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重症监护室凝血病的评估和管理
介绍
止血的病理生理学
图 1:基于细胞的凝血和自然抗凝途径模型。缩写:缩写: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vWF:von Willebrand 因子;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PAI: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发生率和评估
病因
图 2:免疫血栓。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脂多糖(LPS)和白细胞介素-4(IL-4)等炎症介质会诱导活化的内皮细胞表面表达细胞粘附分子(CAM)P-选择素。白细胞通过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与 P-选择素结合。病原体还会刺激单核细胞中的核苷酸结合低聚物结构域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受体(NLR)家族含吡啶结构域蛋白 3(NLRP3)炎性体,有利于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 IL-1β 和 IL-18。活化的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衍生的微囊表面存在活化的组织因子(TF),从而激活凝血的外在途径。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物(NETs)在免疫性血栓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NETs 可通过激活因子 XII 直接激活内在凝血途径,但也可激活血小板,并通过外化和结合 TF 促进外在凝血途径的激活。此外,NET 中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可使抗凝血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A)和血栓调节蛋白(TM)等天然抗凝剂失活。最后,血小板还可被补体系统(即 C3a 和 C5a)直接激活。
管理
管理
管理
管理
管理
管理
管理
管理
管理
综合管理
图 3:根据凝血病表型(高凝与低凝)确定的治疗方法。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