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感染治疗 离床医学
2024-08-28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和疼痛科的常见病,亚太地区普通人群发病率为(3 ~ 10)/1 000人年[1]。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oster-associated pain,ZAP)包括急性期疼痛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患者就诊的最主要原因[2]。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至皮损愈合期间的疼痛,而PHN通常是指皮损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具有持续性且疼痛性质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我国带状疱疹患者群体中PHN的总体发生率为2.3%,男性稍高于女性[4],老年患者、免疫抑制或缺陷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ZAP属于典型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5]。由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PHN在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上存在连续性,并无截然的时间分割,因此应将ZAP作为整体加以全面认识和全程管理。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ZAP的防治指南与共识,部分内容被纳入《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6]《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3],均强调早期规范用药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并将减少PHN发生作为主要的医疗决策依据和价值导向。

基于以上理念和临床需求,《中华医学杂志》社皮肤科慢病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牵头,组织国内皮肤科和疼痛科领域数十位专家,在复习相关文献基础上,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并最终达成本共识,以期指导建立ZAP的临床规范化诊疗流程,进而为ZAP患者提供安全、经济、有效的全程管理方案。

老年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3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2018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18
中国带状疱疹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
带状疱疹治疗及预防
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202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治愈吗?三阶梯治疗方案?
关注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病理改变:病毒引起的急性与慢性神经炎
解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几个问题

书籍广告

一、ZAP的发病机制

ZAP的发生主要与外周或中枢神经敏化相关,不同病程中可能存在不同机制主导或多种机制并存的现象,后者也对疼痛表现和治疗决策形成影响。皮损出现前,神经痛主要由神经纤维受刺激引起,皮损出现后,伤害感受性疼痛出现并逐渐加强,而皮损愈合后的疼痛再次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

带状疱疹急性期时,激活后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神经节内(主要是感觉神经节)及邻近细胞内大量复制,引发的炎症导致局部神经组织损伤(如神经脱髓鞘改变、轴突变性、感觉神经纤维及其周围细胞发生坏死等),引起周围神经的相应神经元敏化,临床出现剧烈疼痛。而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完整的伤害感受器感受到有害刺激引起的反应,疼痛的感知与组织损伤及炎症有关。PHN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研究显示PHN发生与神经可塑性存在密切联系,中枢敏化、外周敏化、炎症反应、神经去传入以及交感神经功能异常等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7]

二、ZAP的临床分期

(一)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

发疹前常有乏力、低热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同时或之后出现疼痛,常表现为患处烧灼样、针刺样、闪电样疼痛或钝痛,可伴皮肤感觉过敏或瘙痒。

带状疱疹急性期可能伴随的其他疼痛表现:
①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常伴同侧头痛,眼神经的分支鼻睫神经受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8,9]
②耳带状疱疹主要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表现为耳痛和外耳道疱疹,若病毒侵犯到膝状神经节,同时面神经受累,则可出现耳痛、外耳道疱疹、周围性面瘫的情况,称之为Ramsay-Hunt综合征;
③内脏神经纤维受到侵犯时,可能会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等类似急腹症表现,并出现相应部位疼痛;
④无疹型带状疱疹可仅出现神经痛而无皮损发生;
⑤顿挫型带状疱疹表现为神经痛伴丘疹和红斑,但无水疱;

⑥运动神经麻痹常见于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发生率0.5% ~ 31%[10],可累及颅神经(Ramsay-Hunt综合征)及上肢运动神经(臂丛神经受损)等,但神经痛依然存在。

(二)PHN[3]

PHN受累部位通常大于皮损区域。根据疼痛性质,可将PHN分为4种类型:
①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痛,常持续性发作;
②电击样痛、撕裂样痛或者放射样痛,表现为间断性发作,间歇期不等;
③触觉和痛觉超敏(如轻抚皮肤即可诱发疼痛),疼痛程度为中重度,疼痛范围可以扩展到多个节段;

④感觉过敏、感觉障碍和感觉异常,后者包括局部紧束感、麻木感、蚁行感或者瘙痒感。

三、ZAP的评估及鉴别诊断

(一)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应遵循多维度原则,疼痛强度和疼痛性质均为重要的评估指标。
推荐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或数字分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评估疼痛强度,McGill疼痛问卷及简式McGill疼痛问卷等可辅助评价疼痛强度。
推荐使用ID pain、神经病理性疼痛评估量表(douleur neuropathique 4 questions)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筛选问卷(paindetect questionnaire)评估疼痛性质。
SF-36量表、Nottingham健康概况(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或生命质量指数可用于评估患者生命质量[3]

此外,利兹神经性症状和体征评分(the Leeds assessment of neuropathic symptoms and signs)和ID pain量表还可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工具[11]

(二)ZAP的鉴别诊断

ZAP需要与其他可发生疼痛的疾病相鉴别,尤其是带状疱疹早期未出现水疱时的疼痛,以及皮损愈合后仍存在的疼痛[3,6,7,12,13]

1.头面部:

需与神经性头痛、面神经炎、蝶腭神经痛、颞部巨细胞动脉炎、神经性耳鸣、上呼吸道感染、枕大神经痛等鉴别。

2.颈肩部或腰腿部:

需与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等鉴别。

3.胸背部:

需与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内脏痛(结核性胸膜炎、腹腔淋巴瘤)、术后切口痛等鉴别。

4.腰腹部:

需与消化、泌尿以及妇科系统的相关疾病鉴别,此外还需要警惕主动脉夹层、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或栓塞等。

5.肛周、直肠部位及骶尾部:

需与女性外阴及盆腔疾病鉴别。

四、ZAP的全程管理

对ZAP的整体认识和持续管理,强调对贯穿带状疱疹全过程的ZAP进行更早期干预,并针对不同时期疼痛的发生机制,给予连续性和针对性干预措施,合理选择和组合药物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物理康复治疗等,同时应强调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的重要性。见图1。

(一)带状疱疹急性期的药物治疗

治疗目的在于缓解急性期疼痛,促进皮损愈合以及预防PHN的发生。

1.抗病毒药物:

欧洲指南明确推荐以下人群首先应用抗病毒治疗[9]
①50岁以上发生于任何部位的带状疱疹患者;
②头部和/或颈部带状疱疹患者;
③任何部位的带状疱疹患者并伴有下列症状:中重度ZAP、出血性或坏死性皮损、涉及1个以上的神经节段分布、异位水疱(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血源性途径到达皮肤,引起神经节区域以外的部位出现水疱)、卫星状皮损或累及黏膜;
④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⑤合并其他皮肤相关疾病(如特应性皮炎)患者;

⑥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中未明确规定抗病毒药物应用指征[6],但50岁以下发生于躯干或四肢的带状疱疹患者,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应建议无禁忌证的带状疱疹患者均应尽早(48 ~ 72 h之内)接受足疗程抗病毒治疗。

目前被批准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
①核苷类: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②核苷类似物:溴夫定;
③非核苷类:膦甲酸钠。

一般抗病毒疗程为7 d,如果抗病毒治疗7 d后,仍有新水疱出现,排除误诊或对抗病毒药物耐药后,可延长疗程至14 d[14]

2.镇痛药物:

严重的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是发生PHN的危险因素,应该高度重视并给予及时、充分的控制措施[3,15]。针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复杂机制,发病初期应以治疗伤害感受性疼痛为主,随后需逐步加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力度。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

适用于控制伤害感受性疼痛,但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并不明显。故发病初期的患者,如无相关禁忌证(包括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异常等)即可尽早使用NSAID,以减轻炎症引起的伤害感受性疼痛,皮损消退后需及时停药,以减少NSAID的潜在风险[16]

(2)离子通道阻滞剂:

适用于控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前者代表药物有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临床使用常需逐步加量;后者的代表药物有利多卡因[17],可以通过静脉注射、鞘内注射或者透皮吸收等多种途径给药,尤以透皮贴剂的形式最为方便,但使用时需避开水疱、糜烂及毛发部位。

(3)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适用于控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多塞平、阿米替林等。该类药物均能对患者产生镇痛作用,而不需要考虑患者是否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与离子通道阻滞剂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4)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是这类药物的代表,通过抑制突触间隙内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进而提高突触间隙内二者的浓度,可抑制疼痛传导途径中下行通路,从而产生镇痛作用[18]

(5)阿片类药物:

不推荐带状疱疹早期就使用阿片类药物,特别是强阿片类药物。当患者出现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无法控制的中重度疼痛时,可酌情考虑该类药物,但需特别关注其成瘾性[19]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否应该使用存在一定争议。临床实际应用中,带状疱疹急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缩短急性期疼痛持续时间,并减少PHN发生,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但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20]

4.神经营养药物:

目前认为神经营养药物对缓解神经痛有一定作用,主要借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措施。但这类药物用于ZAP治疗也还缺乏国际公认,国内数据也多来自较低级别研究。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B族(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21]、维生素C、谷维素、辅酶A等。

(二)PHN的药物治疗

离子通道阻滞剂是PHN的主要治疗药物,规律足量使用后如镇痛效果不理想,可尝试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的相互转换,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酌情考虑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者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经非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控制仍不理想者,可加用阿片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但对于以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必须充分权衡疗效与潜在风险间的关系。

(三)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PHN均有控制作用,因此建议在ZAP全程管理体系中尽早引入微创介入治疗。对于急性、亚急性带状疱疹相关性三叉神经痛,可在明确诊断后采取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22],带状疱疹发病4 ~ 8周内采用无创经皮脊髓电刺激可控制疼痛并预防PHN发生[23]。微创介入治疗多属于有创治疗,实施前应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1.神经阻滞:

包括局部神经阻滞[24,25]、肋间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硬膜外腔阻滞、颅神经主干或者周围支阻滞。阻滞药物以局部麻醉药为主。

2.神经调控:

包括神经射频、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和电刺激治疗系统。神经射频使用的穿刺方法和神经阻滞类似,但其产生的镇痛效果更为持久。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是通过改变阿片类药物的给药途径,用较低剂量的药物产生较大的镇痛效果[26]。电刺激治疗包括周围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等[13,23,27],机制则是通过不同渠道刺激,对参与传导疼痛信号的相关神经进行调控,进而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并促进释放镇痛物质,以达到控制疼痛效果。

(四)物理康复治疗

ZAP的物理治疗包括冲击波治疗、电疗[28]、激光治疗(如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直线偏振光等)、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治疗作用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纤维修复、破坏痛觉通路神经等机制,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五)中医中药治疗

包括内治与外治两方面,对抗病毒及止痛均有作用。内治法主要是从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虚)血瘀等方面辨证论治,口服中(成)药进行系统治疗。特色外治法强调"及早就近"的早期、局部治疗。艾灸、针刺(包括电针、火针、揿针)、刺络拔罐、穴位埋置、穴位注射、耳穴留针等可用于ZAP全程治疗[13]

(六)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可显著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故心理干预已经被公认是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重要环节[29]。疼痛不明显的患者无需进行心理干预,但对于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者,需要重视并联用心理治疗,必要时可考虑行为调节,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疗效。神经科医生可对患者进行量表检查,如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测试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oCA痴呆评分量表等,以帮助判断是否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干预[30,31]

综上,从ZAP全程管理角度出发,疼痛出现伊始就应开始规范化的疼痛控制,药物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基础措施,但需关注药物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微创介入治疗应尽早引入。中医中药和物理康复治疗在条件允许下应尽量联合使用。

五、特殊人群的ZAP全程管理

(一)老年人群

带状疱疹老年患者除疼痛以外,还常出现感觉异常(如紧束感、麻木、蚁行感、瘙痒、针刺感等)以及自发抽动现象。应积极给予高效低毒的抗病毒药物,部分全身状况较好的急性期患者,可酌情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疼痛及减少PHN发生。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需及时引入微创介入治疗。同时需关注老年人群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治疗。

(二)未成年人群

胎儿期或婴儿期水痘患者,至儿童期较易发生带状疱疹,其最常见症状是瘙痒而非疼痛[32],且即使出现疼痛,程度也一般较成人轻。儿童带状疱疹患者无其他危险因素时,不建议进行系统抗病毒治疗。出现危险因素(如合并症、免疫受损、面颈部皮损、中枢或内脏症状、伴发中重度疼痛等)的患儿,推荐使用阿昔洛韦进行系统抗病毒治疗[9]。儿童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通常可在3周内减轻,PHN较为罕见,但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32]。根据2012年WHO发布的儿童疼痛药物治疗指南,轻度疼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中重度疼痛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33]。加巴喷丁或普瑞巴林等可酌情用于12岁以上患儿。

(三)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对于这部分人群的ZAP,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镇痛药物是比较困难的临床决策。2020年欧洲指南指出,孕妇应慎用抗病毒药物,一般不建议进行系统治疗而以局部对症治疗为主[9]。控制疼痛首先推荐局部冷敷或外用利多卡因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可用于严重疼痛,但NSAID使用需限制在孕早期和孕中期,一般不推荐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或阿片类药物[34,35,36]

六、疫苗对于ZAP管理的价值

疫苗是目前公认的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唯一手段,因此也应被视为ZAP的"一级预防"手段。2006年,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60岁及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2017年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美国批准上市,2020年在中国上市,接种对象为50岁及以上成人。临床研究显示,少数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后仍发病的患者,其疼痛等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

书籍广告

七、前景和展望

ZAP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为主的混合性疼痛,贯穿带状疱疹整个病程甚至病程结束后,发病机制复杂,很多相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临床上对于ZAP的认识不足、镇痛启动较晚、药物或非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缺乏等,依然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对ZAP进行更早期、连续性和针对性干预,有助于实现对ZAP更高质量的全程管理,从而使ZAP患者更多获益。

参考文献

[1]

ChenLK, AraiH, ChenLY, et al. Looking back to move forward: a twenty-year audit of herpes zoster in Asia-Pacific[J]. BMC Infect Dis, 2017,17(1):213. doi: 10.1186/s12879-017-2198-y.

[2]

BricoutH, HaughM, OlatundeO, et al. Herpes zoster-associated mortality in Europe: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Public Health, 2015,15:466. doi: 10.1186/s12889-015-1753-y.

[3]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6,22(3):161-167. doi: 10.3969/j.issn.1006-9852.2016.03.001.

[4]

YangF, YuS, FanB,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Pain Ther, 2019,8(2):249-259. doi: 10.1007/s40122-019-0127-z.

[5]

朱谦,樊碧发,张达颖, 等. 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26(5):321-328. doi: 10.3969/j.issn.1006-9852.2020.05.001.

[6]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51(6):403-408.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8.06.001.

[7]

韩济生,樊碧发. 疼痛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2:552-556.

[8]

KedarS, JayagopalLN, BergerJR. Neurological and ophthalm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varicella zoster virus[J]. J Neuroophthalmol, 2019,39(2):220-231. doi: 10.1097/WNO.0000000000000721.

[9]

GrossGE, EisertL, DoerrHW, et al. S2k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J Dtsch Dermatol Ges, 2020,18(1):55-78. doi: 10.1111/ddg.14013.

[10]

ThomasJE, HowardFM. Segmental zoster paresis--a disease profile[J]. Neurology, 1972,22(5):459-466. doi: 10.1212/wnl.22.5.459.

[11]

刘娜,李君,冯艺, 等. 三个中文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的制定与多中心验证[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17(9):549-553. doi: 10.3969/j.issn.1006-9852.2011.09.011.

[12]

高崇荣,樊碧发,卢振和. 神经病理性疼痛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662-671.

[13]

陈曦,黄卓英,赵淮波, 等. 带状疱疹治疗及预防[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01(7):515-519.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0901-02517.

[14]

AndreiG, SnoeckR.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in the management of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s[J]. Molecules, 2021,26(4):1132. doi: 10.3390/molecules26041132.

[15]

曾永芬,金毅.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26(8):603-607. doi: 10.3969/j.issn.1006-9852.2020.08.009.

[16]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医院疼痛专科医联体,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18)[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24(12):881-887. doi: 10.3969/j.issn.1006-9852.2018.12.001.

[17]

CasaleR, SymeonidouZ, BartoloM. Topical treatments for localized neuropathic pain[J]. Curr Pain Headache Rep, 2017,21(3):15. doi: 10.1007/s11916-017-0615-y.

[18]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19(12):705-710. doi: 10.3969/j.issn.1006-9852.2013.12.001.

[19]

MiottoK, ChoAK, KhalilMA, et al. Trends in tramadol: pharmacology, metabolism, and misuse[J]. Anesth Analg, 2017,124(1):44-51. doi: 10.1213/ANE.0000000000001683.

[20]

KowalskyDS, WolfsonAB. Corticosteroids for preventing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fter herpes zoster infection[J]. Acad Emerg Med, 2019,26(6):686-687. doi: 10.1111/acem.13661.

[21]

BuesingS, CostaM, SchillingJM, et al. Vitamin B12 as a treatment for pain[J]. Pain Physician, 2019,22(1):E45-E52.

[22]

WanC, DongDS, SongT. High-voltage, long-duration pulsed radiofrequency on gasserian ganglion improves acute/subacute zoster-related trigeminal neuralg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J]. Pain Physician, 2019,22(4):361-368.

[23]

HuangJ, YangS, YangJ, et al. Early treatment with temporary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effectively prevents develop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Pain Physician, 2020,23(2):E219-E230.

[24]

WuCY, LinHC, ChenSF, et al. Efficacy of pulsed radiofrequency in herpetic neuralgia: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lin J Pain, 2020,36(11):887-895. doi: 10.1097/AJP.0000000000000867.

[25]

DevorM. Rethinking the causes of pain in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he ectopic pacemaker hypothesis[J]. Pain Rep, 2018,3(6):e702. doi: 10.1097/PR9.0000000000000702.

[26]

SeoY-G, KimSH, ChoiSS,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 on acute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Medicine, 2018,97(5):e9837. doi: 10.1097/md.0000000000009837.

[27]

倪兵,胡永生,张晓华,等. 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测试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37(1):26-30. doi: 10.3760/cma.j.cn112050-20200403-00204.

[28]

薛兰霞,吴川丽,陈光裕, 等.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32(9):1063-1065. doi: 10.3969/j.issn.1001-1242.2017.09.021.

[29]

CollocaL, LudmanT, BouhassiraD, et al. Neuropathic pain[J]. Nat Rev Dis Primers, 2017,3:17002. doi: 10.1038/nrdp.2017.2.

[30]

甘露,刘涛,王淑华, 等. 中文版简明精神状态量表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32(7):842-845. doi: 10.3969/j.issn.1001-1242.2017.07.026.

[31]

陈向军.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量表[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13(9):747-751. doi: 10.3969/j.issn.1672-6731.2013.09.003.

[32]

AktaşH, ErdalSA, GüvençU. Herpes zoster in children: evaluation of the sixty cases[J]. Dermatol Ther, 2019,32(6):e13087. doi: 10.1111/dth.13087.

[33]

GaglaniA, GrossT. Pediatric pain management[J]. Emerg Med Clin North Am, 2018,36(2):323-334. doi: 10.1016/j.emc.2017.12.002.

[34]

PasternakB, HviidA. Use of acyclovir, valacyclovir, and famciclovir in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birth defects[J]. JAMA, 2010,304(8):859-866. doi: 10.1001/jama.2010.1206.

[35]

SchaferR, DavisM, PhillippiJC. Herpes zoster in pregnancy[J]. 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 2019,64(2):230-235. doi: 10.1111/jmwh.12953.

[36]

HaywardK, ClineA, StephensA, et al. 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shingles) during pregnancy[J]. J Obstet Gynaecol, 2018,38(7):887-894. doi: 10.1080/01443615.2018.1446419.



引用: 《中华医学杂志》社皮肤科慢病能力提升项目专家组,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 54(10) : 841-846.

好记性不如点个赞!收藏起来以防忘记哦!
小师妹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离床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