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小时的胶片资料
600小时的音频
250-300位一战老兵采访
还原一个最真实的“一战”世界
……
《他们已不再变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年(2018年)时,对那些逝去的生命献上的敬意和怀念。影片已于11月11日国内上映,这一天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
导演彼得·杰克逊的祖父就曾参加过一战,他回忆,“我的成长过程中,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一战的书籍,所以这是我一生的兴趣所在。多年来,很多人问我是否想拍一部关于一战的电影,但有趣的是,我从没想过要拍一部关于这场战争的好莱坞大片。”
所以,当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找上门,要求他用馆藏的原始影像——2200小时的胶片资料,“拍摄”一部新鲜且原汁原味的一战电影,彼得·杰克逊觉得自己等待多年的电影就是它了。
如何让百年影像重新鲜活起来当然是首要难题,但对彼得·杰克逊而言,重点在这部电影真正打动他的,是这些生活在影像中的这些士兵们身上的人性。
“对立的两方,无论是德国的急救人员还是英国急救人员,都在试图挽救伤员的生命。”当英军俘虏德军士兵时,对立的两方,无论是德国的急救人员还是英国急救人员,都在试图挽救伤员的生命。是哪国士兵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想拯救生命。这让彼得·杰克逊明白,这不是一场仇恨之战,仅仅是两群人被告知他们应该彼此为敌。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吃着同样糟糕的食物,生活在同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并不彼此仇视,反而惺惺相惜。“我认为他们都是受害者,这些事实刷新了我以往的认知。”当士兵们的脸庞不再被胶片颗粒、划痕、污损和码率错误的画面掩盖,他们其实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人。这部电影的意义就是要把这些人物带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正因此,彼得·杰克逊非常确定,旁白要用亲历者的声音,应该是那个能向观众描述战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让历史学家或主持人讲述这场战争。
“1914年,战争爆发,人们涌向征兵办公室。他们认为战争会在几个月内就结束,他们都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彼得·杰克逊回头去找帝国战争博物馆和英国广播公司,请他们提供采访录音或是一战老兵口述历史的音频素材,最后拿到600小时、大约250- 300人的老兵访谈音频。耐人寻味的是,这些素材都被保存在一个名为《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名录里。1914年,战争爆发,人们涌向征兵办公室。他们认为战争会在几个月内就结束,他们都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他们的同伴都要走了,他们不想被落下。总之,在他们眼中,这场战争只是一场冒险。
那些参军的人(有些年仅14 岁)几乎都不会从政治层面上思考他们为什么要上战场,也不曾问过自己,“这是我准备为之冒上生命危险的事吗?”正如其中一个人所说,这是他们从家里无聊工作中逃避的途径。这也是关于“年轻人为什么会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好解释。当彼得·杰克逊在录音里听到老兵们说,这是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并且愿意重来一次的时候,相当惊讶。但在他把一段段片段整合进电影的过程中,他一直在想,这其实只是幸存者们——那些活到老、有了家庭、工作、孩子和孙子的人——的意见。
如果有办法去问问那些在战争中丧生的人,他们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将听到与电影中大相径庭的看法。
“在某种程度上,当我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我了解他的一个机会。”所以,尽管彼得·杰克逊为这部电影耗费经年,但它给人的感觉似乎很简单:“这只是一个普通人在一战中作为步兵的经历。这些人所描述的正是我的祖父,或是任何人的祖父或曾祖父,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这部电影会让你真正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四年前,我的祖父是英国陆军的一名职业军人,从始至终参与了这场战争。他应该本想留在军队里的,但在1919年被诊断出健康问题,并且在战后极速恶化。1930年,当我父亲只有10岁的时候,就要背着我的祖父上楼,因为祖父自己没办法上楼。1940 年祖父去世。不幸的是,我没有祖父的任何记录——没有任何信件,也没有日记,只有几张照片。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当我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这是我了解他的一个机会——
我从那 600小时退伍军人的音频中懂得一件事,那就是他们的经历惊人地相似:吃同样的食物;都必须对付虱子和老鼠,处理炮击事件,只是用的方式不同,但那是他们的生活。”彼得·杰克逊:大约四年前(注:约2014年),帝国战争博物馆问我是否有兴趣为一战停战100周年拍摄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可以是我想拍的一战的任何方面,但他们唯一的要求是,我必须使用他们的馆藏胶片。
另一个诉求是,他们想让这些胶片以一种新鲜且原汁原味的方式被呈现。我回到新西兰,开始思考如何运用现有的电脑技术复原这些百年影像。近年来已经有人开始修复老电影,这不是新鲜事,但他们是否运用电脑最大能力去修复呢?我不知道能做出什么成果,因为这是我从未涉及过的领域,所以我请求帝国战争博物馆寄来三四分钟的影像供我们研究。我们花了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在新西兰的公园路后期制作公司研究修复程序(注:几百小时的影像修复也成了这家公司接手的最大项目)。帝国战争博物馆保存的大部分只是复制品,或者复制品的复制品,甚至复制品的复制品的复制品......所以质量不如最初的版本。对过去100年造成的所有损坏,并不存在“一键修复”的神奇按钮,每一处损伤都需要专门的修复方法。Q:你提到的一个挑战是电影速率的差异。能谈谈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吗?彼得•杰克逊:我们花了一段时间才弄明白电影的速率。由于被误导,我以为最初的镜头是以大约每秒 16 帧的速度拍摄的,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这是完全错误的。大多数镜头都是以每秒13或14帧速度拍摄,也偶有发现10帧到15、16 帧,极少甚至有17 帧或18 帧。如果你不知道原版是以什么速度拍摄的,就没法把这些不同速率都统一提高到每秒24帧,所以这项工作纯粹就是靠猜。我们先把胶片通过电脑处理,统一提高到24帧,回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某些部分要么太快,要么太慢。我们要做的就是创建从未存在过的画面,使用前一帧的画面和后一帧的画面,通过以后的素材创建一个全新的人工画面,以此来匹配正确速率。这个工作过程运转起来时,感觉真是太神奇了。最终效果也让我十分震撼。我非常开心。Q:除了旁白,电影的音效同样十分成功。能谈谈这个制作过程吗?彼得•杰克逊:我们想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树木间的风声,泥泞中的脚步声,设备的叮当声,枪栓的咔嗒声,马蹄声和皮革的吱吱声……许多不同声响都汇聚在一个镜头中。结果就是,你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正是我想达到的效果。正如士兵眼中的战争是彩色的,他们的经历同样不是静谧的。我想尽我所能,让他们的所听所言都具象化。我们找到专业的唇语师,给他们看电影中能清楚看出士兵们在交谈的所有片段,把那些谈话内容反馈给我们。然后我们请来英国特定地区的演员来确保士兵的口音掌握得非常准确,因为口音也是讲话节奏的一部分。配音加入的时候,真的太惊艳了,因为这让影像变得活灵活现。Q:彩色化在过去对电影制作人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对此有何感想?彼得•杰克逊:我从一家名为 STEREO D (注:为彼得•杰克逊委托这家公司进行三个关键阶段的修复工作——素材转换、上色和3D立体转换)的美国公司所做的照片彩色化工作中学到的是,你在上面花的时间越多,效果越好。我们有300张照片要上色,成功的秘诀就是足够的时间。我想我们已经做了真正想做到的——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像中最好的彩色化呈现。彼得•杰克逊:我花了很长时间专注于技术,因为这是个一点一点修复的过程。但当这一切发生,真正打动你的其实是影片中的人性。他们就那样出现在你面前,尤其是那些脸庞。你只觉得他们就是芸芸众生。我曾说过,修复是人性化的,因为它确实呈现出了影片中人物的人性。这是最让人兴奋的地方。从一战战场归来以后,海明威创作了《永别了,武器》
彼得·杰克逊为制作这部电影修复的100小时镜头资料都被送回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供他们使用。此项目由该博物馆发起,后期补充的音频资料也都来自英国广播公司,所以,彼得·杰克逊选择的仅仅是呈现一战中西线战士的经历。 但实际上,在100小时的素材里还是有很多关于海军、第一次加入劳动大军的女性、来自大英帝国不同地区的殖民军队的精彩镜头。甚至法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全球那么多个档案馆里也会保存着更多的一战资料。
彼得·杰克逊希望,《他们不再变老》只是为此类纪录片打开一扇大门,利用档案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其他方面还有很多机会。
好文推荐
这一次,李安让我们重新看见电影
教学 | 加入全国艺联“爱艺之城”的方法!
《骡子》:不掐表拉片,读不懂东木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