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TU课程思政案例45 | 周秝宸:公司金融



一、课程简介




《公司金融》作为本科学习阶段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金融学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是金融理论在公司层次的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与相关学科也有密切内在联系。通过课程使学生掌握公司金融理论框架、投资管理、融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和公司金融中的其他议题理论和方法;提供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金融学专业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的能力。

课程建设宗旨是融合中外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和实务,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的基础环境,较为全面地介绍公司资金融通和运用的理论、方法和策略。

课程强调知识掌握与运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结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与反思,增强自己获取和掌控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公司金融理论及应用。




二、课程内容

章节

公司金融导论及发展脉络

知识点

思政要点

案例名称

信息不对称

为什么会存在企业

教学案例1: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的分析

金融市场中的逆选择

金融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三、案例介绍

(一)案例简介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类人员对相关信息的了解是存在差异的,对信息了解更充分的人一般能掌握更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缺乏的人则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交易双方因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而产生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产生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是指市场交易双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其中一方因不能了解或监督另一方的行为;或者了解或监督的成本过高时,一方行为的变动导致另一方利益受损。

资料来源:财会论文发表网,2015-05-13


(二)案例点评



适用范围:本案例主要适用于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司金融等课程。

本案例是一个描述在经济活动、金融市场、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的案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金融市场中信息流通对于交易、活动的影响有更清晰、准确和透彻地理解,引导学生对信息不确定产生的影响、特征有基本认识。

思政元素: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规模由小到大、结构从劣到优、整体对外参与由单一迈向多元的改变。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成绩展示,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幸福感。同时,随著经济活动的多元,市场交易过程对于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产业发展的需求日益重要。而金融产业的发展随著愈来愈多元化,交易中发生的逆选择及道德风险等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愈来愈明显。

在课程中让学生清楚当前金融活动中如何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新时代生产领域的新任务。在此背景下了解新时代经济活动中因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其他影响。通过案例的说明,使学生理解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以及产生的问题,进一步衍生到西方经济学中提到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下商品经济发生的问题。

其次,通过衍生的事例说明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推动来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课堂中通过政策效应的说明讲授政治思想传播政策推行效益信息经济学的张力关系。利用文字、图片等内容,展示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张力的认识。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了解信息不确定对于经济活动、金融活动带来的影响。经由案例说明,让学生由此衍生到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导向来解决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产生的问题。

相关教学经验:与政治、政策对经济、金融现象影响紧密联系,充分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发散性思维

其次,在从课程知识过渡到思政元素的过程中,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政策效应对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变化,从而对市场经济中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特征有深刻的了解。

课堂上,通过案例讲解以及衍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言论。通过课堂上对国内政策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学生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有更深的感悟;扎实了课本知识,还深入了解了思政时事,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图文来源 | 周秝宸

编辑 | 郭春兰

审核 | 洪秀秀 蔡玲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