYP2C19酶,而最常见的无功能等位基因是*2,其他CYP2C19等位基因也被确认,然而,除了CYP2C19 *3(c.636G A,rs4986893)之外,其他等位基因在亚洲人群中是很少见的。
与之相反,功能增加型的CYP2C19 *17等位基因(c.-806C-T;rs12248560)会导致酶活性的增加。
有一个正常/增加的功能等位基因和一个减少功能等位基因或两个减少的功能等位基因被归为中间代谢型(例如,CYP2C19*1/*9, *9/*9, *9/*17)。
伏立康唑的体内代谢主要依靠CYP2C19酶,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能引起个体和种族间药物代谢能力的不同,使血药浓度呈现显著差异。
中国人群CYP2C19基因型集中在慢代谢型、中代谢型和泛代谢型人群。
基因多态性对伏立康唑的影响如下:
伏立康唑是CYP2C19、CYP2C9和CYP3A4的底物,此3种酶的底物、诱导剂和抑制剂均可对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其中,酶诱导剂可提高酶活性,降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酶抑制剂则降低酶活性,升高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因此,合并用药时应密切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合理选用适合的药物进行联用。必有时,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禁止合用的情况
最常见的报告的不良反应是视觉障碍、发热、皮疹、呕吐、恶心、腹泻、头痛、外周水肿、、肝功能检查异常、呼吸窘迫和腹痛。
出现视觉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吗?
视觉障碍一般为轻度,导致停药的情况罕见,没有长期后遗症。
视觉障碍可能与较高的血药浓度和/或剂量有关。
就机制而言,视觉异常来源于细胞诱导可逆的功能性障碍,也有研究显示,多数患者的视觉异常出现在给予负荷剂量的时候,在未接受相关干预的情况下患者的视觉异常会在治疗三天后消失。因此对于视觉异常而言,不需要调整剂量,只需要持续监测即可。
精神不良反应需要停药或者调整剂量吗?
相对于视觉异常而言,临床中精神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但我们仍然需要监测药物浓度,避免过高的药物。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视觉异常,那么药物浓度过高就更容易出现精神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