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降温不能阻断热射病病程?揭秘致死机理!

文献学习专辑 离床医学 2023-11-22

为什么降温不能阻断病程——

热射病致死机理找到了
2022年5月5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教授吕奔团队在《科学》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热射病的重要致死机理——高体温通过Z-DNA结合蛋白—1(ZBP1)诱发过度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多脏器损伤。

近10年来,吕奔带领团队一直围绕危重症的发病机制开展系列研究,在先后揭示脓毒症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细菌感染诱发凝血反应的机制、脓毒症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制后,终于找到了热射病致死机理。

热射病治疗不理想


热射病又称“重度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病死率高。今年2月发表于《自然》的一篇综述文章显示,经典型重症中暑的死亡率高达63.2%。然而,高体温如何导致脏器损伤与机体死亡的机制一直不甚清楚。



高温激活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路


危重症是指病情严重且威胁患者生命的综合征,常由感染、创伤、高体温等诱发。其中,感染诱发的危重症为脓毒症,造成全球每年1100万患者死亡。脓毒症与热射病常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DIC和多脏器衰竭。

在前期开展脓毒症相关研究中,吕奔团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线索。


团队随后采用RIPK3激酶失活小鼠、MLKL敲除小鼠及MLKL-Caspase-8双基因敲除小鼠,证实了高体温诱导的致死效应主要依赖RIPK3激酶与其磷酸化底物MLKL介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小部分依赖caspase-8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既往研究表明,ZBP1为一种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能被病毒或宿主来源的Z型核酸活化,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吕奔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首次发现ZBP1是热应激活化RIPK3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键分子,并介导高体温诱导的DIC、多脏器损伤与死亡。


细胞内存在“温度感受器”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的发现”。其中,美国学者戴维·朱利叶斯团队发现辣椒素受体TRPV1为一种能被热应激活化的膜离子通道,揭示了机体感知高温的机制。



论文审稿人认为,“这个研究非常重要,且数据清晰明确”“这是一个全新且非常重要的发现,揭示了引起热射病病程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有望找到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为热射病等危重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思路。吕奔表示,下一步,团队将致力于揭示细胞内“温度感受器”的具体成分和和活化机制,探索未来热射病防治策略。
引用:王昊昊,李珊.热射病致死机理找到了[N].中国科学报,2022-05-09(001)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

热射病(heat stroke)综合治疗方法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