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评 | 松下LUMIX S PRO 50mm F1.4
扎实,是这支镜头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2018年松下为L卡口联盟首批推出了3支镜头:50mm F1.4 、70-200mm F4 、24-105mm F4。作为松下为L卡口联盟推出的第一支定焦头,同时也是各家都非常重视的50mm标头,松下打出“具有世界高水平图像渲染性能”的宣传语,可见其画质肯定不凡!
我们很早就拿到了这支镜头,之所以现在才放出测评,是因为狗哥想知道,这只头是不是真如看上去的那般扎实,所以一直带在身边试用。
它仅镜身重量就达到了955g,几乎是目前各大主副厂同光圈标头中最重的。本身130mm的长度,90mm直径,77mm的口径,规格比佳能RF50mm F1.2还略大。但是这样一支镜头,装到S1/S1R上,并不会头轻脚重,松下推出这样的系统,显然更优考虑的是性能!
镜身采用磨砂喷漆,金属镜筒,整体握持感非常好。整支镜头上没有任何的按键设计,浑然一体。镜头前部的对焦环,阻尼适中。AF/MF的切换是通过对焦环的前后滑动来切换,向后滑动对焦环切换到MF模式下,对焦环上会露出对焦距离的标识,从最近对焦0.44米到无穷远。
镜头采用的是手动光圈调节的设计,通过镜身后部的光圈环调节光圈变化,档位从F1.4至F16。光圈采用的是11片叶片,在光圈调节的过程中,都能维持一个非常圆的形状。
出于镜头耐用性考虑,镜头前端和后端的镜片采用了氟涂层,针对性的进行了防尘防滴溅的处理,不易附着油污,易清理。
镜头前端的口径达到了77mm。虽然让它看起来十分巨大,但也保证了最大进光量,从而让其获得出众的画质。
该镜在镜头后端卡口处,使用了5颗固定螺丝。所以其牢固性不必担心。
松下为其使用了11 组 13 片的镜片结构,其中用到2个非球面镜,3个超低色散镜片。在光学结构上可谓下足了工夫,也可见松下对这支镜头期望之高。
这一次,松下在整支镜头的用料上,可谓非常狠了,为了追求极致的画质,其不惜牺牲体积和重量,下狠料打造这样一支标头,那么他的画质表现是否能令人惊喜?
分辨率测试
从分辨率测试图中可知,这支50mm F1.4全程都保持非常高的水准,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时,边缘虽然会有少许分辨率下降的情况,但总体而言表现出色。在F2.8时,其边缘分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F5.6到F11之间达到最高。
从官方公布的MTF曲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LUMIX S PRO 50mm F1.4 在分辨率上的强悍表现。
暗角测试
现代摄影,因为在拍摄后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后期暗角修正,所以对镜头的暗角控制,事实上是没之前苛刻的。不过技术的发展,又让镜头的暗角控制,实实在在的比过去的同类镜头好了。这真是双喜临门的事情吧。
该镜头在最大光圈时有可见暗角,收小一级光圈,暗角变得非常轻微,在F2.8时,边角照度与中心基本相当。在最小光圈时,再次会出现轻微暗角。
畸变控制
对于标准镜头来说,畸变控制并非难事,我们从测试图片可看出,该镜头的畸变控制能力不错,基本上横平竖直,大家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虚化测试
值得称道的是,这支镜头前景和背景的过度都非常自然。在大光圈下,焦外边缘有轻微的口径蚀,但相比一些类似焦段的产品更加优秀。除了光学结构上的优势,应该也和镜头采用了11片光圈有一定关系。总的来说,该镜头焦外光斑的圆润程度真是让人喜欢!
色彩还原
在色彩方面,从我们拍摄的德塔色板来看,该镜头所表现出的“徕卡”味儿和浓重(当然和相机本身的色彩倾向也有一定关系,未来我们会想办法把所有测试镜头统一到同一主机上测试,这样得出的色彩还原会更为客观),总的来说就是很养眼。
紫边控制
在紫边方面,该镜头的表现令人惊艳。我们使用不同光圈拍摄,在经过100%放大后,可见其暗部和亮部边缘,并没出现紫边和其他杂色。
从去年松下的镜头路线图来看,其进军全幅微单市场的战略是以高规格、高性能、高画质的三高为基础,瞄准专业市场和视频用户。这支标头也是在这个蓝图规划下诞生的,也因此,在我们多项测试中,它表现不俗令人惊喜,不过价格,确实有点贵啊!
1、画质强劲,分辨率实在高!
2、大光圈下各方面表现优异。
3、用料扎实,耐操。
4、手动和自动对焦都很方便。
缺点:
1、重,L口健身联盟啊!
2、贵,真的贵!