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课程思政案例36 | 魏华贤:工程制图
一、课程简介
工程制图是机械自动化及智能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面向大一新生,专业难度适中,课程研讨及实践环节多,思政导入性强。
课程以课堂讲解及实践操作为主,课堂中以适当的研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通过习题和练习加深学生的知识点理解。
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投影法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原理,培养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空间思维能力、造型设计和形体表达能力,掌握简单零件测绘、草图绘制和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制图的技能,为专业课的学习、实习与实践、毕业设计建立基础,培养学生全面的个人能力、职业素质、团队协作及社会意识。
二、课程内容
三、教学组织过程
(一)教学目标
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标准的有关机械制图规定和基本的几何作图方法,以及平面图形的基本画法、尺寸标注。
通过本次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机械制图相关标准的发展历史,认识机械制图从手绘到CAD制图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建立工程图样绘制的规范性思维,提高对手绘制图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
(二)教学内容
1-1节 机械制图相关国家标准(1个课时)
我国机械制图相关标准;图幅和图框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
1-2节 尺规绘图(1个课时)
尺规绘图的工具及其使用;几何作图;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及画图步骤;尺规绘图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方法
以演示法及案例教学法为主展示国标关于机械制图的相关规定,结合讲授法讲解尺寸标注等知识点,并在课堂中组织练习实践环节加深知识点理解,锻炼尺规工具使用及基本绘图能力。
四、思政案例融入
1.思政元素挖掘
结合我国机械制图相关标准的历史沿革,融入新中国一切从无到有的奋斗历史的家国情怀元素;
结合尺规绘图工具的使用,挖掘古籍中我国古代机械设计草图,融入中国古代劳动智慧为代表的优秀历史文化自信元素;
结合CAD时代的手绘训练目的,强调专业基本功的作用,彰显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提高对党在新时期做出改革开发和创新创业等反映人民需求的政策认同感,融入爱党爱国元素。
2.融入模式和案例分析
关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融入丰富的案例素材,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在细微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在国标发展历史案例中融入家国情怀元素
工程图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具有严格的规范性,为此,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在机械制图的学习过程中,尤其大一新生对标准的概念不清晰,规范性思维的缺失,甚至对后续课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在课程初期强调国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制图的规范性思维。
本课程从什么是国标切入,结合案例一“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历史沿革”,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建立国标体系的艰难历程,通过近年来华为在5G标准制定中的世界话语权,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恐惧和经济打压对案例分析,展示国标对社会生活及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国标的持续发展特性。
以上历史讲解过程中,对比了新中国建立前后我国标准从混乱到有序,再到当今在部分领域引领发展的成就,使学生感悟到我国技术发展的艰辛过程,隐式融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重要历史意义,彰显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督促学生端正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态度,提高坚持完善自我的意识。
(2)在尺规制图技术培养中融入文化自信和爱党爱国元素
尺规绘图是指用铅笔、丁字尺、三角板和圆规等为主要工具绘制图样。虽然目前技术图样已广泛使用计算机绘图,但适当的尺规绘图有利于锻炼绘图者的空间思维、设计表达和动手能力,仍然是工程技术人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丰富的时代,学生对尺规绘图等传统设计手段缺乏兴趣,导致轻视尺规绘图课程内容,养成不良绘图习惯等问题。本课程以手绘图稿的艺术效果为切入点,通过展示《图像中国建筑史》中近代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惊人手绘图稿,在欣赏我国古代宏伟建筑成就中,激发学生对手绘图稿的兴趣;通过讲解手稿制作背后的艰辛过程,赞扬老一代技术工作者刻苦钻研的精神;分析手绘图稿隐含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强调制图规范性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尺规绘图及手绘实践的学习内容。
进一步,再结合改革开放后引入和发展CAD等新兴技术的作用,展示技术革新的必要性,提高对改革开发及创新创业等政策的认同感,以上案例讲解中,既展示了优秀的手绘图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了梁、莫等人基于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保护中华历史文化作出的艰辛努力和伟大成就,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学生们,督促学生砥砺前行,不断坚定中国梦信仰,提高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图文来源 | 魏华贤
编辑 | 王曦鹏
审核 | 洪秀秀 蔡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