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科医师不应忘记的“角落’’
离床医学,站内指引, 点击进入,更多资源! |
---|
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感染病科门诊 ,每年有超过半年的时间必须按规定开设腹泻病门诊 ,足以说明这类疾病之常见、之重要。
近年来,我国感染病学领域已先后编写出不少“指南”与“共识”,且在不断更新 ,但尚缺少关于感染性腹泻诊治的“指南”或“共识”,确实令人遗憾。
在国内不少医院,感染病科常偏于一隅,其腹泻病门诊又只占得其中的一个角落,但作为感染病科医师真的不该让腹泻病的诊治成为专科领域中被遗忘的“角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翁心华教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 ,倡议编写“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并于2010 年上半年初步明确了编写目的、基本纲目、主要内容及编写任务的分工。
通过编写者们的反复讨论 ,数易其稿,逐步形成共识,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了若干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最终由上海长征医院缪晓辉教授统稿 ,翁心华教授把关,形成 了这份《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刊登在《中华传染病杂 志》2013 年第12期中。《共识》分为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三部分。
一、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部分的特点
一是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选择列出了临床较为常见的引起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种类,也介绍了抗菌药物相关性腹 泻(AAD )、医院获得性腹泻和免疫缺陷相关腹泻等特殊的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及其流行病学。
对常见病原体的描述相对简化,而对近年来较为常见、种类较复杂、临床医师又易混淆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则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二是贴近临床 ,有机融合。
病原学省略了形态学的描述,侧重于致病机制,便于临床医师理解不同病原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
在介绍每种病原体时,一并说明其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征,更贴近临床医师的临床思维习惯。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部分的特点
一是临床表现的写法新颖独到。
《共识》中该部分用潜伏期、腹泻特征、其他胃肠道症状和体征、全身症状及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5个段落描述了急性腹泻病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梳理有序,清晰准确。
二是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介绍,既强调了粪便常规检测和细菌培养等经典方法 ,也适度介绍了乳铁蛋 白、钙卫蛋白检测 ,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新方法在急性腹泻病诊断中的作用。
三是在鉴别诊断中既强调了肠易激综合征易误诊为感染性肠炎而误用或滥用抗菌药物,也强调了炎症性肠病易与细菌性腹泻相混淆的问题 。
四是将特殊的感染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单独列出,提醒临床医师更加重视AAD 、急性血性腹泻、老年人急性腹泻和旅行者腹泻的正确诊断。
三 、治疗部分的特点
一是将饮食治疗放在治疗方法的首位,强调了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一般不需要禁食的基本原则,同时又说明了哪些饮料和食 品能够补充患者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哪些饮应避免。
二是重点介绍了补液治疗方法,强调了口服补液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还特别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推荐的低渗口服补液盐的特点。
同时,列举 了应采取静脉补液治疗的指征和原则。
三是对止泻治疗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
首先介绍了有吸附肠道毒素和保护肠黏膜作用的蒙脱石等肠黏膜保护剂和吸附剂的使用 ,并阐述了其作用机制。
其次,将益生菌制剂列为止泻剂之一,因为有证据表明,益生菌能有效降低 AAD及艰难梭菌感染(CDI)的发生率。
而对抑制肠道分泌的药物和肠动力抑制剂,在介绍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又指出其适用和禁用范围。
四是针对临床上急性腹泻病治疗中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状况,明确提出抗感染治疗的原则,即急性水样泻患者,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排除霍乱后,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
同时又列出了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的四种情况 。
还特别强调 ,对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泻,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尤其要避免使用可能有肾毒性的氨基糖苷类药物。
此外,对抗菌药物的选择、CDI的治疗、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也作了扼要介绍。
《共识》对于感染病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或社区医疗卫生工作者诊治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希望《共识》的内容能够成为更多专家和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共识 ,并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使其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不断提高我国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诊疗水平 。
我们还应牢记,在感染性疾病诊疗领域不应再有被遗忘的“角落”。
来源:黄祖瑚. 感染病科医师不应忘记的“角落”[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2):76.
一个临床实用型的读书笔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